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慢性高原病体质特点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慢性高原病作为我国高原地区的多发病,一直是我国高原医学研究的重点方向。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今,我国高原医学研究中有关慢性高原病的研究,在基础方面与临床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尽管如此,在临床治疗时,西医却越来越多的显示出了其局限性。而对比西医而言,中医以其调理机体、治本而少(或无)毒副作用,对比西医来讲有着巨大的优势。中医对本病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不足的是,目...(查看更多)
详细介绍:
本课题的研究是出于对目前慢性高原病中医临床治疗混乱和系统诊疗方案缺失现状的关注,通过引入中医体质理论,探讨体质在慢性高原病发病及病情转变中的重要性,研究慢性高原病的体质特征及其与症状、心功能和相关人口学影响因素的内在联系,目的是为建立科学的慢性高原病辨治体系与制定系统、综合的慢性高原病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打下基础,同时也期望可以为慢性高原病中医临床诊疗规范化提供新的思路。 ...(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项研究是出于对慢性高原病目前中医临床治疗混乱和系统诊疗方案缺失现状的关注,通过研究体质因素对慢性高原病的影响,探讨本病的临床体质测评结果。旨在通过以体质为楔入点,为慢性高原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本研究首先通过对慢性高原病中、西医研究进展的理论挖掘找出了本病目前的研究不足,探讨了体质在慢性高原病发病及病情转变中的重要性。通过临床体质测评,初步获得了本病体质特征的基本信息。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研究就近些年来的慢性高原病中、西医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发现了很多的不足。同时从体质的角度探讨了体质因素对本病的重要影响作用,为慢性高原病的临床治疗启发了新的思想。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本病进行了首次体质学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本次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的体质测评,初步获得了本病体质特征的基本信息,弥补了慢性高原病的研究空白。同时针对本次测评出现较多的体质笔者给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本研究通过探讨体质因素对慢性高原病的影响作用,为慢性高原病的临床辨治启发了新的思想。通过引入体质这一有着独特理论内涵的概念去探讨慢性高原病,使得国内外对慢性高原病的发病及及治疗有了新的认识,促进了国内外学术的交流。有很好的理论研究意义。其次,通过本次研究,获得了慢性高原病体质特征信息的初步研究成果。这为临床上针对不同的患者人群制定相应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了便利,因此本研究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

学术论文摘要

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是目前高原地区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西药治疗具有副作用大、疗效欠佳等特点。中医药治疗慢性高原病虽有一定优势,但是有关于CMS的中医分型和治疗方法目前均无统一的认识,各医家提出的分型及治疗方法,多从个人经验出发,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缺乏循证医学的根据。这导致了目前慢性高原病中医临床治疗混乱局面的出现。体质影...(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

2009年5月,本作品获得广东省第十届“挑战杯”聚晖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鉴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张选志.高原病主因——清气不足初探.新疆中医药,1993,(2):7-8; [2] 王道瑞.试论中医学对青藏高原发病的认识.青海医学院学报,1988,(2):70-73; [3] 张早华,周晓蓉,曹正逵,等. 高原低氧环境与血瘀证关系的研究.江西中医药,1991,22(3)31-32; [4] 张早华.论“高原气虚证”.中医杂志,1993,34(6):368-36...(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我国自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就进行了慢性高原病的研究。临床方面和基础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慢性高原病临床治疗上却显得不尽如人意。本病西医疗法众多,但在肯定其疗效的基础上,其巨大的创伤性及副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且本病病程长,当患者由于长久疾病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西医更体现出了它的局限性。同时在临床治疗时,西医仅仅注重实验室指标的改善,却不重视病人总体情况的变化及病后如何去进...(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