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传统食品方便、安全新途径--微波化技术应用与产品开发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中国传统食品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瑰宝,以其适应东方人体质和饮食习惯的突出优势,一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但是因其大部分还未工业化生产,仍以露天手工操作为主,食品安全等诸多问题令人担忧。故本作品以中国传统食品在加工和复热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质构劣变和风味丧失等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微波食品配料技术研制出解决上述问题的配料系统,并采用特殊加工工艺和设备(包括联合开发的红外-远...(查看更多)
详细介绍:
本作品通过适配的食品加工配料和综合的现代加工技术,实现传统油炸食品、煎烤食品由手工操作向工业化、安全化加工的转化,由繁琐制作向快捷化、方便化调理的转化。研制出解决微波加热过程中因水分迁移过快而造成质地粗糙问题的食品配料,应用于速冻预焙烤面食品,经微波解冻加热后面皮水分损失减少35%以上,口感接近于新烤制出的产品;研制出适用于微波加工的脆性配料,应用于预油炸面拖食品,微波重制后达到...(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传统食品方便、安全新途径--微波化技术应用与产品开发
  • 传统食品方便、安全新途径--微波化技术应用与产品开发
  • 传统食品方便、安全新途径--微波化技术应用与产品开发
  • 传统食品方便、安全新途径--微波化技术应用与产品开发
  • 传统食品方便、安全新途径--微波化技术应用与产品开发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作品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传统食品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瑰宝,在人们饮食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手工方式制作过程繁琐、不规范及突出的食品安全隐患,必将被工业化生产代替,微波化调理是支撑其推广的有效途径。作品以冷冻油炸、焙烤食品为载体,针对其在微波加热过程中出现的口感、质构和风味问题,运用生物化学、食品胶体等学科理论结合食品工程原理,进行系统研究,开发微波化传统食品。 创新点:...(查看更多)

科学性、先进性

可微波预制冷冻食品调理快速、方便,很受消费者青睐。为解决如油炸食品微波复热脆性丧失等问题,科学家们先后改进了微波加热装置、产品外包装,最终都着眼于研制新型微波食品配料。日本研制的改性大豆分离蛋白能够在食品表面形成凝胶,阻止水分外逸,但仅应用于水分活度Aw,<0.85的包馅或裹涂类食品。美国研究的改性卵清蛋白使油炸食品微波复热后脆性保持85%以上,但其成本高昂,不宜推广。本作...(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2008年作品子课题《微波化冷冻方便肉食品的研究与开发》获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资助,资助经费3万元。

作品所处阶段

前方表中创新点①②⑥处于生产阶段,③④⑤处于中试阶段。

技术转让方式

专利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现场演示、实物、产品、样品、录像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使用说明:通过专利和技术转让。 技术特点和优势:通过适配的食品配料和现代加工技术,实现传统油炸食品、煎烤制品由传统制作向工业化、安全化加工的转化。作品作为熟制速冻食品,冷链储运,最终经微波复热后食用。 适用范围:该技术是传统特色食品达到可微波加热及二次烹饪目的的关键共性技术,适合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加工技术及相关设备的速冻食品企业。 市场分析:冷冻食品是微波化食品的主流,近年来我国...(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微波食品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然而,在微波食品的开发过程中,如何保持其良好的食用品质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核心问题。针对该问题,一些研究人员尝试改变微波加热装置和产品包装,但效果均不明显。所以,新型配料与可食用涂层的研究与推广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公认的有效途径。 国外的研究人员围绕本国的传统特色食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英国Witwoo...(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