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地区差异实证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本文首先利用Ward聚类分析法把我国30个省(市)、区按1990—2008年平均能源消耗指标分为能源高消耗区、中消耗区和低消耗一、二区;然后根据各省能源消耗总量及结构换算出CO2排放总量,基于Kaya恒等式,增加第二产业比重变量,对面板数据进行协整检验、模型回归和残差检验,实证分析了能源强度、经济水平、人口数量、工业结构对我国各类地区CO2排放的影响。最后对我国CO2减排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详细介绍:
-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究其原因,是各国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作为目前世界上碳排放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大的国家,同时也作为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中国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本文首先利用Ward聚类分析法把我国30个省(市)、区按1990—2008年平均能源消耗指标分为能源高消耗区、中消耗区和低消耗一、二区;然后根据各省能源消耗总量及结构换算出C...(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探讨影响各类地区CO2排放量的指标主要有哪些,这些指标的影响程度怎样,如何进行碳减排等问题,解释我国CO2排放量增速过快的原因。 基本思路:首先,利用Ward聚类分析法将我国30个省(市)、区分为能源高、中、低消耗区;其次,基于Kaya恒等式,增加第二产业比重变量,对面板数据进行协整检验、模型回归和残差检验;最后,分析回归结果,为我国CO2减排提出政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性、先进性: 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进行地区类别划分,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用数据说话,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创新性: 弥补目前国内缺乏对不同能源消耗程度地区的碳排放测算和比较的缺陷。在Kaya恒等式和大量国内外优秀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情,对Kaya恒等式进行修正,增加了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变量,得到新的适合我国CO2影响因素分析的模型。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第一,本文得出的结论可以解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剧增的根本原因——经济水平的提升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落后的能源技术及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第二,为各能源消耗地区进行减排政策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第三,预测减排潜力。
作品摘要
-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究其原因,是各国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作为目前世界上碳排放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大的国家,同时也作为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中国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本文首先利用Ward聚类分析法把我国30个省(市)、区按1990—2008年平均能源消耗指标分为能源高消耗区、中消耗区和低消耗一、二区;然后根据各省能源消耗总量及结构换算出C...(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第十一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一等奖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1] 高铁梅.计量经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第二版) [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350 [2] IPCC.Climate Change 2007: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M].England: Cambridg...(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书报刊物、文件和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日本学者Yoichi Kaya(1989)提出的Kaya恒等式将CO2排放量分解为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四个要素,以解释人类活动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美国经济学家G.Grossman和A.Kureger(1991)提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他们发现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呈倒U型的关系,即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的积累呈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Parikh和Shukla (1995)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