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生育行为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性研究
- 来源:
- 第十一届“挑战杯”国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国际、省际及时间系列数据对中国人的微观生育行为和宏观生育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1980年后实行带有严格奖惩的计划生育政策并没有导致城市居民意愿生育子女数显著减少,而对农民来说,人们的意愿生育子女数则显著减少。经济增长、教育水平提高、城市化以及对外开放显著降低了人们的生育意愿.这意味着中国几十年来出生率持续下降并不主要是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
- 详细介绍:
- 本小组成员在所做的6188份关于河南省城乡居民生育行为的问卷基础上,对以河南省为代表的中国城乡居民的生育行为进行了经验研究,发现1980年后实行带有严格奖惩的计划生育政策并没有导致城市居民意愿生育子女数显著减少,而对农民来说,人们的意愿生育子女数则显著减少。采用国际、省际及中国时间系列数据的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教育水平提高、城市化以及对外开放显著降低了人们的生育意愿.这意味着中国几十年来出生率持续下降并不主要是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检验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性。计划生育政策是高成本运行的。如果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性不是足够显著,则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将会得不偿失。 基本思路: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中国人的生育行为,特别是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反应,依此来评估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性。此外,采用国际、省际及时间系列数据从宏观层面上进一步评估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性.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目前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研究相当多,但主要基于理论分析,很少有基于问卷数据的经验研究,因此基于这类研究的政策建议难以给出其较为可靠的有效性评价。本课题在6188份问卷基础上进行了经验研究,可对不同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价,而不只是基于某些因素提出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此外,还通过采用国际、省际及时间系列数据从宏观层面上评估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研究的结果可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中国人的微观及宏观生育行为;可用于评价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性,为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参考.
作品摘要
-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有两个基本前提:中国面临巨大人口压力;计划生育政策能有效降低人们的生育水平。然而,这两个前提均面临着新的检验。本小组成员对河南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生育行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6188份有效问卷,并从中国各类年鉴获得大量宏观数据。基于问卷数据发现,1980年后实行带有严格奖惩的计划生育政策并没有导致城市居民意愿生育子女数显著减少,而对农民来说,人们的意愿生育子女数则显著降低。采用30国、中国31省区市横截面数据以及1965-2007年时间系列数据对出生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加、城市化进程以及对外开放可较好的解释出生率在区域和时间上的变化。此外,基于我们预测:中国人口的峰值将出现在2020年左右,不超过14亿。因此,人口压力已不是当务之急,相反,中国正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养老负担。中国需要深刻反思正在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其有效性,并适时做出调整。本报告建议:逐步放开需高成本运行但至少在城市有效性并不显著的计划生育政策,可首先考虑在大中城市逐步放开,观察效果,以后随着老龄化的加深,社会养老负担的加重,不断扩大放松计划生育政策的范围。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第七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参考文献
- 费孝通.1999.生育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 陈胜利,张世琨.2003.当代择偶生育意愿研究[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席小平,吕红平等. 2006.生育文明[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郑卫东.2007.村落社会变迁与社会文化[M].上海:上海文明出版社. 顾宝昌,王丰.2009.八百万人的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梁宏.2008.失衡的两性“天平”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李竞能.2004.现代西方人口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李银河.2003.生育与村落文化 一爷之孙[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穆光宗.2005. “超低生育率”现象分析[J].人口与市场分析(4):29-42. 李军峰.2005.子女对计划生育政策态度的调查研究[J].南方人口(1):1-3. 王冰.1993 .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1-76. 原新.2008.改善出生性别结构,促进和谐社会建设[EB/OL].中国人口网.2008-10-23. 李水练.2001.新型文化初探[J].人口研究. 齐晓安.2003.我国社会转型中生育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人口学刊(1). 王跃生.2006.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1). Ohlin,G.1967.Population Contro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Paris ,OECD Mamdani.1972.The Myth of Population Control[J].Monthly Review Press Dyson, T.1994.On Population Growth and Food Production[J].PDR Vol.20,NO.2. Fox, G. L.1982.The Childbaring Decision, Fertility Attitudes and Behavior[M].Sage Publisher.
调查方式
- 主要以问卷调查方式为主,另外还有部分访谈以及年鉴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挖掘.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根据我们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国外有很多关于生育行为的理论和经验研究,但直接针对中国的很少见到。国内的研究比较多,除期刊,在网络上也有很多一般民众的观点和意见,但国内的研究基于经验的分析较少,尤其是通过问卷数据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性检验的经验研究尤为少见. 本课题的显著特色在于,我们首先做了大量问卷调查,对以河南为代表的中国人的生育行为有了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较为可靠的检验,从而为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此外,我们通过对年鉴数据的整理、挖掘及分析研究,从宏观层次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性进行进一步检验,这样从微观到宏观较为全面的检验,得到较为可靠的结果,这一结果为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