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反思
小类:
教育
简介: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教育作为软实力事关国家兴衰。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下,作为师范生,我们更应了解新课改并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积极运用,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我们要想认识与解决其中实际而具体的问题,就必须做一些实际的调查,为此,我们团队共调查了八名教师,主要从七个方面展开调查,一、学习、培训和研讨。二、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三、课程管理方面。四、教学方面。五、教学评价。六、学生和家长。七、综合分析。
详细介绍: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教育作为软实力事关国家兴衰。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大环境背景下,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也使教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折更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期盼。2004年: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试行新课改,2005年: 江苏、天津、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六省紧接其后,2007年:北京、吉林、黑龙江、湖南、陕西五省不甘示弱;2008年:江西、山西、河南、新疆四省继续发扬,高中课改遍及十九省,大势所趋。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下,作为师范生,我们更应了解新课改并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积极运用,知己知彼方能有所提高,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我们要想认识与解决其中实际而具体的问题,就必须做一些实际的调查,为此,去年冬天,我们团队共调查了八名教师,主要从七个方面展开调查,这是一次关于中学教师对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反思的调查,从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反思中了解课程改革实施的情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希望对当地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一些帮助。 一、学习、培训和研讨。大部分的老师都是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了解新课改,但是,由于没有经验,各学校间需要互相交流合作取经,同时参加相关的培训,但是这些培训,很多都流于形式了。 二、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四位老师都认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考试等的参照物,虽然进行了新课改,但是教科书还是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尽量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 三、课程管理方面。有的地方打着选修课的幌子,进行其他课程的教学活动,很多都流于形式,甚至连一门选修课程都没有开展,要改变这一现状,归根到底还是要改革旧的高考体制,使之与其相适应。 四、教学方面。被访谈的老师都提到,在很多方面他们还是有心无力,想改变但是迫于现实的无奈只好静观其变,就教学方面这一点来说,他们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尽快改变那也相当于登蜀道,这些问题还是亟待改变。 五、教学评价。大多数学校只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考试内容也向主观性知识转变,答案不再是唯一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对于发展性评价,基本上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创造条件,减少阻力,加大贯彻力度,使用好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六、学生和家长。新课改使很多老师认识到,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展,去探索,去学习,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主导课堂。而家长看到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的不断提高,也在不断地接受这个新事物。 七、综合分析。新课程改革对老师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对于新课改带来的变化,老师们需要时间去磨合去适应。综上所述,新课改势在必行,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各方努力去解决,老师是其中一个重要而关键的因素,在教学中其作用不容置疑。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通过对一线中学思想政治老师的深入调查,了解他们对新课程的反思,发现新课程实施和教师思想和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思路:本论文从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对自身的学习、培训和研讨方面的感受,对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理解,以及对新课程教学及其评价的认识等方面了解新课程实施的真实情况、对教师的影响,以及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态度和真实的想法,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中学思想政治教师思想行为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本项调查从不同的地区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师,通过深入的实地访谈调查,了掌握了真实、深入、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先进性:目前虽然有一些关于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状况的研究,但是大多数比较宏观。我们的调查研究是在课程理论指导下,在全国三个省进行的调查,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分布范围广,被调查者具有典型性,调查很深入、细致。最大的独特之处是选择了思想政治教师的反思这个角度对新课程改革进行研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对思想政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思想和行为提出建议,帮助他们改进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2.对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提出建议,为教育管理者认识相关问题,改进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总之,希望通过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对新课程的反思”的调查,促进新课程改革和中学教师的发展。

作品摘要

高中新课改开始试点,到如今已经七年,其中有成功有失败,我们团队调查了八名高中政治教师。我们主要从七个方面展开调查,看到了成功,也发现了问题。一、学习、培训和研讨。大部分的老师都是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不同方式了解新课改,由于没有经验,各学校间需要参加相关的培训,但是这些培训,很多都流于形式。二、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老师们都认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考试等的参照物,但是教科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尽量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三、课程管理方面。有的地方打着选修课的幌子,进行其他教学活动,要改变这一现状,归根到底还是要改革旧的高考体制。四、教学方面。老师们在很多方面还是有心无力,想改变但是迫于现实的无奈只好静观其变,他们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尽快改变那也相当于登蜀道。五、教学评价。大多数学校只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考试内容也向主观性知识转变,答案不再是唯一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六、学生和家长。新课改使很多老师认识到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展。而家长看到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的不断提高。七、综合分析。综上所述,新课改势在必行,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各方努力去解决,老师是其中一个重要而关键的因素。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团队的调查报告在忻州师范学院政史系2010—2011学年寒假社会调查报告评比中获得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三个优秀奖,并评为“优秀团队”。

参考文献

1.闫艳、程治国,倾听理性和理性之外的声音——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反思,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年第10期; 2.陈富、柴江,西北地区中小学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评价,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年第8卷第4期; 3.苏艳芬,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课堂低效率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4.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5.庄瑞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问题与策略探讨,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11期; 6.张雪梅,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新课程研究,2010年第2期;

调查方式

访谈调查、走访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新课程已经实施了一些年了,但是就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对于“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反思”进行研究的极少,大多数相关研究是从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方面进行的研究。其中与我们相关的有以下一些资料: (一)有关教师对新课程认识的研究 1.陈富、柴江的《西北地区中小学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评价》(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年第8卷第4期)中指出国家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在西北地区引起了积极的反应。西北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对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表示极大程度的认可和赞成,并在充分估计和分析了其中可能遇到各式各样困难的情况下,对新课程的成功实施抱有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课程改革实施会很顺利。 2.教师在面对新课程,要在这个过程中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把握好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面对学生问题时,积极及时解决。 3.《高中政治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一文中提到教师要树立新兴的教师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这样提高教师的素质,适应新的需要。 (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方面研究。 1. 闫艳、程治国的《倾听理性和理性之外的声音——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反思》中有这样的观点: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以理性投入教育实践中去,但这种理性在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层面却发生了变形,教师应通过反思、独立思考和关注教学实践来培养自己的理性;但又由于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具有强烈的动态性和过程性,理性的链条不能完全将这些实践贯穿起来,还需要教师倾听理性之外的声音,这种声音可以通过教师在无限的思维空间中立足于实践,并且以“悟”的方式来倾听到;最后,教师还要将理性和理性之外的声音有机融合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2. 钟英的《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考》这样提到目前认为制约改革的重要因素是教师的素质,得出结论是在基础教育改革持续深入发展的今天,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都应该有一种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应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跨世纪基础教育的改革尽到自己的责任,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