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新时期下大学生投身基层服务成长机制探究--基于西部计划八年来实施成效分析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管理
- 简介:
- 本文将西部计划置于党和国家的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计划(包括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计划和选调生等)大框架下,从引导大学生从少数大城市向基层转移、解决人才分布结构性失衡视角出发,着力分析西部计划在基层大学生人才成长机制构建方面的探索经验,以期为新时期下大学生投身基层服务成长机制建设提供借鉴。
- 详细介绍:
- 党和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基层青年人才培养。《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着眼于解决基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层人才匮乏问题,培养锻炼后备人才,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创业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继续做好‘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工作”。作为国家实施的引导大学生由城市向基层转移的重大举措,西部计划在基层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方面做出了重要探索。 始于2003年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至今已经步入第8个年头,其间,近十万名应届大学生响应团中央“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以满腔热情投身到西部基层,开展支教、支医、支农等12个方面的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弘扬志愿精神、服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和锻炼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优秀青年人才、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意义长远。作为全国多所著名高校集中的省份,广东省在全国西部计划实施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截止至2011年3月,共有超过1200名广东省高校应届毕业生加入西部计划,其中有1002名属于服务期满的西部计划志愿者。 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工作对当地起到了何种推动作用?西部计划对志愿者成长产生了何种影响?西部计划发展遭遇到了何种瓶颈?西部计划在基层青年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方面做出了那些贡献?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着西部计划自身的改进完善和未来发展方向问题,也对党和国家的基层青年成长机制建设具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对广东省2003至2011年间162名往届志愿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对22名典型志愿者个人进行了深度采访,并对10个志愿者服务单位、4个西部计划项目办进行了实地走访和调查,综合运用统计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深入分析了西部计划目前在志愿奉献精神发扬和人才培养上面临的困境及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西部计划长效机制体系,以期为西部计划可持续和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最后,基于对西部计划经验的分析,本文对新时期下大学生投身基层服务的成长机制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文从引导大学生从少数大城市向基层转移、解决人才分布结构性失衡视角出发,着力分析西部计划在基层大学生人才成长机制构建方面的探索经验,以期为新时期下大学生投身基层服务成长机制建设提供借鉴。 基于该研究思路,本文的分析要点包括:1)西部计划面临困境及深层原因;2)西部计划健康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3)基层青年人才成长机制建设。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选题切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与基础人才培养需要,旨在为促进我国基层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研究对象典型,研究内容新颖,对2003年至今的已结束服务期志愿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弥补了国内相关研究中的空白; 研究方法科学,研究过程严谨,本文采用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演绎归纳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论据充分,研究结论可行性较高。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2011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也是自2003年开始施行的西部计划步入的第九个年头。西部计划是基层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作为一项由多个部门联合组织实施的、涉及领域非常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西部计划在为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基层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诸多困难和挑战。目前,我们亟待了解新时期下西部计划的实施成效,从而进一步探索大学生投身基层服务的成长机制。
作品摘要
- 本文将西部计划置于党和国家的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计划(包括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计划和选调生等)大框架下,从引导大学生从少数大城市向基层转移、解决人才分布结构性失衡视角出发,综合运用统计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在取得第一手调研资料的前提下,着力分析西部计划在基层大学生人才成长机制构建方面的探索经验,以期为新时期下大学生投身基层服务成长机制建设提供借鉴。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2011.3 华南理工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选拔赛二等奖。 2011.5 广东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参考文献
- [1]邓希泉,曹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调研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4,9:58-71. [2]孟芳兵.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期满志愿者就业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2,40-42. [3]马燕萍.“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3:44-49. [4]四川大学课题组,2007. “西部志愿者生存状况”研究报告——基于对200名西部志愿者的调查分析[R]. [5]汪青松,陈世庆.希望在基层--大学生能力培养与就业指导[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调查方式
- 资料查阅、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走访。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自从2003年西部计划开始实施以来,政府决策层和理论界便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西部计划政策得失的探讨。邓希泉和曹凯(2004)对西部计划早期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论表明,补贴较低与志愿者期望待遇较高间的矛盾、志愿培训内容与志愿者实际需求不一致的矛盾、志愿者服务期结束后潜在就业风险等是西部计划实施初期主要制约因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办(2008)在西部计划运行五周年时发布了一份政策评估报告,报告在肯定西部计划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指出了西部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项目发展不平衡;2)志愿者就业政策体系不健全。总体来讲,这些研究发现基本上包含了国内类似研究的结论要点,如四川大学课题组(2007)、孟芳兵(2010)等。 相关研究所得出结论的趋同性凸显出了现有研究的至少两个问题:1)先前研究对西部计划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有所共识,而对导致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欠缺讨论;2)现有研究对解决西部计划现存问题的直接措施也有共识,而对解决西部计划困境的根本途径缺乏考虑。关于这两点的研究将成为本文主要创新点。 同时,现有研究还面临着如下三个局限:1)先前调查研究多选取正处于服务期的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而本文认为,对已结束服务期志愿者的追踪调研更有助于发掘问题;2)大多数研究工作仅讨论当前阶段西部计划相关情况,对西部计划的动态发展过程则较少涉及,缺乏用发展眼光分析问题的视角;3)较大比例的过往研究所选取的志愿者样本数量均偏少,且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研究很少,调查研究不够严谨系统。而对这些局限的克服将成为本文研究区别于现有研究的创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