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生态产业链均衡研究
小类:
管理
简介:
本课题研究生态产业链中委托代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契约履约率对生态产业链的产品流量、利润和成本收益率影响等问题。指出生态产业链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包括产品流通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废弃物处理的委托代理关系,并提出生态产业链的“前导委托”和“后续代理”关系结构。
详细介绍:
本课题研究生态产业链中委托代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契约履约率对生态产业链的产品流量、利润和成本收益率影响等问题。指出生态产业链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包括产品流通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废弃物处理的委托代理关系,并提出生态产业链的“前导委托”和“后续代理”关系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维持生态产业链运行的平衡条件,构建带有激励和委托代理契约履约率约束的生态产业链均衡的最优化模型,并利用变分不等式模型解释了生态产业链均衡的经济意义。运用LINGO9.0对鲁北生态工业园中的生态产业链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生态产业链中“前导委托”与“后续代理”之间履约率的增加,彼此间交易量、利润和成本收益率及整体生态产业链的利润和成本收益率都获得了提升,计算结果与实际问题相符,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课题根据委托代理关系探讨生态产业链形成基础,同时划分出产品生态产业链和环境生态产业链两种生态产业链类型,并从委托代理契约履行角度对生态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进行结构分析;同时借鉴Anna Nagurney在供应链网络上的研究方法,采用变分不等式描述了不同决策者的独立行为以及决策者之间相互影响的竞争行为,得到了供应链每层竞争成员达到均衡以及系统达到均衡的条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提出了研究生态产业链形成机理的一种的新视角。生态产业链的构建是建立在有形或无形契约之上,通过彼此间形成的复杂关系和遵守彼此间的契约共同维持生态产业链的平稳运行。 (2)本项目研究生态产业链的形成及模型构建的理论和方法突破了以往研究的局限性。将委托代理契约履约率合理定量化,在此基础上,利用变分不等式,构建生态产业链优化模型,给出相应案例,分析委托代理契约履约率对生态产业链均衡的影响。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课题从委托代理关系角度研究生态产业链的形成并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同时利用变分不等式构建生态产业链中不同决策者的均衡条件及整体均衡模型,并考察委托代理契约履行度对网络均衡的影响,是对生态产业链研究在理论上新的探索,研究成果将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本课题研究生态产业链中委托代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契约履约率对生态产业链的产品流量、利润和成本收益率影响等问题。指出生态产业链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包括产品流通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废弃物处理的委托代理关系,并提出生态产业链的“前导委托”和“后续代理”关系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维持生态产业链运行的平衡条件,构建带有激励和委托代理契约履约率约束的生态产业链均衡的最优化模型,并利用变分不等式模型解释了生态产业链均衡的经济意义。运用LINGO9.0对鲁北生态工业园中的生态产业链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生态产业链中“前导委托”与“后续代理”之间履约率的增加,彼此间交易量、利润和成本收益率及整体生态产业链的利润和成本收益率都获得了提升,计算结果与实际问题相符,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该作品已被《管理科学》录用。《管理科学》录用通知以及学术论文后附。 李建建毕业论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生态工业共生网络均衡问题研究》被评为优秀硕士论文。 李井锋毕业论文《生态工业共生网络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研究》被评为优秀硕士论文。 该项目荣获“天津理工大学学生科技基金资助项目”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王兆华.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12. [2] Ayres R. U. Industrial Metabolism: Theory and Policy, the Greening of Industrial Ecosystems[A]. Allenby B.R, Richard D.J. The Greening of Industrial Ecosystems[C].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1994. [3] Graedel T. E., Allenby B.R. Industrial Ecology[M].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3. [4] 段宁,邓华,武春友. 我国生态工业系统稳定性的结构型因素实证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2006,19(2): 57-61. [5] 蔡小军,李双杰,刘启浩. 生态工业园共生产业链的形成机理及其稳定性研究[J]. 软科学,2006,20(3): 12-14. [6] 唐晓华,王广凤,马小平. 基于生态效益的生态产业链形成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7,(11): 121-127. [7] 汪毅,陆雍森. 论生态产业链的柔性[J]. 生态学杂志,2004,23(6): 138-142. [8] 徐大伟,王子彦,谢彩霞. 工业共生体的企业链接关系的分析比较[J]. 工业技术经济,2005,24(1): 63-66. [9] 王兆华,尹建华. 生态工业园中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5,(2): 80-85.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参与学术会议。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生态产业链(EIC)的研究是生态产业系统领域倍受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目前从委托代理关系角度研究EIC的运行机制及均衡问题的相关成果极少。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EIC的物流平衡(Ayres,1994)、构建技术、组织结构(Graedel, Allenby, 2003;段宁等,2006)等方面;研究的出发点集中在资源效益分析、网络共生等角度。蔡小军(2006)从企业间的经济利益分配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合作博弈的利益分配模型。唐晓华(2007)从生态效益的角度研究了生态产业链的形成,并构建了企业间的动态非对称信息讨价还价模型。汪毅(2004)在实证考察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产业链的风险角度,说明生态产业链的柔性是产业链抵御外界变化和恢复能力的关键因素。张魏(2006)通过对经济发展的资源背景研究,提出工业产业园生态产业链的形成条件,分析了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对缓解资源供需矛盾的作用。Roberts等人认为生态产业链是传统产业链的进化,它们的目标差异是由经济发展的导向所决定的,而在构建生态产业链时应加强培育产业群,以增强生态产业链的综合效益及其稳定性。王兆华(2005)从共生网络的视角建立了EIPs生态产业链的模型,并在EIPs共生网络的生成机理、运作模式和资源循环与管理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王虹,徐大伟(2005)等运用工业代谢分析方法和原理建立以反映工业代谢的生态产业链物质的流动关系和链接关系模式及其数学表达模型。项学敏,康晓林(2006)根据生态产业链的规划原则,以大连市旅顺口区为例进行了生态产业链规划研究。 综上所述,生态产业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物流平衡、组织结构、资源效益、网络共生等方面,而委托代理关系主要研究其运行机制及其对企业效益和供应链协调的影响等方面。不同企业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是维持生态产业链可持续运行与发展和提高生态产业链总体经济与环境效益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生态产业链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应用变分不等式理论研究生态产业链的均衡问题,即契约率变动对生态产业链及企业的产品流量、利润和成本收益率的影响。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