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农村留守儿童独立性及其社会关系状况的调查
小类:
社会
简介:
文章立足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大量留守儿童这一宏观背景,对江苏省苏北地区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进行微观分析。调查从父母、老师、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自身出发,提出应增强学校针对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项目,改变外出父母及监护人的教育方式及观念,深化父母与监护人的沟通,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唤起家长对子女进行全面教育的意识。 文章着重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以六个维度来论证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无显著差异,从而选取独立性这样一个重要的心理概念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独立性状况,并在学习、生活、心理、情感等方面分析父母、老师、监护人和留守儿童四者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让四者和谐相处的主要措施。
详细介绍:
本文立足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大量留守儿童这一宏观背景,对江苏省苏北地区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进行微观分析。调查从父母、老师、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自身出发,提出应增强学校针对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项目,改变外出父母及监护人的教育方式及观念,深化父母与监护人的沟通,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唤起家长对子女进行全面教育的意识。 文章着重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以六个维度来论证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无显著差异,从而选取独立性这样一个重要的心理概念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独立性状况,并在学习、生活、心理、情感等方面分析父母、老师、监护人和留守儿童四者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让四者和谐相处的主要措施。 通过对苏北农村地区关于留守儿童方面的调查,研究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再用独立性指数分析留守儿童的独立性状况,并分析留守儿童与父母、老师以及监护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挖掘出新问题并提出建议,为父母、老师、监护人和留守儿童之间能够更好的和谐相处提供一定的参考。 用假设检验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以得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这一基本观点,侧重选取独立性这样一个重要的心理概念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独立性状况,用独立性指数来体现留守儿童的独立性,并对独立性高于独立性指数平均数的样本进行社会关系的调查分析,得出结论,最后 提出建议。

作品图片

  • 农村留守儿童独立性及其社会关系状况的调查
  • 农村留守儿童独立性及其社会关系状况的调查
  • 农村留守儿童独立性及其社会关系状况的调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用假设检验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以得出他们之间在心理健康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这一基本观点,侧重选取独立性这样一个重要的心理概念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独立性状况,用独立性指数来体现留守儿童的独立性,并对独立性高于独立性指数平均数的样本进行社会关系的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为父母、老师、监护人和留守儿童之间能够更好的和谐相处提供一定的参考。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 在抽样调查样本中,分别对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父母、老师以及抚养人进行问卷或访谈,使样本数据真实而又具代表性; 2.运用假设检验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差异显著性分析,得出留守与非留守儿童无显著性差异这一结论; 3. 运用C语言编程软件,将统计与计算机知识相结合; 4.提出独立性指数这一概念,并用其分析留守儿童独立性状况。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苏北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研究,得出留守儿童并非社会所认为的是边缘群体这一结论,提出社会既要关心留守儿童,但又不能过分强调留守儿童的弱势的建议。这为人们从哪些方面关心并怎样关心留守儿童提供参考,以及社会或者学校研究留守儿童这一现象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

作品摘要

文章立足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大量留守儿童这一宏观背景,对江苏省苏北地区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进行微观分析。调查从父母、老师、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自身出发,提出应增强学校针对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项目,改变外出父母及监护人的教育方式及观念,深化父母与监护人的沟通,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唤起家长对子女进行全面教育的意识。 文章着重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以六个维度来论证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无显著差异,从而选取独立性这样一个重要的心理概念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独立性状况,并在学习、生活、心理、情感等方面分析父母、老师、监护人和留守儿童四者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让四者和谐相处的主要措施。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陆士桢:《中国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现状与社会保护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叶敬忠、贺聪志:《静默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卢德平:《中国弱势儿童群体.问题与对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4]余秀兰:《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 [5]卢德平:《中国弱势儿童群体.问题与对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6]宋专茂:《成长心理案例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格林著,张静译:《如何引导暴躁的孩子》,沈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其他暂略)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关于留守儿童群体及其面临的问题,社会各界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学术界更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 根据有关的文献整理结果,以学术界为研究主体发表的大量有关留守儿童的论文,涉及留守儿童形成的原因,儿童留守状态对于有关儿童群体的成长产生的影响,学校和家庭教育对于留守儿童有可能提供的支持,以及这种支持的严重不足等诸多方面。 但是,其研究视点基本上以教育学和社会学为主,而对留守儿童的情绪、情感、心理侧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这些研究存在点大于面的倾向,不少研究成果过于突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行为表现等方面的个案差异;更重要的是,在各类研究中,指出并论证留守儿童弱势状态的文章占多数,认为留守儿童属于边缘群体,在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中,突出强调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等方面欠缺的一面,没有考虑到留守儿童积极的一面。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