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关于 “城中村”改造模式的选择与实施的探究--以新乡市“城中村”改造为例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该项目对新乡市平原乡西马小营村,王村、杨岗等五个“城中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得到了该地“城中村”改造模式的真实资料,通过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分析,探究了“城中村”改造的主要模式及其现状,其思路清晰,观点新颖,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与可操作性,对我国“城中村”改造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作用。
- 详细介绍:
-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变迁中的一种特有现象,其实质是在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下农村被动城市化的产物。具体说来“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内,在原农村居民点范围内形成与周边城市环境构成鲜明反差的,以原农村居民“一户一栋”为基本特征的特殊居住区,也称作都市里的村庄。另外由于居住面积较小和楼与楼之间的间距太窄,甚至被称为由“握手”楼和“接吻”楼组成的城市“风景线”。 在理论层面,学术界关于城中村现象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城中村产生的原因、经济社会特征、引发的问题及整治或改造方案等的探讨,对改造的政策创新、改造模式等问题的研究比较缺乏,可推广的应用性研究较少。 在实践层面上,围绕城中村改造发生的政府征地公共利益泛化现象、开放商野蛮拆迁行为、村民集体上访事件层出不穷。 简而言之,在“城中村”改造上出现的产权、规划、地价及拆迁补偿安置等问题,不仅不利于“城中村”改造,更不能促进新乡市作为中小魅力城市的发展。因此,城中村”改造无论从其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来讲,还是加快城镇化的发展,推进“城中村”建设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1、目的:探讨何种模式改造“城中村”,避免改造中出现尖锐的问题,使改造能够比较顺利的进行,从而促进城市功能的合理发挥,提升我国城市化水平。 2、基本思路:依据“代建和回购”的思路,按照“村民主导,政府引入开发商”的“城中村”改造路径,并进一步提出“村民主导、通过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整引入具有实力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策略。争取实现“多赢”,达到主体的边际效益最大化和边际成本最小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1、科学性: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构建理论框架里加强实证研究。通过问卷和实地走访得到第一手资料。 2、先进性:新乡市“城中村”改造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并呈现出一定的特性,以新乡市“城中村”改造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先进性。 3、独到之处:“村民主导、通过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引入具有实力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模式,形成:改造是过程,模式是方法,共赢是理念,和谐是目的。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1、实际应用价值:加快改造“城中村”的步伐,推动城市的发展,并实现“城中村”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优化配置。 2、现实意义:优化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村民生活质量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加强“城中村”有关问题研究,既可以从理论层面推动有利于城中村改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也可以从实践层面指导“城中村”改造工作开展,从而为“城中村”改造工作顺利行奠定良好基础。
作品摘要
- 作品摘要:“城中村”改造的立足点在于政府、业主和开发商的三个主体利益的均衡。但目前“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出现了强拆、产权、拆迁安置、土地流失等诸多问题,而现有的“城中村”改造中政府或者开发商为主导的模式中不能很好的解决。本文通过对新乡市“城中村”改造情况的调查,分析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和相互作用,依据“代建和回购”的思路,按照“村民主导,政府引入开发商”的“城中村”改造路径,并进一步提出“村民主导、通过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整引入具有实力房地产开发企业”这一理论,从而解决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各方利益的协调和均衡,在市场经济中寻求政府,市场和村民的最佳结合点,以形成“共赢”的局面。从而保障村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功能的合理发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提升我国城镇化水平。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 夏玉珍,王志丹.农民失地风险分配差异[J].甘肃社会科学,2008,(3) 【2】 陈年冰,王凯锋.论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与农民权益的保障[J].甘肃社会科学,2009,(5) 【3】 成得礼.对于城中村发展问题的再思考:基于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角度[J]. 城市发展研究,2008,15(3):68 【4】 张京祥.赵伟.城市规划,二元规制环境中城中村发展及其意义的分析[J].城市规划,2007(1):63-67 【5】邓春玉,王悦荣,我国城中村问题研究综述[J].广州行政学院学报,2008,20(1):95 【6】 罗清和.蔡腾飞.深圳城中村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6) 【7】 邹岳连 高速城市化地区的城中村改造——以深圳特区为例 -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论文]2010,09(4) 【8】王涛.西安市城中村改造模式及对策探讨[期刊论文] -人文地理2008,23(4) 【9】孟天广.李政霖公共治理、利害相关者与城中村改造模式创新[期刊论文]-商业时代2007,(34) 【10】刘西敏 城中村改造模式选择及问题浅析——以潍坊市奎文区为例 [期刊论文]-山东纺织经济2010,(4)
调查方式
- 主要采用实地考察、访问、问卷 调查的方法,把获得的数据结合SPSS、VF进行分析;同时运用期望,方差与优秀系数等统计分析和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初步得出“城中村”改造模式的优劣。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城中村”研究集中在两方面: ①现象研究,重在探讨“城中村”自身特点和发展机理,属基础性研究,此类研究在国外和国内早期文献中较普遍,偏向于宏观、定性介绍和描述; ②问题研究,以城中村改造为目的,重点针对某方面问题进行原因剖析和解决方案阐述,并探寻具有实践价值的政策手段和市场动力,属应用性研究。 在理论支撑方面,需建立明确和多样的理论体系城中村研究长期集中在几个特定领域进行,如基于现象本身的描述、特点归纳以及形成机制研究等,重复性工作较多,理论性一直不被学术界肯定 。从城市地理学理论框架来看,应用城市社会地理学理论体系应是城中村研究进一步提升理论价值的方向。该套体系对解释城中村现象、分析城中村形成与演变中的规律性特征、提出城中村社会空间统一体的发展趋势,具有显著的理论支撑性,能够将城中村现有较零散和杂乱的研究范畴整合起来,形成明确的理论研究体系。 在研究内容方面,应选择更深层次的议题城中村问题是涵盖多学科的复杂社会空间现象,但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命题选择过于集中:①受“城中村改造”主流思想影响,国内学者过于关注城中村问题及解决路径,对其客观性和正面认识不足,国外学者虽做出了补充,但影响力有限。 ② 现有研究强调制度因素对城中村产生的作用,对市场驱动分析较少,基于城市阶层分化和居住分异的社会空间研究少; ③无论是探讨城中村现象、问题,还是改造模式,普遍存在就城中村论城中村的研究思维,较少将其视为城市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从城市产业结构、劳动力分布、居住分异的规律和特征为切入点; ④城中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流动人口研究长期被忽视。 在研究方法方面,应加强定量研究方法的应用 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城中村研究主要采用社会调查法研究城中村内部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网络关系,而以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为视角的研究限于对城中村空间数据掌握的不足,尚停留在对城中村地域空间形态的定性描述方面。应用定量研究城中村的地理学学术成果较少,且主要集中在类型划分方面,而在城中村的空间结构研究、流动人口居住选择研究方面,尚没有成熟的定量研究成果。随着该领域研究的深入,以定性描述和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已经很难推动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基于统计和调查数据的定量分析将成为城中村研究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