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湖北省社区志愿者现状调查报告
- 来源:
- 第十一届“挑战杯”国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我校阳光学社受湖北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建设处的委托,于2008年7月赴湖北省12个市36个县(市、区)121个社区进行了调查并完成此报告,报告包括一篇总报告和12个地区的分报告,内容完整详实,分别从社区居委会、社区志愿者和社区非志愿者三个角度进行调查和分析,在全面了解湖北省社区志愿服务及队伍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及其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该报告成为湖北省正在拟定的全省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意见的重要依据。
- 详细介绍:
- 为全面了解我省社区志愿服务及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发现我省社区志愿服务及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为我省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提供对策依据,根据湖北省民政厅《关于开展全省社区志愿者状况调查的通知》精神,我校阳光学社受湖北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建设处的委托,于2008年7月前往12个市36个县(市、区)121个社区进行了调查,主要采取分层偶遇抽样的方法,回收有效问卷1241份,合格率达95.46%,同时还对部分社工、志愿者及居民进行了深度访谈。返校后,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数据进行整理,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分工合作,最终形成该作品。报告从社区居委会、社区志愿者和社区非志愿者三个角度入手分析我省社区志愿服务及队伍建设的情况,了解社区志愿者组织情况和登记注册情况,侧重于社区志愿者组织情况、志愿服务水平和志愿者自身素质,总结各个市(州)的先进管理办法,同时明晰我省社区志愿者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培育和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推进社区志愿服务提供有效对策。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通过调查反映我省社区志愿服务及队伍建设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部门开展我省社区志愿服务建设提供依据。 思路:通过对社区居委会、社区志愿者和社区非志愿者三个角度展开分析,在全面了解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基本情况和社区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项目)及运行模式等内容的基础上,探究社区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原因,评价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提出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及队伍建设的措施。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性:在完成作品前进行了充分调查,走访了湖北省12个市36个县(市、区)121个社区。通过全面深入的调研,收集整理分析大量的真实资料和基础数据后完成该报告。 先进性:目前我国社区志愿服务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关调查研究比较少,此作品涉及内容全面,参考性高。 独特之处:调研覆盖面大程度深,准确把握全省社区志愿服务和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我省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目前我国社区志愿服务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志愿服务层次低,社区志愿者组织不完善,各地发展水平悬殊。虽然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办法,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全国统一的志愿者立法也处于酝酿之中,因此,展开全面的实地调研,通过研究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极具现实意义。本报告全面总结湖北省各地区优秀做法,指出社区志愿服务及其组织发展的不足,针对各地的不同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力争立足现实,做到有的放矢。
作品摘要
- 六中全会以来,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深入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社区志愿者队伍是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要力量,也是有效推进我国社区社会工作深入开展的现实需要。有效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对于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建设,改善社区人际关系,净化社区社会风气,提高社区居民素质,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社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志愿服务体系,使社区志愿者发展严重受阻。 本文从社区居委会、社区志愿者和社区非志愿者三个调查角度,综合湖北省12个市的121个社区的社区志愿者建设情况,其中发现各地志愿者队伍发展迅速、志愿者的分布呈现多层次性、志愿者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显著加强、地方各级志愿者组织发展各具特色并深受居民好评之余,也明晰了其在活动宣传、经费投入、志愿者培训机制缺乏和各地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并从规范制度建设、完善志愿者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志愿文化”、经费来源主体多元化、借鉴其他地方先进做法等方面给出了对策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1.该作品在“湖北省第七届挑战杯•青春在wo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2.调研工作受湖北省民政厅委托,调查报告顺利通过湖北省民政厅审查并成为湖北省正在拟定的全省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意见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 [1]丁元竹,江汛清,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 [2]北京志愿者协会.走进志愿服务[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3]北京志愿者协会.志愿组织建设与管理[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8 [4]北京石景山人民政府,北京社会工作协会,北京社会工作协会社区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志愿精神与和谐社会[J].红旗出版社,2005.12 [5]李林,康绍娟,刘继荣.我国社区服务体系的构建[J]. 法制与社会, 2006.(17) [6]王健,徐睿.成都市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8.(03) [7]程鸿勤,于兆波.作为权利保障的北京市志愿服务立法[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调查方式
- 集体组织、文件阅览、抽样调查(分层偶遇抽样)、访谈、典型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1.丁元竹、江汛清、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提出,志愿精神是一种以关爱、互助为思想内核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促进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志愿者活动,同样,志愿者活动也必须积极地参加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去,这是中国志愿者活动难得的机遇和兴旺发达的标志。其中高度概括了志愿服务的内涵,也指出了志愿服务活动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前景。该书将志愿服务当做文化研究,将物质领域延伸到精神领域层次,着重研究志愿服务及其组织的发展走向,注重对组织的管理。 2. 张铁波(共青团南京市玄武区委员会)《“志愿者参与社区教育”的课题研究积极参与社区教育 努力提升志愿服务水平》中引入三大理论:(1)终身教育理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是建设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社区,就必须建设高素质的社区教育队伍。(2)志愿精神理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不同程度地体现着自愿、不图物质报酬、服务社会公益等志愿者的特征。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应当以此为依托,不断探讨新的方式方法。(3)变革创新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创新应具备以下技能:解决冲突的技能、对外联络与协调的技能、行使非行政权力的技能、建立管理和解决问题的程序/机制的能力、带动社区成员积极参与社区领导活动的能力、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