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研究--基于一个博弈模型的分析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文基于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人民币快速升值与东亚经济体竞争性均衡视角,建立起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来研究东亚各国货币间的竞争性博弈均衡策略机制。通过汇率的古诺-纳什均衡、斯坦克尔伯格均衡的比较分析,得出基于竞争性均衡策略下人民币东亚货币锚将成为各方最优的调整策略。最后实证研究表明人民币的升值在带动东亚汇率集体升值层面具有正面效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与提高东亚区域福利水平,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人民币具有成为东亚区域货币锚的可能性。
详细介绍:
本文基于东亚各国竞争性均衡的事实,通过建立双寡头垄断博弈模型,并运用实证方法对人民币东亚区域货币锚效用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及建议: 1.根据双寡头垄断竞争模型得出的古诺-纳什均衡解与斯坦克尔伯格解,东亚国家通过选择人民币为货币锚,采取钉住人民币的汇率策略,从而通过集体升值达到帕累托改进。从理论上证明了人民币的升值若能带动东亚其他各国汇率的集体升值将有利于整体以及各国的福利提高。这一结论为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国际收支调节提供新视角。即东亚国家货币通过对美元的集体升值,在保持东亚经济体出口竞争力均衡基础上,缓解东亚各国对美国、西欧发达经济体的贸易失衡,从而实现全球经济均衡基础上的经济增长。这对于解决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美元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具有重要的政策内涵。 2.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在东亚其他各国汇率决策中权重虽然不及美元,但在人民币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在较多东亚国家货币篮子中的权重呈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提高,东亚区域合作的加强,人民币成为东亚区域隐性“内部货币锚”的利益驱动将愈加显现。人民币作为大国经济货币,在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具有“领头羊”作用,引领东亚小国货币集体升值,改善东亚各国集体福利水平。中国在推动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和汇率合作机制方面应发挥一定作用,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应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 3.本文分析表明,人民币作为“区域货币锚”是多方博弈利益均衡的最后结果,但并不表明人民币已经具备了区域化条件。人民币最终是否能成为区域货币锚,取决中国与东亚各小国之间的重复动态博弈的均衡,取决于货币锚的福利效应。同时,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形成与否、均衡条件及结果将随着内外条件而动态调整。从当前来看,东亚各国通过区域汇率制度安排,加强区域汇率合作,成为避免囚徒困境式贬值下整体福利水平下降的重要政策趋向。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是否维持和强化区域货币锚效应取决于我国汇率形成机制和东亚各国的政策选择。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中美贸易失衡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表现,促使人民币升值成为发达国家解决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政策指向。但若只有人民币升值,贸易盈余将转向他国,全球经济仍将面临严重失衡的困境,全球整体福利将不会出现任何改善。东亚小国通过以人民币作为区域货币锚,采取钉住人民币的汇率合作机制来实现全球帕累托福利改进。本文基于中国与东亚小国的竞争性均衡假设及供给方双寡头事实,建立简单博弈模型研究人民币的区域货币锚效应。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1)全面的国际经济博弈综述;(2)合理的双寡头垄断博弈模型;(3)用高频数据进行实证检验;(4)近来我国推行的货币互换协议为结论提供现实依据。 先进性及创新之处:(1)将博弈方法引入货币锚分析有较强的理论创新;(2)三阶段动态实证检验人民币货币锚效应,有实际经济层面的数据支撑;(3)有明确的政策内涵,对当前人民币汇率政策及东亚货币合作极具说明力的借鉴。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实际应用价值:论证了人民币能引领东亚货币集体升值并改善东亚各国集体福利水平,有利于全球经济均衡和缓解国际金融危机对东亚经济的冲击。 指导意义:为人民币在推动区域货币、汇率合作机制方面应发挥的作用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向。 本文为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即通过对美元的集体升值,在保持东亚经济体出口竞争力均衡基础上,缓解东亚各国对美国、西欧发达经济体的贸易失衡。

作品摘要

本文基于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人民币快速升值与东亚经济体竞争性均衡视角,建立起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来研究东亚各国货币间的竞争性博弈均衡策略机制。通过汇率的古诺-纳什均衡、斯坦克尔伯格均衡的比较分析,得出基于竞争性均衡策略下人民币东亚货币锚将成为各方最优的调整策略。最后实证研究表明人民币的升值在带动东亚汇率集体升值层面具有正面效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与提高东亚区域福利水平,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人民币具有成为东亚区域货币锚的可能性。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获奖情况: 第十一届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一等奖

参考文献

数据来源: 美联储网站( 资料来源的检索目录: [1] JSTOR 西文过刊全文库 () [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 [3] 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检索关键词:国际经济 博弈 汇率 人民币升值 货币锚 现有对比数据检索目录: [1] 陈志昂,2008:东亚货币竞争性均衡与人民币货币锚效应[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 理》08年第4期. [2] 何慧刚,2005: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亚货币合作问题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 李晓,丁一兵,2006:亚洲的超越[M],当代中国出版社. [4] Ronald.I.Mckinnon,2005:美元本位下的汇率——东亚高储蓄两难[M],中国金融出版社. [5]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Western Asia:Macroeconomic Policy Anal-ysis For Regional Coordination In The Escwa Region: Business Cycle Synchronization And Macroeconom-ic Policy Coordination[J], United Nations New York, 2005. [6] Paola Conconi,Carlo Perroni 2006.9 : Do Credible Domestic Institutions Promote Credible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J], the Mid-West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Group Spring Meeting in Pittsburgh.

调查方式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近年来,全球经济失衡与中国对美贸易盈余引发了对人民币低估的持久讨论。大量的研究表明(任若恩,1998;卢锋,2006),对发达国家而言,人民币升值是具有劳动生产率相对比较优势的。但倘若只有人民币升值,不仅无助于解决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也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如果人民币升值能带动东亚各国货币升值,这不仅有利于保持各国竞争力均衡,并有利于改善当前全球经济失衡集体福利受损的状态。 区域性货币的集体升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在区域内部存在着汇率合作机制,或在区域内存在货币锚,发挥稳定器功能。是否存在区域“货币锚”,首先是各种货币竞争博弈的结果,是从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的过程。因此,借助于博弈理论来分析东亚各国货币锚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Hamada(1976)首次在国际货币合作政策研究中运用了博弈论,建立多国博弈模型研究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认为国家间的政策合作与协调比纳什均衡与斯坦尔伯格均衡更有效率,各国只有通过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才能有效地行使主权。80年代后期,研究者们并将研究重点从静态博弈转向了动态博弈。一些学者(Miller 和 Wallcnce,1985;Hamada,1986)在动态一般均衡框架下分析国家间政策合作,通过比较纳什均衡和完全合作货币财政政策下的社会福利,其结论是完全合作是帕累托最优。而当两国面临持久的需求转换以及政府预算平衡变化时,钉住汇率制是最优选择。90年代,国际间合作形式与货币合作的讨论集中到对汇率制度选择上。Kawai(1993)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三阶段策略博弈方法选择最优和持续的汇率制度 ,认为确保最优选择需要国际间汇率制度选择的合作 。开放经济下,Knoester 和 Donselaar(1996)考虑各国间汇率政策变动的多国模型。众多博弈模型清楚地说明了有效的合作性竞争将会带来帕累托改进。陈志昂(2008)将东亚除中国外的其他各国视作一体分析了中国货币在其中的“货币锚”作用,为东亚汇率研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模式。沿袭上述国内外学者观点,本文通过建立博弈模型来揭示中国与东亚经济体之间的竞争性均衡机制,目的是通过汇率的古诺-纳什均衡、斯坦克尔伯格-纳什均衡的比较分析,得出基于竞争性均衡策略下人民币东亚货币锚将成为各方最优的调整策略。该策略有助于解决“升值恐惧”,为汇率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决策基础。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