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我国部分地方迷信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研究
小类:
哲学
简介:
《我国部分地方迷信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研究》通过前期的实地调查、人物访谈、撰写调查报告等方式发现了当前我国主要存在的迷信研究形式。后期,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找到了迷信泛滥的历史原因,并着重阐述了当前迷信得以存在的现实基础。这个基础之上,提出了我们解决迷信问题的方法,用以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了作品的现实价值,起到了指导作用。
详细介绍:
课题组原计划是研究封建迷信在当前我国一些地方的泛滥。我们对江苏、四川、广东、河南等地区的迷信现象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在当前流行的不少重要迷信形式,并不能够完全归入封建迷信,例如与伪科学联系在一起的电脑算命等,将之归入封建并不利于对之进行批判。同时,迷信的泛滥并不只是局部地区的现象,利用网络、媒体传播迷信,不仅现象较为普遍,而且涉及面很广。为了较为全面和准确地描述我国当今迷信传播的特点和分析其成因,我们调整了原计划:第一,在范围上界定为“我国部分地区和领域”,表明迷信只是局部现象,而不是全国性和全民性的问题,但借助于大众传媒(尤其是因特网)传播的迷信并不是地区性的,作为一个局部领域具有全国性危害,因此需要重视问题的严重程度;第二,聚焦于当前迷信传播的形式和特点。由此,我们进一步对各类媒体报道的全国重大案例进行了研究,同时也对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最终形成这一份作品。通过这份作品,我们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对迷信问题的高度重视,从而为对这个问题的治理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由于历史、经济建设中的复杂因素、治理失误和一些大众媒体的推动等原因,迷信在我国今天呈现出多样性的泛滥趋势。我们在对全国部分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揭示出社会中广泛存在的迷信现象,进而引导人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之下,摆脱迷信的束缚,走向科学与文明。通过论文的撰写我们找出了我国当前迷信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最终达到理论素材来源于社会,成果回报社会的目的。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在资料调查方面,针对各地的不同情况,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此外,还采用采访、网络调查等方式。 (2)依据目的、功能和后果和形式四个方面提出一个区别迷信与其他相关形式的简单易行的标准。 (3)根据迷信在当前泛滥特点从五方面着手,在总体上把握我国部分地方的迷信泛滥趋势。 (4)使用长期原因与短期原因相结合的原因分析法,着重探讨迷信在当代具有特定的现实基础。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的材料直接来自于基层第一线,让我们了解到了迷信在我国各个地区传播的真实情况,让我们了解到迷信之所以存在、发展以及传播的原因,帮助我们真正理解迷信所带来的危害。通过对于迷信的现象与本质的揭露,帮助人们抛开愚昧的旧思想,让广大人民群众认清迷信的本质,净化人们的生活,避免迷信带来的精神污染。本文从整体着眼,为治理我国的迷信问题把脉,为行政部门提供新的决策依据,也为治理迷信的专项活动提供指引和标准。

作品摘要

当前,迷信在我国部分地域和领域呈现泛滥趋势,既有打着高科技旗号出现的现代迷信,也有借现代媒体、地方经济开发、文化发展(包括宗教)回潮的封建迷信。对迷信的治理,需要从历史和现实条件、内在和外在等方面揭示迷信活动得以存在的原因。本文认为,当前迷信出现局部的泛滥,既由于长期历史和文化发展的惯性,更直接因为市场经济建设形成的多样性生产组织方式和利益需求而获得新的生长基础,也与社会转型的矛盾冲突和个人心理原因有关,同时,治理的失误和传媒的误导也是重要的外部因素。因此,在治理迷信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社会、个人三个不同层次主体的各自作用,从长期来说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最终消灭迷信的社会基础,从短期来说通过打击非法迷信活动净化社会媒体,通过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课题小组部分研究成果被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侨务委员会采纳。 2、课题小组部分研究成果被江苏省民族宗教事务局采纳。 3、课题小组部分研究成果被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采纳。 4、课题小组部分研究成果被扬州市公安局采纳。

参考文献

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宗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2月第一版。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 叶小文:“如何区别宗教与迷信”,《求是》,1999年第17期。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上海:三联书店1996 年版。 赖永海:《宗教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2版。2004.8。 戴素芳:“封建迷信及伪科学泛滥的成因及对策”,《求是》,2000•3。等等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文件 ■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在对迷信思想和活动的历史研究方面,研究者通常以历史考证为主、结合人类学和宗教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得出自己的结论。其中杰出的代表是许地山的《扶箕迷信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99年)和芮传明的《淫祀与迷信:中国古代迷信群体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前者所研究的扶箕本是占卜的一种,它的流行多由于文人官僚的信仰。后者着重研究了古代群体迷信的原因,认为:在古代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不仅是迷信的温床,而且还是不自觉地“逼迫”迷信民众聚合,进而与当局对立的主要动因;而激化这一矛盾,导致血腥搏杀的,往往主要也是统治者。在古代中国,君主专制政权必然要借助若干迷信观念来维护其合法性,亦即不可能不为民间的迷信推波助澜。 (2)由于迷信思想和行为的产生于发展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大量围绕迷信与民俗、宗教、科学和信仰等其他相关联领域关系的研究也不断取得成果。江绍原先生的《民俗与迷信》(北京出版社,2005年)、王宝坤的《信仰与迷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和程光泉著《科学理性与鬼神迷信》(济南出版社,1998年)等都是这方面研究的力作。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将自己的视野转向了讨论中国传统社会与迷信的关系问题。郭春梅与张庆捷合著的《世俗迷信与中国社会》(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以翔实的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对中国社会的世俗迷信进行了科学的历史的探究,提示出远古神灵观念向世俗迷信的演变过程,中古时代和近现代世俗迷信的种种表现形式,以及其一步步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显到深奥、人为地发展起来的历史进程,剖析了世俗迷信以天命论和巫术两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的虚假核心本质。 (3)由于迷信思想和行为的持续泛滥,许多专家学者重新投入到揭露和反对迷信的行列中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了李晓晨、孙炳芳合著的《睁开智慧的双眼(科学与迷信的激烈交锋)》,该书在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广泛搜集、查阅档案、期刊、报纸、地方志资料以及大量调查访问资料,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运用社会学、宗教学、民俗学和历史学等理论方法,对中国共产党以科学为武器,向封建迷信展开不懈斗争中所涉及的各种问题作了初步探索,特别在分析根据地农村迷信产生的原因、特点及中国共产党破处迷信的措施、效果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