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走进“傻根”们的心世界--关于江苏省苏南、苏北新生代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价值观研究
小类:
哲学
简介:
目前,我国近1.2亿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正处在青春期的典型时期,价值观正在形成和完善,容易遭遇矛盾与困惑,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我们以青年人的视角,对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七个维度(人生、经济、政治、道德、职业、婚恋、休闲与审美)进行了实证调研,摆脱过往对这一群体经验性、片面性的认识,探讨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有效地引导他们的转变,为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良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在调研基础上,形成一个主报告和七个分报告,提出对新生代农民工多元价值观矫治和引导的途径,向主流意识形态合流的有效方法,并针对调查研究中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当代大学生与新生代农民工“青春共进”互动方案,以唤醒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意识和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在学校的成功推进证明了本方案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详细介绍: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已达到2.26亿,区别于第一代农民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部分。2007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新生代农民工人数在1.2亿以上。 如此庞大的特殊青年群体,正处在青春期的典型时期,心智发展不够成熟稳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和完善,具有很大的人格可塑性,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基于此,我们以大学生的视角,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同龄人,对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七个维度进行深入调研,通过个案研究走进其内心世界,发掘其主体意识,摆脱过往对这一群体经验性、片面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有效地引导他们的转变,为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良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作品首次对全国经济发达、外来人口重要输入地的江苏省苏南、苏北地区的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问题展开系统性调研。有效编制调查工具后,课题组成员以苏州、镇江、南京、扬州、徐州为主要调查地点,选择18-28周岁年龄段的新生代农民工为主要调查对象,以大量的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案例分析、实地观察等社会学调研方法为资料采集手段,发放问卷共计35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598份,涉及服务业、建筑业、制造业、采掘业等多个行业,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七个维度(人生、经济、政治、道德、职业、婚恋、休闲与审美)进行系统性调查研究,获得了总体认识,展现了其价值观的基本特征与价值观变迁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从学理层面对调研结果分类总结,对突出问题重点分析,形成一个主报告和七个分报告。提出对新生代农民工多元价值观矫治和引导的途径,向主流意识形态合流的有效方法,并针对调查研究中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当代大学生与新生代农民工“青春共进”互动方案,通过当今青年一代的两个不同群体——平民群体与精英群体的心灵碰撞,以唤醒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意识和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在学校的成功推进证明了本方案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作品图片

  • 走进“傻根”们的心世界--关于江苏省苏南、苏北新生代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价值观研究
  • 走进“傻根”们的心世界--关于江苏省苏南、苏北新生代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价值观研究
  • 走进“傻根”们的心世界--关于江苏省苏南、苏北新生代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价值观研究
  • 走进“傻根”们的心世界--关于江苏省苏南、苏北新生代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价值观研究
  • 走进“傻根”们的心世界--关于江苏省苏南、苏北新生代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价值观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07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达2.26亿,其主体部分的新生代农民工约1.2亿。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探讨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的成长,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作为同龄人的我们,历经一年多的实地调研,接触了上千位新生代农民工。在这基础上,从价值观七个维度剖析该群体存在的问题,并解析原因,提出对策,形成一个主报告和七个分报告及大学生与新生代农民工“青春共进”互动方案。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作品首次从哲学角度对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展开调研,调研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体现的实证精神和人文精神获得了新华社(内参清样)等国家级媒体的高度重视。 本作品按“理论+调研+分析+对策+实践”的模式,突破了学者们以往对农民工群体偏于理论指导的窠臼,以大学生的视角关注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变迁中的问题,尤其通过这两个群体的心灵碰撞,呼唤青年一代的精神追求和责任意识,具有独特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支配着他们的所言所行并渗透于社会各个方面,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本作品所得结果可为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大学生与新生代农民工“青春共进”互动计划,旨在让新生代农民工通过交流得到更多人文关怀,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和谐、全面发展,成为中国未来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品摘要

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性强且受到农村和城市文化的双重影响,更容易在价值观念上遭遇矛盾与困惑。作为弱势群体,他们大多生活在城市的底层和边缘,其价值观传导到行为上,将影响他们的成长和社会的稳定。 基于此,本作品从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人生、经济、政治、道德、职业、婚恋、休闲与审美七个方面展开,揭示他们价值观变迁的轨迹与特征,存在的问题与产生的原因。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主要表现为(1)大多数人不能完全融入城市,有边缘感,在由生存需求向发展需求转变的过程中,呈现理想与现实矛盾的特征;(2)大多数人有理想有抱负,但在对苏北地区个案访谈中发现,一些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入党,对入团也持无所谓态度,不少人相信宗教;(3)过半数人道德主体意识与社会公德意识增强,奉献性与功利性并存,传统性与现代性交织;(4)在身份认知上,倾向于把自己看作产业工人,配偶选择上倾向于自由恋爱,对婚前性行为不再一味排斥,性爱观念逐渐开放。 本作品建议通过大学生与新生代农民工互动活动的开展,让社会主流价值观深入新生代农民工的内心,呼吁社会各界加大对这个群体的帮扶,大学生们更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与他们共同成长。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 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2204期(09年6月4日)刊出一组 “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第5篇《应重视并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树立正确价值观》全篇介绍了本课题的调研成果。 2.《现代快报》分别于08年12月7日、09年5月4日、6月7日整版追踪报道本课题调研成果及“青春共进”互动计划,约90余家网站转载,包括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环球网、央视网、凤凰资讯、新浪、搜狐、网易等知名媒体,一时间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3. 原江苏省委副书记、省文联主席顾浩同志为本课题撰文以资鼓励。 4.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陈光标同志为本课题题词。 5. 江苏省委宣传部理论教育讲师团团长双传学教授(博导)推荐本课题。

参考文献

1. 董海军.镜像中的新生代农民工[J].中国青年研究. 2006(4). 2. 傅慧芳.青年农民工价值观的矛盾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2). 3. 何瑞鑫 傅慧芳.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2006.4. 4. 胡银华.新生代农民工思想道德的二维性及教育对策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6(1). 5. 蒋成凤.解读中国城市农民工的婚姻难题.安徽农业科学.2006. 6. 梁宇.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及其成因[J].市场论坛.2007(4). 7. 钱正武.青年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分析[J].《青年探索》.2006(1). 8. 吴文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休闲价值观刍议—兼论闲暇道德和休闲伦理[J].宁波党校学报.2007(6). 9. 黄希庭.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8. 10. 康来云.中国农民价值观变迁[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4.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农民工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代际转换,学术界开始关注“新生代农民工”。 研究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目前并没有专门的理论基础与公认的研究方法。已出版的专著有《新生代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已公布的调研报告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2007)。以上研究内容涉及新生代农民工同第一代农民工的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和新特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学习、权利、社会保障和市民化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特点与犯罪行为等,但没有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基本特点进行专项研究。 与本课题直接相关的研究成果:从中国期刊网上搜索的结果看,已发表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研究的论文仅有5篇。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的分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新生代农民工在价值观层面的新特点,对于客观地认识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这些研究就系统性和全面性地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分类研究均有待拓展。 本研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选择了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七个重要方面:人生、经济、政治、道德、职业、婚恋、休闲与审美展开大规模问卷调研以说明问题,并设计出一套可操作的当代大学生与新生代农民工“青春共进”互动方案,具有参考及推广价值。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