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水土流失评价可视化系统研发--以抚河流域为例
- 来源:
- 第十一届“挑战杯”国赛作品
- 小类:
- 信息技术
- 大类:
- 科技发明制作B类
- 简介:
-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建设中倍受关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本项目以区域水土流失评价为目标,GIS技术为基础,进行系统功能、数据组织及评价分析研究与系统开发,主要创新内容如下: 1、对抚河流域的地形、降雨量等影响水土流失评价的基础数据进行有效组织,实现图-属一体化管理; 2、利用AE控件,编程实现了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查询;地形坡度、坡向分析;降雨量的等值线绘制及各种分析处理结...(查看更多)
- 详细介绍: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土壤侵蚀是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我国有土壤侵蚀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土地面积38.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为179万平方公里,风力侵蚀面积为188万平方公里。土壤侵蚀遍布全国各省、市和自治区。每年因此流失的土壤达50亿吨以上、损失的土地面积6.67万公顷以上,大量氮、磷、钾肥料和多种微量元素随之付诸东流。土壤侵蚀使生态环境恶化、土地生产力下降、耕地...(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 本系统的特色和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将错综复杂的水文信息用GIS进行有效管理,给用户提供一种很直观很友好的操作界面,不需要太多GIS专业知识的背景下进行操作;另外,选择一种合适的数据模型,对抚河流域水土流失评价建模,最重要的是进行可视化开发,并能将此模型进行扩展,也可选择其它模型进行可视化。 主要是对抚河流域的地形图,水文站、气象站的数据进行了收集,可以对其进行动手设计...(查看更多)
科学性、先进性
- 以GIS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水土流失评价中的应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的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我国,特别是在中小城市,一些水文资料均还是以excel表格式等方式进行存储,以人工方式进行管理,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这种管理方式明显存在着如下缺点:检索查询速度慢、工作量大;数据更新困难、难以保持信息的现势性;难以利用现存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另外还存在与现况不符、...(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 2008年学校赛区科技创新基金项目二等奖 2009年获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省级赛区一等奖
作品所处阶段
- 实验阶段
技术转让方式
- 产品现处于开发阶段尚未投入生产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 录像的形式或者系统演示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 本系统重在利用GIS二次开发技术实现对水土流失USLE模型的实现,重点实现了对模型中各个因子的提取,除此之外系统还能满足基本查询功能。如对比分析、统计分析等等、 该系统研究的主要意义是通过对抚河流域数据库的建立,利用GIS的叠加分析功能最后得到流失评价图。使计算机更有效准确的实现图形属性一体化管理,以提高检索速度,数据能即时更新,并在此数据库的基础上做出详细的统计...(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GIS)已经在水文学研究与水资源管理、水土流失评价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国内外广泛开展的“数字流域”建设;GIS与遥感(RS)结合在洪水灾情分析中的应用;GIS在水量调度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应用GIS进行水文资料整编系统设计;应用GIS进行无资料地区流域水文模拟研究,以及GIS与USLE模型、RUSLE模型结合对水土流失进行评价等等.纵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