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现代农业背景下农民生产技能培训需求意愿及制约因素分析--基于宁波511个种养农户的调查
- 来源:
- 第十一届“挑战杯”国赛作品
- 小类:
- 教育
- 简介:
- 本研究是在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研究从事一产农民的生产技能培训问题。通过对宁波八个县(市、区)种养农户、培训机构、乡镇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主要研究了农民对生产技能培训的需求和意愿、影响参训行为和培训满意度的因素、培训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培训效果评价等内容。基于以上调查,我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提高培训主体、培训客体的能动性,强化培训的需求瞄准机制,完善培训体系、优化师资队伍等对策建议。
- 详细介绍:
- 农民生产技能培训是农业技术普及、农民生产技能水平提高的重要措施,农民生产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农村发展的水平。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宁波市历来重视农民生产技能培训,一直在开展农技推广和农民培训工作,特别是从2006年起,不断加强新型农民的生产技能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本研究基于对511个种养农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考察了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的现状,并重点探讨农民对生产技能培训的需求意愿、农民生产技能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的影响因素。根据调查,农民最需要的是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最需要的农业技术培训是优良品种技术、农民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是参观学习、最喜欢的培训长度是一天、最喜欢的培训安排是根据农时进行。我们从培训主体、培训客体、培训体系三个方面研究生产技能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培训主体看,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未与农民的培训需求有效对接,开展培训的人次少、时间短,培训信息的发布渠道不畅,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区域差异大;从培训客体看,农民参加培训的热情不高,农民没有时间参加培训;从培训体系看,农民生产技能培训体系有待完善,培训运行机制不科学,培训师资队伍有待提高。此外,我们还对参训行为和培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基于上述研究,我们提出了提高培训主体与培训客体的能动性、强化农民培训的需求瞄准机制,完善培训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政策建议。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研究对象的创新——“一产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研究视角创新——“意愿—行为研究”;本研究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其中的一些建议已经被相关部门采纳。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为了解宁波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的实施情况和农民的需求,总结培训经验,剖析存在问题,探索培训的有效模式,进一步完善农民生产技能培训工作,以便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本文的研究思路为:以相关概念界定、调查方案设计为研究起点;以农民对生产技能培训的需求意愿、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参训行为和培训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为研究重点;以提高培训效果、建立培训长效机制为研究终点。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论文撰写是建立在大样本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农户问卷调查、核心农户访谈、典型案例剖析等,保证了调查过程的科学性;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一产农民生产技能培训,以往的研究对象一般是笼统的农民培训或是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本文基于对以往农民参加培训意愿的研究,分析了“有培训意愿而没有发生相应行为的原因”,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深化了对农民培训行为发生的认识。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研究有助于解决农民生产技能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的效果。特别是我们提出的根据产业构建理论与实战相结合的科技培训团队,宁波市农业局已经采纳这项建议,并着手建立粮食科技培训团队、果蔬科技培训团队、畜牧科技培训团队、防疫科技培训团队四支培训团队来为农民生产技能培训服务。该研究对于全国解决“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品摘要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实现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全面发展的目标,应加强对农民的生产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保障。然而,在现实农民生产技能培训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民的培训需求与培训机构提供的内容未有效对接,农民的培训意愿与培训行为存在“鸿沟”,培训工作中经常出现“上热下冷”的局面等。带着以上问题,我们调查了宁波市511个种养农户。基于问卷和访谈,考察了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的现状,重点研究了农民参加生产技能培训的需求和意愿、农民的培训意愿与参训行为出现偏差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现代农业背景下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的运作程序和有效机制。研究发现,影响农民参加培训的主要因素是耕地面积、主要收入来源、农民身份等。为此我们提出增强农民培训意识、强化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的需求瞄准机制,完善农民生产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师资水平,建立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优化培训服务工作等措施,以促进和完善宁波市农民生产技能培训。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1.《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十期刊登了《对宁波市农民科技培训的调查与思考》; 2.《特区经济》2009年第一期刊登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科技培训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 [1]宁波市农业局.宁波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总结[Z].2004、2005、2006、2007年. [2]安徽农业大学农科教结合研究中心.农民培训需求及接受培训情况的实证分析——基于对安徽省A县151个农户的问卷调查[Z], 2005041613.htm,2005-4-12. [3]陈华宁.我国农民科技培训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1:19-22. [4]姜长云.农民的培训需求和培训模式研究[J],调研世界,2005.4:13-17. [5]赵正洲,王鹏,余斌.国外农民培训模式及特点[J],世界农业,2005.6:51-54. [6]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教育处.全国农民培训开展情况检查调研报告[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4.7:3-6. [7]张景林,刘永功.农民培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05.4:1-4. [8]黄祖辉,俞宁.失地农民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138-139.
调查方式
- 实地走访、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访谈、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1)理论研究。舒尔茨(1960)在对传统农业的分析过程中,认为要使农业持续增长,必须把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在农业中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建立和健全农村教育、保健和劳动力流动方面的制度,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也是实现收入均等的途径。早见雄次郎和弗农•拉坦(1970)在农业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中提出,发展中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增加对农业的物质技术和科学知识的投入。 (2)实证研究。罗林(1991)、艾•罗杰斯(1983)、戈加特(1971)等对农民培训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影响农民参加培训的因素大致归结为农户的家庭特征、农户行为外部环境特征及技术自身的特征三个方面,并提出提高农民培训效果的建议。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农民培训的必要性研究。韩华(2007)、李金文(2007)、黄志坚、吴健辉(2008)等认为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和农业科技转化的载体,必须广泛开展科技文化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智力支持。(2)农民培训现状研究。陈华宁(2007)、李彤、董谦、刘秀娟(2008)、方亚兵(2009)等对我国农民科技培训实施情况、农民培训需求、培训绩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有的还进行了区域差异的比较研究。普遍认为农民对培训的需求主要受自身文化素质和经济条件的影响。 (3)培训方法与培训模式研究。陈轶、钟雪明等(2004)、刘娟、孙素芬(2007)等重点分析了参与式农民培训模式实现农民由被动接受培训向主动融入科技培训体系转变的本质,他们认为参与式农民培训能够实现培训各主体的能力提升,激发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实践和推广价值。 (4)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研究。刘文利、姜景一(2007)、王晓君(2007)等调查发现,干农活、做家务和外出打工是贫困地区青少年辍学或初中毕业后的主要出路;他们学习生产技能的需求有较大缺口,需要建立社会支持系统;贫困农村地区信息资源相对匮乏,亟待加强建设。 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农民培训问题研究较为深入和全面,这为本课题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利保障。但是以农民生产技能培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却很少,而农民生产技能培训更加注重农业生产技术培训,范围比农民培训要小的多,而且往往被忽视。因此,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