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态度及心理特质研究
小类:
教育
简介:
自杀者产生自杀行为,一般都由最初产生自杀意念开始。内隐态度的研究是近年来内隐社会认知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作品搜集并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自杀意念资料,考察了内隐态度定义,内隐态度的研究方法。结合有自杀意念者外显、内隐不一致的情况,采用先进的内隐联想测验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有自杀意念者的内隐态度、SCL-90的九个因子两方面都进行了实证研究。
详细介绍:
中国每年的自杀死亡人数约为29万,每年有200万自杀未遂者接受医学治疗。其中,大学生自杀率是同龄人群的2~4倍,并且呈上升趋势,自杀就死因而言已排前3位,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生命的不可逆性,自杀给社会、家庭与个人带来的后果和创伤是十分惨痛的。作为一种具有传染性的个人行为和社会现象,几乎每次校园自杀事件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对大学生的社会生活产生恶劣的影响。同时,由于自杀具有一定隐秘性和不可逆性,所以限制了对自杀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近年来,从外显因素对自杀进行的研究较多,而从内隐因素对自杀的研究则相对很少,然而对有自杀意念大学生进行心理学内隐角度的探析,对自杀的早期预防、干预和研究内容的拓展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并能够从现实角度服务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研究进行了两项实验,分别是:实验一,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态度分析。采用以反应时差作为测量指标的内隐联想测验方法,自编测验程序,用于测量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态度。结果表明有自杀意念被试和无自杀意念被试的IAT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实验二,通过较成熟的SCL-90量表,了解有自杀意念被试的心理特征,为心理工作者的针对性心理治疗提供实证性的资料支持。综合研究,我们发现有自杀意念被试与无自杀意念被试在内隐态度和心理特质上确实存在显著差异。 作品从内隐态度的角度探讨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认知,目的上具有先进性。采用国际上较先进和国内公认的材料作为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方法上具有先进性。同时,自编了“自杀意念内隐态度探测程序”,研究手段创新。

作品图片

  • 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态度及心理特质研究
  • 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态度及心理特质研究
  • 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态度及心理特质研究
  • 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态度及心理特质研究
  • 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态度及心理特质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有研究表明,影响个体行为除了外显因素还有内隐因素。本研究从内隐态度角度探讨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认知,并揭示其心理特质,从而进一步增强对有自杀意念者心理研究的范围和深度,揭示自杀者心理的复杂性、内隐性。 基本思路:本研究运用国际上先进内隐联想测验(IAT)方法,自编内隐态度探测程序,并采用国际公认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来考察有自杀意念者的内隐态度和心理特质。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自编的“自杀意念内隐态度探测程序”和采用的SCl-90量表经验证后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 先进性:内隐认知的研究是目前的前沿问题,本研究从内隐态度的角度探讨自杀意念,目的、方法上具先进性。 独特之处:研究视角独特。以往研究较集中在外显的角度,我们从内隐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独特。自编测验程序探测内隐态度。并且对程序稍加修改,可以运用到其他领域探测不同的内隐世界。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应用价值:大学生自杀率高于同龄其他人群,青少年自杀已排死因前3位,而且影响惨痛。课题成果可以早期探测人对自杀的内隐态度,把自杀消灭在萌芽状态,并对后期治疗效果进行鉴定。课题组开发的“自杀意念内隐态度探测程序”改进后可运用到其他领域,探测不同对象的不同内隐内容。 现实指导意义:作品研究成果对自杀的早期预防、干预、研究内容的扩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对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和谐社会构建具有现实意义。

作品摘要

自杀者产生自杀行为,一般都是由最初产生自杀意念开始。内隐态度的研究是近年来内隐社会认知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本作品的研究目的在于从内隐态度的角度探讨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认知,并比较有无自杀意念者的心理特质,从而进一步拓宽对有自杀意念者心理研究的范围,更深层次揭示自杀者心理的复杂性、矛盾性。 作品搜集并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资料,结合有自杀意念者外显、内隐不一致的情况,对有自杀意念者的SCL-90的九个因子、内隐态度两方面都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实验部分中,实验一采用基于国际先进的内隐联想测验理论自我开发的“自杀意念者内隐态度探测程序”,测量内隐态度。实验二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比较有无自杀意念大学生心理特质。 研究揭示了内隐联想测验在测量内隐态度方面是可靠的、灵敏的、有效的工具;有自杀意念大学生与无自杀意念大学的内隐态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确实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等结论。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课题组设计的“自杀意念内隐态度探测程序”被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专修学校采用,并得到各单位好评。(相关证明见附件一) 2、某省心理学会专家对作品进行了鉴定。(相关证明见附件二) 3、课题论文录用在某学报2009年第3期上。(相关证明见附件三) 4、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某省赛区一等奖。 5、课题相关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心理学探新,2008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回龙观医院.卫生部WHO预防自杀会议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5):295-297 [2]张克让,罗锦绣,韩向明.大学生新生自杀观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44-145 [3]高宏生,曲成毅,苗茂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65-768 [4]Greenwald A.G, Farham S D,Using 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to measure Self-Esteem and self-concept[J]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0,79(6): 1022-1038 [5]高宏生.山西省大学生自杀意念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研究[D].[ 硕士毕业论文].山西:山西医科大学,2002 [6]吴明证.社会认知中内隐态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硕士毕业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1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 □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自杀具有一定隐秘性,及自杀的不可逆性,限制了对自杀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局限主要体现在: 1、心理学角度对自杀的研究较少。目前国内关于自杀研究的绝大多数都集中在流行病学领域,心理学的研究较少见。在1994-2009年《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中国心理卫生》四种心理学核心期刊上,只有80余篇以“自杀”为篇名的文章。在2007年11月闭幕的第十一届中国心理学大会上,只有江光荣等几位学者从心理学角度做了自杀方面的主题报告。 2、从内隐方面对自杀的研究较少。自杀主要是受到社会心理生物因素的综合作用。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对自杀外显的影响因素分析、遗传学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上。少有的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也大多体现在人格方面。这些都说明自杀是一种影响严重的社会现象,虽然已经逐渐引起了社会和学者的高度关注,但是目前对自杀方面的研究的力度、广度较不够。 3、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自杀防治中心将自杀行为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且对自杀意念的干预是预防自杀死亡的重要步骤。既然自杀意念是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者早期的心理活动,对自杀意念人群心理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问题,及时沟通,摆脱不良因素的影响,把自杀意念消灭在萌芽状态。 因此,本研究尝试对有自杀意念大学生进行心理学内隐角度的探析,这对自杀的早期预防、干预、研究内容的扩展和加深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