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湖北省县域经济区位分析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研究
- 来源:
- 第十一届“挑战杯”国赛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发展中小企业、经济增长的有效平台,是湖北经济的基础。湖北县域人口、土地分别占全省的82.6%和96.82%,而经济总量只占53.5%。湖北与全国其它经济强省相比,弱在县域经济。为应对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民生、促使经济健康平稳的增长,启动内需,提供一个繁荣的国内市场,发展 县域经济是非常必要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1、以湖北省76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建立统计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计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以此对湖北县域经济进行区位差异分析,研究成果有利于政府决策部门了解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 2、在对武汉市和湖北12个地级市所属的县(市、区)的特色产业、产品和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湖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种类、分布,并提出发展战略。为政府决策部门指导县域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依据。 3、利用SWOT分析法对湖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探讨湖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应对策略。 4、探讨湖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 详细介绍:
- 作品的研究目的: 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发展中小企业、实现经济增长的有效平台,是湖北经济的基础。湖北是一个农业大省,县域人口、土地分别占全省的82.6%和96.82%,而经济总量只占53.5%。湖北与其它经济强省相比,主要弱在县域经济,要和谐、健康发展湖北社会和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是刻不容缓的。为应对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民生、促使经济健康平稳的增长,启动内需,提供一个繁荣的国内市场,发展县域经济是也非常必要的。 作品的主要内容: 1、以湖北省76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建立统计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计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对湖北县域经济区位进行差异分析。定量分析湖北县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湖北县域与省外经济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2、在对武汉市和湖北12个地级市所属的县(市、区)的特色产品、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进行广泛、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湖北县域特色产品、产业的种类、地区和产业分布,并提出发展战略、探讨发展模式。 3、利用SWOT分析法对湖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探讨湖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应对策略和发展模式。 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及特点: 1、在广泛、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以湖北和其它省2008统计年鉴公布的2007年的有关统计资料为依据,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以湖北省76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建立统计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计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县域经济区位差异一目了然(湖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表)。 2、文章在对武汉市和湖北12个地级市所属的县(市、区)的特色产业、产品和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进行全面搜集、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湖北县域特色产品、产业的种类、地区和产业分布,并提出异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和模式。 3、利用SWOT分析法对湖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探讨湖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应对策略和发展模式。 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 1、以湖北省76个县域为研究单元,计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对湖北县域经济区位进行差异分析,研究成果有利于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为科学决策提供数量依据。 2、对武汉市和湖北12个地级市所属的县(市、区)的特色产品、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进行全面广泛调查、研究,总结湖北县域特色产业的种类、分布,并提出发展战略和模式,为政府决策部门指导县域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依据。 作品获奖、发表情况: 1、《湖北省县域经济区位差异研究》发表在CSSCI索引期刊《统计与决策》2009年8月。 2、《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湖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调查报告》经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鉴定为:报告内容详细严谨,调查数据充分真实,对湖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湖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第3期。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县域经济是湖北经济的短板,要充分利用县域各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带动经济发展。 以76个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分析省内县域之间经济区位的差异;与省外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定量分析发展县域经济的必要性。 对湖北县域的特色产业、产品和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种类、分布。 利用SWOT分析法探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和模式。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以湖北76个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计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对县域经济区位进行定量分析。 对湖北所属县域的特色产业、产品和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进行调查研究,绘制产业集群分布图、提出特色产业集群的类型、分布,阐述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对湖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利用SWOT分析法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探讨湖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和模式。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研究发展县域经济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关系非常必要。 对湖北县域进行经济区位分析,有利于了解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为有关部门进行决策提供科学、定量依据。 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彰显特色、因地制宜制定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利于湖北经济持续的发展。 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进行SWOT分析,有利于制定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品摘要
- 为应对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民生、促使经济健康平稳的增长,启动内需,提供一个繁荣的国内市场,发展县域经济是非常必要的。以湖北省76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建立统计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计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以此对县域经济进行分析,综合指数表明湖北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县域之间差距较大。加快县域和湖北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各县域在地理位置、环境、资源和发展时机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营造一批特色产品、形成一批特色产业、聚集成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在对武汉市和湖北12个地级市所属的县(市、区)的特色产业、产品和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湖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种类、分布和发展战略。利用SWOT分析法对湖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探讨湖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应对策略和发展模式。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1、论文《湖北省县域经济区位差异研究》发表在CSSCI索引期刊《统计与决策》2009年8月。 2、《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湖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调查报告》被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鉴定为:报告内容详细严谨,调查数据充分真实,对湖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论文《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湖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第3期。
参考文献
- 1 胡昱等.产业集群形成模式探析.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3(4) 2 盛世豪.从产业集群视角看温州模式.浙江社会科学,2004(2) 3 蓝海林等.中小企业集群战略研究.中国软科学,2002(11) 4 陶新安.关于湖北特色产业(产品)集群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湖北省委政研室 5 谭力文.湖北省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培育.武汉大学 6 吴振华、钟城、赖景生.湖北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主成分分析.经济分析,2008(3) 7 湖北省经济委员会、湖北统计局.湖北省县域经济2007年度发展考核评价报告 8 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统计局年鉴2008》
调查方式
- 走访、人员介绍、个别访谈、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影视资料、文件等方式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一、我们以湖北省76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建立统计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计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对湖北省县域经济区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县域经济强弱的分布规律,论述当前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发展县域经济的必要性。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经济问题的成果不少,但对湖北76个县域单元(2008湖北统计年鉴除鄂州市无数据外)的多项经济指标进行全面、定量分析的成果不多见。 二、我们对武汉市和湖北12个地级市所属的全部县(市、区)的特色产业、产品和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进行了广泛认真的调查研究,调查资料非常全面,并制作了湖北省、武汉市和12个地级市的特色产集群分布图。至今还未查阅到其他同样的工作。 三、利用SWOT分析法对湖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了认真分析,探讨湖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应对策略和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