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调查报告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教育
- 简介:
-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社会问题,而高职院校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问题更加凸显。研究和解决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象分析入手,探讨了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原因,提出了解决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对策。
- 详细介绍:
- 所谓高校贫困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1]高职贫困生是具有相对贫乏的教育经济资源(学习性资源、生活性资源),熬啊在社会竞争中获得的个人发展机会相对较少且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脆弱的特殊群体。[2] 高职院校贫困生由于多来自农村及边远地区,学生学历层次低,社会认同度差,就业压力较大,从而导致高职院校的贫困生所要承担的压力和痛苦要大于其他院校。随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贫困学生群体也迅速扩大,当前贫困生的绝对人数也上升到600多万,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达到了近40%。在贫困生这一群体中,贫困使得一些贫困生具备了一些优秀的心理品质和道德修养。然而多数贫困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心理贫困问题。什么是心理贫困?我们可以简单的概括为:由于家庭贫困的原因,在校大学生在经济上不能得到基本的满足,从而导致他们承受着一定经济贫困的压力,而引起精神世界的负性变化以及产生的心理上的自闭或疯狂。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提供的《中国优秀特困高考生调查报告》显示,48.5%的特困生心理压力较大,有自卑倾向,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深入研究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的原因及有效的应对措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调查报告统计调查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原因,提出了解决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对策。本调查报告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第一手真实可靠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河南省高职院校乃至全国高职院校培养合格、健康人才提供依据。本课题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表现,同时剖析了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对策。分析透彻、论证严密、方法科学、实用性强。本课题提出:“心理咨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组成部分”、“物质贫困不等于精神贫困”等观点。选题具有实效性,具有创新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调查报告提出:“心理咨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组成部分”、“物质贫困不等于精神贫困”等观点。选题具有实效性,具有创新性。解决好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首先是培养了合格、健康的大学生,提高了毕业生质量,能够化解矛盾,有利于建立和谐校园,其次是能为社会输送了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后是这一问题的解决具有应用价值,弥补对此问题研究的不足或空白,为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品摘要
- 本科研调查组以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调查的数字做研究标本,探讨了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原因:(一)贫困生家庭经济的贫困和高校学费的增加以及随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观念的较大转折,出现了一种“人比人”的浮华浪潮成为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重要原因。(二)教育结构的不合理以及高职院校专业不能与市场经济相接轨而形成的读书无用论。(三)不良认知和个体的心理素质是影响贫困生心理贫困的内因。(四)大学生所面临的另一种压力是生活事变压力。 对于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许多学者都有所关注,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对策。但都有各自的局限于不足。本课题组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大量的走访调查,提出了我们完整的解决方案。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本课题(调研报告)是河南省2010年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1.侯杰.大学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和对策探析.海峡科学》.2008年第02期。 2.冯静、徐继燕、刘宏宇.高职贫困生 “心理贫困”问题与成才保障体系构建.职业教育研究. 2007年第01期 3.何祖佳.高职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探讨.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 2007年第09期 4. 彭桂兰.对新形式下加强高职院校财务服务工作的思考[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1,(01) 5.李万仓.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教育探索.2007第5期 6.李尚明.我国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探析.新西部下半月. 2007年第07期 7.刘毅、宗岚、张富林.借鉴积极心理学理念,探索贫困生教育新思路》《继续教育研究. 2008年第06期 9.白卫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文化塑造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调查方式
- 采取调查问卷、学生座谈会、专题讲座、调研报告、心理测试、小型会议、抽样调查、学生访谈等形式进行。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高职院校贫困生由于多来自农村及边远地区,学生学历层次低,社会认同度差,就业压力较大,从而导致高职院校的贫困生所要承担的压力和痛苦要大于其他院校。随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贫困学生群体也迅速扩大,当前贫困生的绝对人数也上升600万,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达到了近40%。高职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仅身负经济拮据难以完成学业的压力,而且还承受着一定的心理负担。在贫困生这一群体中,贫困使得一些贫困生具备了一些优秀的心理品质和道德修养。然而多数贫困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心理贫困问题。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A.Masofw&Mttielmna)在50年代初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能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评价;生活目标切合实际;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当的情绪表达和控制;在不违背团体的前提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展;在不违反陈规的情况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作恰如其分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