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西部地区政府性债务的规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基于西部某省的调研与分析
小类:
经济
简介: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不但规模庞大,而且结构复杂。在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凸显,研究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并提出防范与控制的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详细介绍: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不但规模庞大,而且结构复杂,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安全运行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部分政府已经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所背负的债务负担已经到了危机的边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债务数据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实地调研结果总结出西部地区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的形成原因,并且提出了防范西部地区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西部地区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西部地区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的理论分析,以西部某省为例对西部地区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防范西部地区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的相关对策。第二部分为西部地区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的实证分析,以西部某省为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了西部地区政府性债务的规模风险状况,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部某省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进行了评估。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文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西部地区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的理论分析,以西部某省为例对西部地区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防范西部地区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的相关对策。第二部分为西部地区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的实证分析,以西部某省为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了西部地区政府性债务的规模风险状况,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部某省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进行了评估。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报表数据内在关系的深入分析,并结合实地调研结果总结西部地区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的现状和形成原因。 (2)通过XX个指标对西部地区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状况进行总体判断,建立了一个针对西部地区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的预警体系。 (3)在本研究与政府实际工作相联系的前提下,提出了防范西部地区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的相关对策,使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通过XX个指标对西部地区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状况进行总体判断,建立了一个针对西部地区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的预警体系,对全国各省市乡镇政府债务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2)在本研究与政府实际工作相联系的前提下,提出了防范西部地区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的相关对策,使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作品摘要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不但规模庞大,而且结构复杂。在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凸显,研究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并提出防范与控制的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李燕.地方政府性债务期待规范化、透明化管理[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 [2]郭玉清.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目标设计与制度选择[J].天津社会科学,2009. [3]王建新,潘文轩.构建地方债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J].中国财政,2009. [4]王晓雪.地方政府投融资改革的思路[J].中国金融, 2009. [5]裴育,欧阳华生.地方债务风险预警程序与指标体系的构建[J].当代财经,2006,(3). [6] 苏忠林.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与改革出路[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 [7]赵迎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研究———基于发达地区政府债务的样本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0). [8]冯兴元,等.论城市政府负债与市政债券的规则秩序框架[J].管理世界,2005,(3). [9]宋立.地方公共机构债券融资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3). [10]沈绿野,黄芸.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博弈论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05,(11).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会议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问题作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探讨。虽然我国政府发行债务的历史仅有数十年,但世界上其他国家发行政府债务的历史却已经很长,因此,西方学者对政府债务的研究开始较早、对政府债务的争论也比较激烈。例如,亚当•斯密极力反对政府举借债务;而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则鼓励适当举债。由于西方国家政府债务多是以债券形式发行,国家政府、地方政府都能发行政府债券进行举债,债务管理透明。所以西方学者对政府债务的研究也多是对政府债券的研究。如Hamilton和Flavin(1986)提出政府预算应该是折现值平衡,所以,两位学者提出政府债务各期折现值之和应与政府盈余各期折现值之和平衡。世界银行专家白海娜(Hana Polackova Brixi,1998)创建的政府财政风险矩阵,较早的对债务的风险问题进行了分类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性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政府债务进行科学管理的呼声不断提高,我国学者也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根据刘尚希等(2004)的研究,财政风险(包括债务风险)的评估,应建立在政府资产与政府负债两个基本面之上。政府资产指政府所拥有的公共资源,包括有形资源、政治资源、社会资源。政府债务是政府承担公共支出的责任和义务。裴育(2006)对我国财政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指标体系。李海东、唐燕等人(2007)从成本的角度分析认为我国财政层次过多,中间转移支付链条过长,这些因素必然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和相当数量的专项资金被截留、挪用。处在财政层次最低端的乡镇财政经过资金的数层过滤后,所得到的资金大大减少。 我国《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财政预算不列赤字,除另有规定外也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一些西方国家的法律赋予了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和开设地方税种的权力,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与其他国家政治体制的不同,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地方债务理论来研究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国内理论界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问题做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但总体来说大多局限于一般层面上的分析和阐述,缺乏在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以上所述的相关理论的合理部分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其实际可操作性的欠缺与不足,以及对西部地区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的较少关注又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契机和空间。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