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分离性焦虑障碍幼儿的亲子关系个案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教育
- 简介:
- 个体婴儿期的人际关系以亲子关系为主,其亲子关系的性质是个体一生人际关系的基础。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期的亲子依恋关系不仅影响个体一生的人际关系,而且具有“代际传递”的特点,即影响个体与其下一代的人际关系。婴儿的亲子关系是否健康、安全在儿童初入幼儿园时会显著表现,如果能及时发现并在幼儿期予以矫正,对幼儿一生的人际关系乃至人格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详细介绍:
- 个体婴儿期的人际关系以亲子关系为主,其亲子关系的性质是个体一生人际关系的基础。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期的亲子依恋关系不仅影响个体一生的人际关系,而且具有“代际传递”的特点,即影响个体与其下一代的人际关系。婴儿的亲子关系是否健康、安全在儿童初入幼儿园时会显著表现,如果能及时发现并在幼儿期予以矫正,对幼儿一生的人际关系乃至人格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离性焦虑障碍幼儿亲子关系个案研究》课题旨在探索改善幼儿分离性焦虑障碍的有效策略。本研究首先根据幼儿初入园时的分离焦虑水平筛选出具有分离性焦虑障碍的幼儿,然后通过访谈、观察等质的研究方法去收集有关儿童亲子关系及其生活背景的资料,对幼儿的已有成长史和亲子交往活动进行分析,寻找研究对象形成分离性焦虑障碍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与家长一起制定改善幼儿分离性焦虑障碍的方案并实施。通过个案研究发现具有分离性焦虑障碍儿童的亲子关系特点,探索改善或矫正幼儿分离性焦虑障碍的有效策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研究旨在探索改善幼儿分离性焦虑障碍的有效策略。首先根据幼儿初入园时的分离焦虑水平筛选出具有分离性焦虑障碍的幼儿,然后通过访谈、观察等质的研究方法去收集有关儿童亲子关系及其生活背景的资料,对幼儿的已有成长史和亲子交往活动进行分析,寻找研究对象形成分离性焦虑障碍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与家长一起制定改善幼儿分离性焦虑障碍的方案并实施,根据其亲子关系情况,从而探索改善或矫正幼儿分离性焦虑障碍的有效策略。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通过搜集资料发现,国内对于分离性焦虑障碍的幼儿及其亲子关系的研究相当少,为了解决幼儿分离性焦虑障碍问题特申请研究项目。 基于幼儿中具有分离性焦虑障碍的儿童有一定数量的现状,本课题组希望通过个案研究能够探索到有效改善或矫正幼儿分离性焦虑障碍的策略,以其对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在养育儿童特别是亲子交往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及教养模式,最终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1).填补幼儿期分离性焦虑障碍实证研究的空白。 2).为矫正或改善幼儿分离性焦虑障碍的提供有效策略。
作品摘要
- 《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的研究述评》 摘 要:分离性焦虑障碍是当今社会儿童常见的焦虑障碍之一,随着入园年龄的提前,幼儿分离性焦虑现象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分离性焦虑往往出现在社会环境的转换之间,它与儿童对其教养者的依恋相关。本文通过梳理分离性焦虑的已有研究,从分离性焦虑的产生、表现、产生原因及矫治方法等方面对分离性焦虑障碍进行了具体探讨。 《分离性焦虑障碍幼儿的亲子关系个案探究》 摘要:本研究通过跟踪观察记录一名托班幼儿的分离性焦虑行为及表现,利用访谈法、测验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从幼儿家庭教养的各方面对托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产生的因素进行了个案探究,并针对多多个案提出了A—B—A模式从亲子关系角度进行心理干预实验。通过转变亲子依恋类型、运用科学的教养方式、消除不当的亲子交往应激、适时给予关怀和安慰等多种干预措施,使得个案的分离焦虑障碍有了明显缓解,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得出适合中国家庭的“生态化”教养方式模式和有助于分离性焦虑障碍矫正或改善的亲子策略,从而帮助幼儿减轻或避免分离性焦虑障碍。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分离性焦虑障碍的研究述评》在《中国校外教育》第5期发表。 此外,本课题组还获得个案研究家庭的感谢信。
参考文献
- [1]Bowlhy J.Attachment and loss:sepamtion.London:Hogarth Press.1973. [2] 傅媛蕾,李倩.对新入园儿童分离焦虑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 2009 (3):190.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山东:山东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56. [4]汤燕辉.幼儿入园焦虑的个案研究[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09(12):23-24. [5]傅媛蕾,李倩.对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09(3):190. [6]罗增让.儿童分离焦虑的发展变化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4). [7]祁海芹.儿童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矫治[J].教育科学. 2003(12):56-57. [8]王静,宋莹莹. 幼儿入园分离性焦虑反应的表现与干预[J].河南职工学院学报. 2003(3):第15卷第1期. [9]翁晖亮.儿童分离性焦虑.中国社区医师[J].2004(10):41. [10]佘翠花.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及消除对策[J].幼儿教育.2006(7、8):20-21. [11]佘翠花.依恋类型理论对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启示[J].教育导刊.2006(8):28-30.
调查方式
-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依照精神诊断与统计手册IV(DSM-IV)的界定,分离焦虑是指个体对其依恋对象分离或与其家庭分离时过度焦虑和发展性不适。普遍存在于个体童年和青春期早期的精神障碍,还常见于一些父母及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其中,婴幼儿的分离焦虑指的是当孩子与依恋对象(通常是父母)分离时,孩子因过度担忧对象和自己的安全,过度害怕分离及与一些对象再也不能相聚而表现出的焦虑行为。DSM-IV-TR的诊断标准中认为当幼儿焦虑持续时间超过4周,并影响正常的上学等日常生活或娱乐活动时,儿童可能就患上了分离性焦虑障碍(separatiao anxiety disorder,SAD)。国内外针对婴幼儿分离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对有关幼儿分离性焦虑障碍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注重从环境与遗传等多个角度来探讨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如Feigon等的研究发现遗传对女孩分离焦虑的影响对比男孩的大;Topolski等发现婴幼儿分离焦虑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共同环境因素对分离焦虑的形成影响不大。还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婴幼儿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年的研究发现,不论文化背景和喂养条件如何,分离焦虑首次出现的时间都具有显著一致性,他超越了喂养条件并相对独立于儿童的经验,具有跨文化一致性。在儿童7-8个月时,一般都会出现分离焦虑的行为。但对3岁和3.5岁儿童分离焦虑临床、亚临床或非临床水平的研究表明,这期间多数分离焦虑的诊断都不稳定,多数孩子在学前期经历了个别的分离焦虑症状,但稍大一点后,症状就缓和了许多。可见,儿童分离性焦虑是每个个体必须经历的阶段,只是某些个体由特殊的环境和遗传作用导致症状更加突出。但是,当幼儿出现分离性焦虑障碍倾向的时候,如果不及时进行矫正,那么幼儿不仅将出现心理上的异常烦躁、不安、喊叫甚至威胁、自杀(虽然自杀很少发生)情况,躯体上也将出现像疼痛、心率加快、胃痛、头痛、恶心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将出现退缩、情感淡漠、抑郁等心理疾病。目前,国内关于幼儿分离焦虑的研究也是主要集中在亲子关系、家庭教养方式等各种影响因素对幼儿分离焦虑产生及症状的影响上,而这些研究基本停留在对幼儿分离性焦虑产生的理论研究上,缺少相关的干预研究。所以结合国外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我国亲子关系本土研究,尤其是幼儿心理健康状况与亲子关系的研究无疑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