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调查留守儿童生存现状 构建现代管理模式--以江西省留守儿童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作品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影响留守儿童生存状态的各种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和教育对策,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大方面设计一个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的管理模式,将之运用于实践,检验其有效性。
详细介绍:
作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根据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以及教育学等有关理论,首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较规范的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影响留守儿童生存状态的各种因子,在此基础上分析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和教育对策,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大方面设计一个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的管理模式,将之运用于实践,检验其有效性。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研究提高留守儿童关爱成效的方式方法,为政府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提供理论和现实参考。 基本思路:首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规范调查,然后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其生存状态的各种因子和原因,最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大方面构建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的管理模式,并将之运用于实践,检验其有效性。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作品以留守儿童MHT问卷进行调研,并用SPSS10.0系统来分析统计数据,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先进性和独特之处:1.以江西省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地区为调研地,具有针对性。2.根据统计学原理,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不同留守儿童之间的各种差异因子进行分析。3.结合心理及行为的干预方式,落实留守儿童管理模式。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通过规范性的调查,运用现代统计理论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找出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主要因子,以此为基础构建关爱留守儿童的管理模式。 2.为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文化教育、家庭生活、心理健康、社会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提供理论准备和参考。 3.试行作品所构建模式,能够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实际的操作示范。

作品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值得关注。从实践调查和理论探索两条路径出发,探究留守儿童管理模式。 目的: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走访、个案分析等多种方法,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及影响机理,并探索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模式。 方法:收集留守儿童成绩、家庭经济状况等一般资料,使用MHT等问卷对2516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用SPSS10.0建立数据库,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结果:留守儿童总体上与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留守儿童有不同表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现实生活和内心情感世界,特别是人际关系、冲动倾向、恐怖、学习焦虑、自责、独立性等因子表现出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习成绩排名的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这一项上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成效,需要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教育生态环境。立足宏观、中观、微观视角探索并实践留守儿童现代管理模式,通过各部门的联动与配合,共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成效的提高。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叶敬忠.关注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 Rebecca O’Neill.Experiments in Living:The Fatherless Family[J]. The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Civil Society, 2002. [3] Rittner, Barbara, Sacks, Arlene , Children in Protective Services: The Missing Educational Link for Children in Kinship Networks [J]. Social Work in Education, Vol. 17 Issue 1, p7-17,1995. [4] 叶敬忠,伊欢,张克云,陆继霞.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综述[J]农业经济问题,2005,(10). [5] 段成荣,杨舸.王莹.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J].学海,2005,(6). [6] 黄忠. 从留守儿童问题看我国监护制度之改进[J]. 西北人口, 2009(2). [7] 李炳呈,任建东. 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最佳途径:集中寄宿制[J].长沙大学学报, 2009(1). [8] 伊琳玲.福建长乐5-7岁海外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9] 段成荣,吴丽丽.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最新状况与分析[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图片、照片、统计报表、文件、集体组织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因其调查范围不同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调查范围较大的以某地留守儿童为例的调查;第二种是针对性极强的关于某单位留守儿童的调查,一般为学校;第三种是针对某种特殊家庭中留守儿童的调查。以全国范围内的留守儿童为对象的调查几乎没有。但其调查方法和调查项目具有共性,多数使用统计分析方法。 在国外,对于留守儿童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研究,但从对应的概念“亲属抚养”中可以查到相关文献。国外亲属抚养包括三种类型,其中以私人亲属抚养(private kinship care)最多。Scarcella、Rebecca O’Neill、Rittner、Cashmore、Barber等的有关研究指出,对于被抚养儿童,由于和父母分开,可能会导致其产生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 国内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关于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背景及社会影响 吴霓等、王艳波等认为,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的农民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无法承担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高昂学费、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上学又无法解决升学问题等是留守儿童产生的社会背景。关于留守儿童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还未见系统的研究,但许多媒体已经呼吁:留守儿童问题如果不好好解决,他们可能成为“问题孩子”而影响一代人。 2.关于留守儿童规模的估计 段成荣等认为目前我国留守儿童规模巨大,已经达到4378万人。自2005年至今后的5年中,全国留守儿童数量增长迅速。但对留守儿童未来发展规模的研究,目前还没有。 3.关于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带来的影响 叶敬忠、李庆丰、吴霓、周宗奎、段成荣、李宝峰等的文献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观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一是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的兴趣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对学习成绩的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二是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与行为发展上的特点具有显著差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及行为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情绪问题、交往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等。 4.关于影响留守儿童心理行为的原因分析 父母外出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问题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特征的最直接原因。相关研究还特别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寄养经历、监护者类型和外出父母的素质(如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以及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等因素对留守儿童发展的影响。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