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探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影响农民参合意愿的有效因子--以贵州省威宁县和六盘水市钟山区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报告以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及六盘水市钟山区的新农合现状作为调研对象,以两地农民次年参合意愿率的巨大差异为观察点,通过建立一元回归统计分析模型和进行数学定量分析,对成因架构图中所罗列的内因和外因进行拟合对比。随后推导得出对农民次年是否继续参合造成最大影响的相关因子。
详细介绍:
本报告以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及六盘水市钟山区的新农合现状作为调研对象,首先以两地农民次年参合意愿率的巨大差异为观察点,接着以认知心理学为依据,了解农民对新农合的认知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成因架构图。然后通过建立一元回归统计分析模型,拟合成因架构图中所罗列的内因及外因,对比性推导出对农民次年是否继续参合造成最大影响的因子分别是监管机制执行力度、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及政策宣传有效程度。最终通过对比两地在这三方面的现状,挖掘两地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建议。

作品图片

  • 探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影响农民参合意愿的有效因子--以贵州省威宁县和六盘水市钟山区为例
  • 探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影响农民参合意愿的有效因子--以贵州省威宁县和六盘水市钟山区为例
  • 探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影响农民参合意愿的有效因子--以贵州省威宁县和六盘水市钟山区为例
  • 探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影响农民参合意愿的有效因子--以贵州省威宁县和六盘水市钟山区为例
  • 探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影响农民参合意愿的有效因子--以贵州省威宁县和六盘水市钟山区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调研两地的农民“次年参合意愿”存在较大差异,反映了农民对新农合认知程度不深、参合意愿不稳定等问题。因此,探究影响农民参合意愿的有效因子对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报告首先了解农民对新农合的认知规律,并依据问卷调查结果建立一元回归统计分析模型,对可能影响农民参合意愿的因素进行了拟合及对比,最终推导得出影响农民参合意愿的有效因子,并依据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调研队员专业覆盖面广,为多角度分析提供了必要的学术条件。2.采用了问卷调查、个别交谈、典型农户采访等多样性调研方法。3.调研通过运用公共政策、社会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结合两地现状进行实证研究。4.填补贵州黔西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新农合研究的学术缺失。5.独创性应用一元回归统计分析模型从内外因中推导出影响农民参合意愿的有效因子。6.发现当地“驻院代表监管机制”等创新运行模式,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建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研究贵州的新农合实施情况对中国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有着重要借鉴意义。2.从农民参合意愿的角度出发研究,强调新农合实施中 “以人为本”的思想,进一步推动制度的有效实行。3.提高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就医现状的关注。4.为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及六盘水市钟山区政府在新农合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提供参考。5. 本次部分调研成果发表在《光明日报》内参文件当中,为其它地区提供相关的政策参考意义。

作品摘要

本报告以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及六盘水市钟山区的新农合现状作为调研对象,着重通过运用社会学田野调查法大量收集第一手资料,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进行数据处理和论文撰写。 报告首先以两地农民次年参合意愿率的巨大差异为观察点,接着以认知心理学为依据,了解农民对新农合的认知过程和认知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两地农民次年参合意愿率出现差异的成因架构图。然后进一步以数学定量分析和建模为工具,通过数据统计和建立一元回归统计分析模型,对成因架构图中所罗列的内因(即农民自身的相关因素)和外因(即政府和定点医疗机构的相关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随后通过建模拟合结果及实际访查记录,推导得出对农民次年是否继续参合造成最大影响的因子分别是监管机制执行力度、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及政策宣传有效程度。报告最终通过对比两地在监管机制执行力度、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及政策宣传有效程度这三方面的现状,挖掘两地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广驻院代表模式、完善新农合专职人员配置、加大政策宣传深度等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作品于2008年9月分别获得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卫生局、六盘水市钟山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及相关高校教授的肯定及推荐。 2.作品于2008年12月发表于《光明日报》内参文件《情况反映》上,并被选入《情况反映汇编》。 3.作品于2009年3月及5月分别获得挑战杯校级特等奖和省级特等奖。 4.基于作品所撰写的学术论文于2009年3月收到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的论文录用通知,将于在该杂志2009年第6-7期上发表登载。 5.基于作品所撰写的学术论文于2009年6月收到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公共卫生》杂志的论文录用通知,将于2009年12月在该杂志上发表登载。

参考文献

[1]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版。 [2] 丁少群,李桢,《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 [3]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中国新闻网,2003年1月。 [4] 《六盘水钟山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半年工作总结》,六盘水钟山区合作医疗办公室,2008年13号文件。 [5]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展及其效果研究》,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政府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从文献检索来看,当前国内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既有以卫生经济学、社会保障和保险学为视角的主流研究, 也不乏有以社会学、卫生管理、公共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公共财政学、政治学、公共政策学等为视角的独到分析。从研究范围来看,在宏观角度层面上,集中在新农合的性质、原则、目标定位、整体评价、存在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在微观层面上,集中在筹资机制、政府行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而针对农民的参合意愿的研究并不多见。 陈秋霖等认为, 政府促成的“自愿参加、个人支付为主”的合作医疗实质上是政府提供的垄断医疗保险, 这种方式必然无法实现人人参与。方黎明等运用有关自愿性医疗保险的理论得出影响农民参合意愿的因素主要有: 疾病发生的概率与损失的大小、缴费水平与家庭收入状况、更为重要的是“新农合”的给付结构。叶琪等利用博弈理论来分析农民参与意愿, 即农民对患病概率的预期与参合成本的博弈部分地决定了农民是否参加合作医疗。其次是政府态度积极与否会影响农民参与的热情: 政府越积极, 农民的参合率会越高; 三是定点医疗机构的水平高低的影响: 医疗机构水平越高, 参合率也越高。方建中等从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能带来现实利益的心理估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趋势的主观预测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民参合的心理基础及其对参合意愿的影响。 在国外同类课题研究方面,二战以后,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发到国家在“福利国家”和普遍保障的思想影响下,才将社会医疗、养老等保障制度由城市逐步扩展到农村,实现了“全民皆保险”。不少发达国家,如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实行强制保险。目前,国外对城市医疗保险制度及医疗费用控制的研究比较多,对农村医疗保险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十分欠缺。国外只有泰国农村实行的是合作医疗。Gumber研究了泰国农民通过购买健康卡的形式参加社区合作医疗保障的形式,并认为该制度为基层农民提供了很好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但是由于存在相关政策不明朗和逆向选择现象,覆盖人群少,抗御大病风险能力差。印度的Anil Gumber、Dave、Priti、Patrick Krause对本国的农村健康保险进行研究。在印度存在着大量的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发起的非赢利性健康保险吸引了不少低收入的农民。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