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低能离子注入油脂高产菌株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的选育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本文通过离子注入油脂高产菌株粘红酵母,筛选出一株高产菌株D30,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34%,经多次传代实验表明,该菌株遗传稳定性较好。并对选育过程中筛选方法进行了研究,对苏丹黑B染色、索氏抽提法和酸热耦合超声波等高产菌株筛选方法进行了研究比较,最终确定了为苏丹黑B染色为最优的初筛方法。另外,还对高产突变株D30的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发酵10天时,其油脂产量达7.81g/L。
详细介绍:
目前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油脂需求量与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日益尖锐,在此情况下,开辟新油源—微生物油脂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目前对微生物油脂的研究和开发主要集中在利用微生物生产的各种不饱和脂肪酸油脂上,有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棕榈油酸、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LA)、亚麻酸(LNA)、花生四烯酸(AA)、二十五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这些...(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低能离子注入油脂高产菌株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的选育
  • 低能离子注入油脂高产菌株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的选育
  • 低能离子注入油脂高产菌株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的选育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作品选用新型诱变方法——低能离子束技术对目标菌株进行诱变,在诱变中对低能离子的注入参数进行研究,另外还对高产菌株的初筛方法进行研究,最后得出适宜的方法,并筛选得到一株油脂的高产菌株,并对高产菌株的动力学进行研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选育先进的低能离子注入技术,为得到突变频率高,突变谱系广的突变体打下基础。 2、对众多的初筛方法进行研究,得出简单、易操作的筛选方法,为大量筛选突变菌株打下基础。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必须的,但是人体又不能合成,本作品通过研究,目的是超出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高产菌株,为后续的工业生产打下基础。

学术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离子注入油脂高产菌株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筛选出一株高产菌株D30,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34 %,经多次传代实验表明,该菌株遗传稳定性较好。并对选育过程中筛选方法进行了研究,对苏丹黑B染色(Sudan Black B staining)、索氏抽提法 (Soxhlet Extraction method )和酸热耦合超声波(Acid-he...(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

作品在2010.12.25,以英文文章在国际细胞生物学、生物学和生物工程会议(CMBB)发表,该论文将被ISTP和EI收录。

鉴定结果

优秀。 本作品获“河南科技大学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一等奖。

参考文献

[1]薛飞燕,张栩,谭天伟.微生物油脂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生物加工过程.2005,3(1):23-27. [2]董欣荣,曹健,赵斌等.几种真菌油脂的检测与提取[J].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2,123(1):14-18. [3]Singleton J A, Stikeleather L F. A solvent extractor system for the rapid...(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微生物油脂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中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德国科学家准备利用内孢霉属(Endomyces vernalis)和镰刀菌属(Fusarium)的某些菌种作为油脂生产菌,以缓解当时食用油脂的供应不足的状况。大约在1920年到1945年之间,德国科学家筛选出了适合生产用的菌种。20世纪50年代左右,美国、英国等一些国家也开始发展微生物油脂的研究。自1945年...(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