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新增300亿斤粮食从哪里来?--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产能调研
小类:
社会
简介:
席卷全球的08年粮食危机虽未直接冲击我国粮食市场,但审视中国粮食安全却隐忧重重。作品以国家粮食战略工程为背景,以河南核心区300亿斤粮食增产为切入点,分析粮食增产的优势与机遇,选择样本村深度调研核心区粮食产能及困境,试图回答“核心区承担这一战略重任的可行性以及实现粮食政治与经济利益的均衡机制”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创新设计核心区粮食增产模型,并围绕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建设,提出构建粮食稳定增长的机制及政策思路。
详细介绍:
从古至今,农业是强基础、促发展、安天下的战略产业,粮食是保生活、平物价、稳民心的关键商品。正如亨利•基辛格所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自2008年4月始,世界粮食危机这场无声的海啸席卷了全球大多数国家,我国的粮食市场虽未遭受严重波及,然而审视中国粮食安全,不难发现粮食生产的基础依然薄弱,继续保持粮食生产的好势头难度加大,粮食安全隐忧重重。 河南作为我国第一农业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随着《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的出台,河南省编制了《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做出新增300亿斤粮食的规划建议。然而如何构筑粮食生产核心区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仍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作品选取河南省粮食核心产区的扶沟县和辉县共300户粮农为系统调研对象,并对其他13个产粮大县进行抽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科学收集第一手资料,直面核心产区“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农业金融与保险服务滞后、科技服务能力不足以及小规模经营、土壤生态环境恶化”等现状,在分析粮食增产的优势与机遇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设计出粮食核心区增产模型,提出核心产区构筑粮食持久增长机制的思路及政策建议。

作品图片

  • 新增300亿斤粮食从哪里来?--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产能调研
  • 新增300亿斤粮食从哪里来?--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产能调研
  • 新增300亿斤粮食从哪里来?--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产能调研
  • 新增300亿斤粮食从哪里来?--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产能调研
  • 新增300亿斤粮食从哪里来?--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产能调研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席卷全球的08粮食危机虽未直接冲击我国粮食市场,然我国粮食安全隐忧犹存。作品通过对河南核心区的调研,试图回答:核心区能否承担战略重任?其产能如何?如何实现核心区粮食政治与经济利益的均衡?核心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如何构建? 思路:作品以河南核心区300亿斤粮食增产为切入点,分析其优势与机遇,调研核心区增产面临的困境,设计粮食增产模型,围绕现代粮食产业体系,构建粮食稳定增产机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样本点的选择具有代表性,调研指标的选取具有科学性;以社会学、管理学、农业经济学等科学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专家访谈对调研结果进行甄别,完善并提升调研结论。 先进性:对河南核心区产能进行SWOT分析;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各因素对粮食生产的贡献度并建立粮食增产模型。 独特性:以核心区样本村粮农为切入点,对核心产区产能情况进行动态分析;根据核心区的产能现状,提出了适应核心产区发展的政策体系。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本课题基于样本村粮农系统调研、专家访谈的相关结论对构筑粮食持久增产机制和政策体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对核心产区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3、本课题基于河南核心区产能的动态研究,对提高核心区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现实意义。 4、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对调动粮农种粮积极性,提高粮农增收,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品摘要

从古至今,农业是强基础、促发展、安天下的战略产业;粮食是保生活、平物价、稳民心的关键商品,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自2008年4月始,世界粮食危机这场无声的海啸席卷全球,我国的粮食市场虽未遭受严重波及,然而审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就会发现,粮食生产的基础依然薄弱,中国粮食安全问题隐忧重重。 作品选取河南省两个核心粮食生产县——扶沟县和辉县共300户粮农为系统调研对象,并对西华县、太康县等其他13个产粮大县进行抽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分析核心产区粮食生产现状以及粮食稳定增产面临的困境:补贴难改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薄弱、科技服务能力不足、小规模经营制约粮农收益增长、农业金融与保险服务滞后、土壤生态环境恶化。运用农业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科学理论分析粮食增产的优势与机遇、劣势与威胁,并创新性地设计出粮食核心区增产模型,进行粮食总产量预测分析,提出核心产区构筑粮食持久增长机制的思路及政策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09年1月“河南粮食核心区增产能力分析与建议”作为本作品阶段成果提交期刊《农业 农村 农民》。 2009年3月本作品提交河南省发展研究中心农业处“关于河南核心产区粮食增产潜力”的研讨会。

参考文献

[1] Xiangzheng Deng, Jikun Huang, Scott Rozelle etc.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 and potential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China. Land Use Policy, 2006, (23):372 ~384 [2]国信证券行业分析,中国“粮食安全”从数字到政治的思考,2008(9) [3]高峰,《农业保护、发展和微观粮食安全》,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4) [4]朱志刚,《我国粮食安全与财政为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 [5]叶兴庆,对我国农业政策调整的几点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7(1) [6]柯炳生,关于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若干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6(1) [7]梁智慧:浅谈构筑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农业经济,2005(2)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自发、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外的研究现状: 从国外看,因国情不同,各国对粮食安全与粮食增产的研究问题和侧重点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策略受地域的影响也具有时限性,只能是选择性的参考借鉴。 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核心区的提出以及我国粮食核心区的粮食增产方式和计划的研究极具中国特色,就目前而言,国外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 国内的研究现状: 国家粮食战略核心区政策近年提出,国内虽关注较多,但欠缺系统的调查研究,国内的研究现状概述如下: 1、对影响粮食产能的某一因素的深入研究成果较多,但缺乏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成果。现有研究文献大多仅进行了表面分析,缺乏实地调研,既从理论上探讨,又从实践操作上给予针对性的具体对策建议的文章还很少。且研究成果大多是对核心产区粮食增产政策的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没有以核心产区粮食增产潜能全方位提升的视角进行分析,缺乏对其规范、全面、系统的研究与考证。如: 《中国粮食主产区农田生态健康问题与技术对策探讨》农业发展与金融期刊 2008/ 05 《基于粮食安全保障的我国粮食主产区建设》 经济问题期刊 2008/ 07 《农村信贷瓶颈问题探析》 武汉金融期刊 2008/12 《困惑与希望——长久化的承包权与流转的经营权》 改革与战略 2008/12 《开展新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思考》 山西水利 2008/06 2、新闻报道较多,调研成果较少,研究成果更多体现为表层的现状描述。 从时间概念上看,粮食主产区提出较早,但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核心产区却是2008年提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时间较短,因此大多专家、学者缺乏系统的调查研究成果,多表现为新闻述评类文章。其次,对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核心产区粮食增产能力的研究,无论是新闻报道类还是短评类的文章,研究缺乏全面性和实地调研针对性,如: 《河南规划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建设 》 农村工作通讯2008/18 《核心区建设 任重道远》 决策探索(上半月) 2008/10 《为什么大家都看好粮食生产核心区》领导决策信息 2008/34 《拓宽思路,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双赢之路》 林业建设 2008/06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