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大学文科学生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究
小类:
教育
简介:
本项目研究以当今文科大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对文科大学生人才的要求为背景,旨在探索总结文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方法及规律。本项目在对文科研究性学习与实践理论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明确了对大学文科研究性学习基本概念和特征;以福建省属高校为例,归纳总结了各校文科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大学文科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方式、本科研究性学习与研究生和中小学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团队实践基础和对前人理论研究进行总结,最终构建了适合大学文科生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以对加强文科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建议。 本项目研究的核心与创新点在实践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理论学习-实践运用-综合提升”模式。这种模式具体是“以个人自我学习为基础、团队互动与合作为主要方式,教师指导为辅,通过参与各类研究性的课题和项目,借助各种思维并运用文科研究的方式对特定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学习活动,旨在培养文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造技能,塑造创业品格,进而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
详细介绍:
文章从理论基础篇、调查研究篇、结论对策篇和实践篇,来阐述文科的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文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造技能,塑造创业品格,进而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篇,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文科研究性学习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大学文科生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为目的,并以个人自我学习为基础、团队互动与合作为主要方式,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参与各类研究性的课题和项目,借助各种思维并运用文科研究的方式对特定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学习活动。并从文科研究性学习基本概述、文献综述和本研究内容等,试图回答什么是文科研究性学习。 第二部分:基于对福建五所省属高校调查分析和实践的基础上,对文科研究性学习和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进行对比性分析,对本科研究性学习与研究生和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差别进行分析,对当前高校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困难进行分析。在分析基础上并提出文科研究性学习的模式:“理论学习-实践运用-综合提升”。 第三部分:该部分就文科研究性学习“理论学习-实践运用-综合提升”的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介绍,并就如何加强文科研究性学习提出建议,认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培养研究型教师,构建良好的运营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有助于加强高校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和实施。 第四部分:以文科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厦门消费者食品安全消费倾向调查”、“新农村文化机制创新研究”研究团队的实际研究情况为例证,对“理论学习-实践运用-综合提升”的模式进行了介绍。 文章通过对文科研究性学习与实践的探究,寻求培养文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途径,为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造技能、创业品格的文科学生提供借鉴。

作品图片

  • 大学文科学生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研究以大学生创新思维、创造技能、创业品格培养和塑造为宗旨,探索当前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路径。通过对文科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讨,有助于弥补目前在大学文科研究性学习理论研究上的空白,为大学文科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开展提供借鉴,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总体思路包括4个方面:研究性学习相关理论综述、文科研究性学习调查与分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定位、文科研究性学习的模式探究与对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是在搜集资料学习分析、对福建省属高校文科研究性学习进行调查和对研究性学习模式进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能够较为全面系统的对文科学生的研究性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探索“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体,导师专家指导为辅,以社会调查研究、思维方法培训为载体,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模式;抓住海西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标准,探索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造性技能,进而有创业品格的人才。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文科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弥补目前在文科研究性学习理论研究上的空白,拓展了文科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方法;有助于明确当前文科学生研究性学习中所存在的缺失和不足,对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改进提供了科学依据,为高校培养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和海西建设的人才;所探索的文科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有助于对现实中加强文科学习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探索出的文科研究性学习的新模式,对文科人才的培养有重大的意义。

作品摘要

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迅速,对人才有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有思想,有技能的人才,还要有创新思维、创造技能、创业品格的综合性人才。大学文科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我国新世纪文科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符合我国新世纪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的文科研究性学习,在理论知识的积累及各种方法类培训的基础上,以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融入实践,在实践中成长和锻炼,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有效途径。 文章在对福建五所省属高校调查分析和实践的基础上,分别对文科研究性学习和传统接受性学习、本科研究性学习与研究生和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差别、当前高校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对文科研究性学习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并从文科研究性学习基本概述、文献综述和本研究内容等,来回答什么是文科研究性学习。 提出了文科研究性学习的模式:“理论学习-实践运用-综合提升”,并以研究团队实际研究情况为例证,对此模式进行了介绍。针对如何加强文科研究性学习提出了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培养研究型教师,构建良好的运营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为思路的建议,为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造技能、创业品格的文科学生提供借鉴。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该项目2008年10月份,通过校2007年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评审; 2、该项目2008年12月份,获校2008年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3、该项目调研报告《福建省属高校文科研究性学习状况分析》,目前在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评审之中。

参考文献

[1]胡永生.研究性学习课程读本[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建林.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及其实施[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3]任长松.探究式学习[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张庆林,李艾丽莎.创造性培养与教学策略[M].重庆出版社,2006 [5]赵永泰.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与路径选择[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6]周庆林.研究性学习指导[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辛自强.问题解决与知识构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8]毛燕武.论研究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素质教育论坛,2007,(8) [9]侯东东,沈美华.浅谈研究性学习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7,(26) [10]赵莉.高校研究性学习价值取向及其定位辨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7,(9):16-18

调查方式

对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和集美大学问卷调查;并对部分老师学生现场采访和交谈;组织学生研究性学习实践;邀请老师会议讨论;实践图片采集;搜集书报、刊物等资料,对其分析总结。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总结 “研究性学习”思想,最早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欧洲思想家们为了摆脱宗教神学束缚,提出了“人学”的理念。17世纪夸美纽斯提出了“周全的教育”和“泛智论”的教育思想,标志着“研究性学习”的萌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研究性学习”思潮从教育界消失。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社会民主化的到来,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1916年,美国最著名教育家杜威从他的实用主义哲学理论出发,全面阐释了自己的教育观,第一次较全面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思想。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为适应新的国际科技、军事及太空竞争需要,西方教育史上,出现了以布鲁纳“发现学习”为主流的研究性学习教育思想。直至以色列太埃威大学教授沙瑞(S•SHARN)和他的同事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并且学会与他人合作”的哲学思想,才第一次明确提出“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并将其系统化、理论化。20世纪末,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谋程改革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贴近生活,提倡解决问题式的教学。 二、我国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总结 “研究性学习”传入中国大约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局限于高考制度,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1997年、1998年有关语文大批判的展开,“研究性学习”走进人们的视野,引起教育界关注,并被当作一种教育思想模式在全国推广,引发了全国空前的研究热潮。在1999年初,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首次正式提出“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同年6月,上海市教委召开了“上海市中学研究性课程研讨会”对“研究性学习”予以充分地肯定。2000年1月31日,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新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核心就是研究性学习。2001年4月11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南》,并于同年秋季在黑龙江、辽宁、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青海等七个省的高一年级进行试点。随着实验工作的进行及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研究性学习”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并日益受到重视。 三、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不足 根据课题组成员文献搜集与调查,国内学者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及成果,还有几个方面的不足:理论研究薄弱;研究不平衡,主要注重初中研究性学习,对大学文科研究性学习研究属于空白;研究性学习不规范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