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丘陵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对四川省射洪县的调查
小类:
经济
简介:
长期以来,农村的土地制度与政策被视为稳定农村社会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推进,以分散经营为主要特点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鼓励土地合理流转,倡导规模经营,提出整合农业生产要素,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且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大量转移就业或向城镇集中,丘陵地区土地利用率不高甚至土地撂荒闲置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土地流转来提高土地的经营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已势在必行。
详细介绍:
为了掌握了射洪县土地流转情况的相关资料,挖掘当前丘陵地区土地流转的困境,以积极寻求推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作者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调查研究。先后调查了7个镇13个村共569户农户和8个规模化种植基地,并对县农业局和各镇农业部门进行了调研,与规模种植基地业主及部分农民进行了访谈,了解把握了当前丘陵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存在问题、影响因素等。对此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丘陵地区要加强对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做到因地制宜、分类引导;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包括强化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健全政策引导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和中介机构;促进规模经营;加强础设施建设,解决基础问题;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科技推广,解决土地流转效益问题。

作品图片

  • 丘陵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对四川省射洪县的调查
  • 丘陵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对四川省射洪县的调查
  • 丘陵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对四川省射洪县的调查
  • 丘陵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对四川省射洪县的调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为国家和地方政府了解丘陵地区土地流转的新变化、新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同时,为深入推进丘陵地区的土地流转工作,防止土地撂荒,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学术研究的依据,为射洪县乃至整个丘陵地区的土地流转工作提供资料来源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从具有典型丘陵地貌的四川省射洪县入手,通过实地调研、个别访谈、问卷调查,整理出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研究基于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调研和个别访谈,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本作品从地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运用社会学惯用的研究方法及地理学区域性、综合性的研究思维对丘陵地区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深入研究。突出土地流转的主体--人的作用,关注农民本人的意愿,并与规模化种养基地业主和个别农民进行了交谈,保证了本研究的科学性和现实性,所得结论对于推进丘陵地区的土地流转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基于对具有典型丘陵地貌的四川省射洪县的研究,对促进和规范丘陵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创新农村土地制度,促使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向规模化、产业化转变,防止土地撂荒,增加土地产出效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率,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品摘要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尽管目前来自众多学者、学术机构和政府部门的相关理论成果已颇为丰富,但经过梳理发现对于丘陵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关注较少,学术成果更是寥寥无几。本研究从具有典型丘陵地貌的四川省射洪县入手,基于地理学和社会学角度,运用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研究思维和社会学惯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7个镇13个村569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对8家政府单位、8个规模化种植基地进行调研以及对部分业主和农民的访谈得出:丘陵地区的农村土地流转仍处于一个自发的、分散的小规模经营状态,但也呈现出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提高、流转范围不断拓宽、流转的市场取向开始显现等新特点。同时,流转行为不规范、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流转机制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滞后等影响土地流转的一系列问题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土地流转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农业现代化、规模化、信息化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对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引导,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积极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和中介机构等,以促使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向规模化、产业化转变,防止土地撂荒。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09年某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一等奖”; 2009年吉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特等奖”

参考文献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题名选项中输入“土地流转”可以检索到2006年到2008年国内关于土地流转的文章465篇,大部分属于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 [1] 黄祖辉,王朋.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兼论土地流转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38-47. [2] 谢国礼.对奉节县土地流转问题的思考[J].决策导刊,2007,(12). [3] 杜培华,欧名豪.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1). [4] 李善君.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南江县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体会[J].中国乡村发现,2008,(10) [5] 杨洪涛,董焱.西部地区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4):48-50. [6] 胡同泽,任涵.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主体阻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价格月刊,2007,(7).53-55. [7] 翟有龙.加快西部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68-71. [8] 郑景骥.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略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调查方式

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书报刊物、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华中农业大学钟涨宝教授分析研究了国家土地制度及其在实践中双重的两难困境,考察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所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探讨了在土地流转的社会背景下,以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为依托构建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客观上的可行性,进而探讨了依据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来建构和完善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所应该加强的配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孙瑞玲提出土地流转困难的原因在于缺乏完善的宏观管理机制和市场流转机制,从这两方面提出了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浙江大学黄祖辉,王朋认为虚化的利益主体、分散的流转形式、无序的中介服务组织以及落后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影响土地流转的一系列问题,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市场化、规模化、信息化以及调动经营主体积极性等方面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以农村土地“三权分离”的现状为出发点,在完善土地产权关系、土地治权结构以及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高效、有序的土地流转模式:“散户—中介服务组织—大户”。 我国台湾农业生产经营属于小农生产形态,经营规模狭小成为农业持续发展的瓶颈。为此在70年代就强调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放宽农地政策,减缓对农地继承与转移的限制。向愿意购地农户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同时购买农地的农户还可免征土地税及扩大农场登记税。通过土地交换分合与区划整理,将零散田丘合并成标准田丘,并配合进行水利设施及农田道路等建设,便于机械化推广。此外,台湾自1990 年开始办理“辅导农渔民转业第二专长训练计划”,通过各公共职训机构和职业学校举办各种训练班,帮助转让土地农民掌握一技之长。 美国农地实行农场主私有制,因此农地买卖和出租比较自由。土地转让主要方式是租佃制,拥有土地而不经营的人自找使用者出租,或通过中介出租,采用固定地租和分成地租,价格由交易双方协议确定。土地所有者在土地转让、租赁、抵押、继承等各方面都具备不受干扰和侵犯的权利。法律规定,家庭成员可拥有或继承农场土地股份,但不能退股或将股份抵押,只允许内部转让,以保证在代际继承中土地不被细分碎化。 日本1970 年《农地法》突破了土地占有和使用方面的限额,以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为中心内容,鼓励土地的租借和流转。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