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HP-Beta-环糊精对三种嘌呤分子的识别作用的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能源化工
- 大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简介:
- 嘌呤广泛分布于人体及其他生物体的器官及体液内,有关嘌呤的研究已成为热门,我于2010年暑假研究了三种环糊精对三种嘌呤类化合物的识别,着重研究了 HP-Beta-环糊精体系中不同pH、温度对三种嘌呤分子荧光特性的影响,从包合常数、热力学性质、空间匹配效应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 详细介绍:
- 环糊精是一组环状低聚糖,分别将含有6、7、8个葡萄糖单元的称之为Alph-CD、Beta-CD、Gamma-CD。CD是以-1、4糖苷键相连而成的筒状分子,高约0.78-0.79nm,但孔径大小因含葡萄糖单元多少而异,伯羟基都在细孔口一端,仲羟基在粗端[2]。每个葡萄糖残基的2-,3-,6-位羟基中的氢原子可被取代,羟乙基取代Beta-CD中羟基氢原子的是羟乙基-Beta...(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荧光光度法探究了三种环糊精(Beta-CD、羟丙基-Beta-CD、羟乙基-Beta-CD)对三种嘌呤分子(6-糠基氨基嘌呤、6-甲基氨基嘌呤、黄嘌呤)的识别作用,并着重研究了HP-Beta-CD体系中的pH、温度对三种嘌呤分子荧光特性的影响,从包合常数、热力学性质、空间匹配效应等方面讨论了环糊精对嘌呤类物质的识别作用。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嘌呤类化合物室温下荧光很弱,不易识别。环糊精是以-1、4糖苷键相连而成的筒状分子,能与有机分子形成包合物。 目前嘌呤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不少,但大多是磷光光度法,利用HP-Beta-CD体系中pH、温度对嘌呤类化合物荧光特性的影响,从包合常数、热力学性质、空间匹配效应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的尚未见报道。本文从上述几方面研究了环糊精与嘌呤类化合物的识别作用,对它们的分析测定有重要价值。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核酸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测定核酸中各碱基成分含量十分重要。本文用荧光光度法利用HP-Beta-CD体系中的pH、温度对三种嘌呤类化合物荧光特性的影响,从包合常数、热力学性质、空间匹配效应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这为核酸中碱基含量的测定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实验依据。
学术论文摘要
- 本文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三种环糊精对6-糠基氨基嘌呤、6-甲基氨基嘌呤、黄嘌呤的分子识别作用,详细讨论了HP-Beta-环糊精体系中介质酸度以及温度对包和过程的影响,测定了它们形成包合物的包合常数,从主客体间分子大小、空间匹配效应、热力学性质等方面讨论了Beta-CD对上述三种嘌呤分子的结合力和分子选择性。
获奖情况
- 无
鉴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 向晓红,董川,朱若华,晋卫军,魏雁声,刘 长松,12种嘌呤类化合物的滤纸基质室温磷 光法研究,分析化学研究报告,1998,26 (9)1065-1070. [2] 刘雪,曹克玺,骆定法,孙德志,环糊精作为 超分子结构构筑单元,化学世界,2001 ,0 6期, 321-323+329 [3] 杨郁,双少敏,钞建宾,...(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目前很多测定嘌呤类化合物的方法中,大多以磷光分析法为主,但用荧光光度法对嘌呤类化合物进行分子识别的研究很少。 ⑴低温磷光法测定:Vo-Dinh,Lue-Yen E,WinefordnerJ D.Anal.Chemistry报道了许多嘌呤化合物在77K冷冻玻璃体中能产生强磷光。但该法由于设备昂贵,操作繁琐费时,致使应用不易推广。 ⑵固体基质室温磷光法:嘌呤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