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活体蟾蜍大网膜治疗豚鼠皮肤溃疡的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现今,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临床上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运用西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中药因具有多种成分,较少出现耐药现象;有简、便、廉、验的特色;且清热解毒类中药在治疗炎症上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故蟾蜍作为临床常用的中药,若能验证活体蟾蜍大网膜对豚鼠的炎症有治疗作用,可为炎症的治疗寻求新的有效途径。
详细介绍:
蟾蜍是一种中医临床常用的药用原动物,中医学很早就有关于蟾蜍的记载。蟾蜍首见于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本草学巨著《中华本草》记载:蟾蜍“味辛、性凉,有毒。归心、肝、脾、肺经”,能“解毒散结,消积利水,杀虫消疳。主治痈疽,疔疮,发背,瘰疬,恶疮,瘕癖积,臌胀,水肿,小儿疳积,破伤风,慢性咳喘”,《人己良方》的一味蟾蜍汤、《圣济总录》的蟾蜍膏、《三因》的蟾蜍膏等将其广泛应用于拔毒消肿、定痛杀虫、强心利尿。 蟾蜍全身皆可入药,如蟾酥、蟾皮、干蟾、蟾蜍头、蟾蜍舌、蟾蜍肝、蟾蜍胆等,其中在临床上广为应用的主要有蟾酥、干蟾、蟾皮和蟾衣[1]。蟾酥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为中华大蟾蜍B咖bufo gargarizansCantor或黑眶蟾蜍B.melanosticus Schneider耳后腺及皮肤腺干燥分泌物 [2];干蟾、蟾皮收载于卫生部部颁标准,分别为上述2种基源动物的干燥全体或除去内脏的干燥皮[3、4];蟾衣为蟾蜍自然脱下的角质衣膜,民间认为可能成为蟾蜍的新药用部位 [5]。现代临床广泛开发其衍生药——蟾皮、蟾酥、蟾蜍肝、蟾蜍胆及更多的合成药,用于镇痛、抗肿瘤、利水消肿、增强机体免疫力[6]等。,六神丸、梅花点舌丸、复方蟾皮胶囊、蟾酥丸、季德胜蛇药等古今中外驰名的中成药都含有蟾蜍成分。据统计,含有蟾蜍成分的中成药已超过100种,蟾蜍有效成分的临床应用正不断深入。 王加连[7]认为蟾酥对豚鼠甲醛滤纸球肉芽肿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兰云南[8]运用华蟾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一定效果;张晓义[9]等用鲜蟾皮外敷治疗,明显缩短了糖尿病体表感染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何炳月[10]用蟾蛤膏治疗蜈蚣咬伤,疗效显著。可见,蟾蜍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 国外研究认为,大网膜是腹腔内重要的免疫器官,担当腹腔内第一道防御任务,有“腹腔卫士”之称。研究发现大网膜是由4层腹膜构成的薄网状物质,广泛地覆盖腹腔。临床上由于消化道的炎症、穿孔,腹腔内出血,手术操作等原因使腹腔内出现异物、细菌、红细胞和抗原性物质时,大网膜首当其冲地进行包裹和吞噬[11]。吴幸[12]等采用带蒂大网膜移位直接修补溃疡面,治疗25例十二指肠壶腹后壁巨型溃疡并大出血,取得良好效果。已经证实的是,当腹腔器官发生炎症时,大网膜(腹膜)的游离部向病灶处移动,并包裹病灶以限制其蔓延。大网膜(腹膜)内常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走行,分布有一些防御或吞噬机能的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它们都与炎症反应有相当联系。因此我们认为蟾蜍之所以有消炎作用,可能与其大网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国内外对于蟾蜍的研究证明,蟾蜍具有一定的消炎的作用,因此关于蟾蜍消炎作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研究者多是对蟾酥、蝉衣等的研究,而对于活体蟾蜍大网膜的研究较少。纵观大网膜的研究进展,关于大网膜的临床外科研究较多,研究方法方面临床研究多于实验研究,实验研究中又以小鼠研究为主,因此关于活体蟾蜍大网膜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本课题对活体蟾蜍大网膜治疗豚鼠皮肤溃疡的研究,不仅可以补充完善人们对蟾蜍的认识,也可为炎症的治疗寻求新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713. [2] 中国药典.一部[S].2005:265. [3]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部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S].1992:4. [4] 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药材手册[M].1990:629. [5] 缪珠雷,张康,柏巧明,等.中华大蟾蜍新药用部位---蟾蜕的来源、性状观察及本草考证[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323. [6]张磊,齐刚,张莉,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豚鼠血清中华蟾素浓度[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6):692—694. [7]王加连.蟾蜍的药用价值及人工养殖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9,(1):240-241. [8] 兰云南.华蟾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18(6):374-375. [9]张晓义,何红,崔世维,朱净,李玉.鲜蟾皮外敷治疗糖尿病患者体表感染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90-1991. [10] 何炳月.蟾蜍膏治疗蜈蚣咬伤64例[J].Anqing Medical Journal,2000,21(6):321. [11]今井大,山川光德,前田邦彦,等.大網乳斑と腹腔マクロファ#ジ:その特性,機能および發生[J].日本臨床細胞雜言志,1987,26(7):572-580. [12] 吴幸、曾达才、张凌武、王平.改良带蒂大网膜修补术式治疗十二指肠壶腹后壁巨型溃疡并大出血[J].中国综合临床,2001,17(4):300-301.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研究思路来源于广东验方,在医疗条件比较差的地区,对于久溃不敛的炎症伤口,当地人将活蟾蜍腹部切开,暴露大网膜,敷在患处,溃疡就会慢慢收口。 研究意义与目的:现今,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临床上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运用西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中药因具有多种成分,较少出现耐药现象;有简、便、廉、验的特色。若能验证活体蟾蜍大网膜对豚鼠的炎症有治疗作用,可为炎症的治疗寻求新的有效途径。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 (1)课题取材思路有据可循,有相关文献支持。 (2)研究证明,蟾蜍具有一定的消炎的作用;因此关于活体蟾蜍大网膜消炎作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先进性: (1)研究药物的创新:目前多是对蟾酥、蝉衣等的研究,而对于活体蟾蜍大网膜的消炎作用的研究很少。 (2)研究成果的创新:本课题不仅可以完善人们对蟾蜍的认识,也为医药界对蟾蜍的新药用以及临床上消炎药的选择作出一些补充。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由于近年来人们对抗生素的过分依赖和滥用,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越来越高,抗生素疗效有所下降,且消炎药价格相对昂贵。中药因此显现出了自己的优势:中药具有多种成分,较少出现耐药现象;有简、便、廉、验的特色;且清热解毒类中药在治疗炎症上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故蟾蜍作为临床常用的中药,若能验证活体蟾蜍大网膜对豚鼠的炎症有治疗作用,可为炎症的治疗寻求新的有效途径。

学术论文摘要

实验证明:蟾酥对大鼠甲醛滤纸球肉芽肿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运用华蟾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效果;用鲜蟾皮外敷治疗,可明显缩短糖尿病体表感染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用蟾蛤膏治疗蜈蚣咬伤,疗效显著。 国外研究认为,大网膜是腹腔内重要的免疫器官,担当腹腔内第一道防御任务,有“腹腔卫士”之称。研究发现大网膜是由4层腹膜构成的薄网状物质,广泛地覆盖腹腔。临床上由于消化道的炎症、穿孔,腹腔内出血,手术操作等原因使腹腔内出现异物、细菌、红细胞和抗原性物质时,大网膜首当其冲地进行包裹和吞噬。已经证实的是,当腹腔器官发生炎症时,大网膜(腹膜)的游离部向病灶处移动,并包裹病灶以限制其蔓延。大网膜(腹膜)内常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走行,分布有一些防御或吞噬机能的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它们都与炎症反应有相当联系。

获奖情况

鉴定结果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713. [2] 中国药典.一部[S].2005:265. [3]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部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S].1992:4. [4] 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药材手册[M].1990:629. [5] 缪珠雷,张康,柏巧明,等.中华大蟾蜍新药用部位---蟾蜕的来源、性状观察及本草考证[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323. [6]张磊,齐刚,张莉,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豚鼠血清中华蟾素浓度[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6):692—694. [7]王加连.蟾蜍的药用价值及人工养殖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9,(1):240-241. [8] 兰云南.华蟾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18(6):374-375. [9]张晓义,何红,崔世维,朱净,李玉.鲜蟾皮外敷治疗糖尿病患者体表感染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90-1991. [10] 何炳月.蟾蜍膏治疗蜈蚣咬伤64例[J].Anqing Medical Journal,2000,21(6):321. [11]今井大,山川光德,前田邦彦,等.大網乳斑と腹腔マクロファ#ジ:その特性,機能および發生[J].日本臨床細胞雜言志,1987,26(7):572-580. [12] 吴幸、曾达才、张凌武、王平.改良带蒂大网膜修补术式治疗十二指肠壶腹后壁巨型溃疡并大出血[J].中国综合临床,2001,17(4):300-301.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实验证明:蟾酥对大鼠甲醛滤纸球肉芽肿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运用华蟾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效果;用鲜蟾皮外敷治疗,可明显缩短糖尿病体表感染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用蟾蛤膏治疗蜈蚣咬伤,疗效显著。 国外研究认为,大网膜是腹腔内重要的免疫器官,担当腹腔内第一道防御任务,有“腹腔卫士”之称。研究发现大网膜是由4层腹膜构成的薄网状物质,广泛地覆盖腹腔。临床上由于消化道的炎症、穿孔,腹腔内出血,手术操作等原因使腹腔内出现异物、细菌、红细胞和抗原性物质时,大网膜首当其冲地进行包裹和吞噬。已经证实的是,当腹腔器官发生炎症时,大网膜(腹膜)的游离部向病灶处移动,并包裹病灶以限制其蔓延。大网膜(腹膜)内常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走行,分布有一些防御或吞噬机能的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它们都与炎症反应有相当联系。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