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新农村建设中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土地是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是农村稳定的基础。本作品以对雪堰镇政府、漕桥村村委、东沟镇政府、镇南村村委和当地失地农民的调查分析为基础,首先,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其次,分析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第三,分析了如何推进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 详细介绍:
- 众所周知,土地是农民“社会保障的载体”,是农民“家庭最基本的经济基础”, 农民失去土地,客观上就意味着他们失去了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失去了最基本的家庭经济基础。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征地规模不断扩大,失地农民大量增加,这就对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保障机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笔者认为,这其实是一个涉及民生的重大问题,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中失地...(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江苏苏南和苏北不同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探索新农村建设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为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提供模板,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顺利解决,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参考。思路:首先分析失地农民的现状,阐述问题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分析安置失地农民的途径及缺陷、国内外经验,提出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第三,保障制度的理论和现实基础,结合目前实际,提出对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第一,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构想进行系统研究;将失地农民问题的解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结合起来;第二,提出设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建立健全由政府主导、私营机构协助、多渠道筹措、引进市场机制、依法经营管理,且引入竞争避免垄断经营。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与稳定。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显然,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题中应有之义。深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为采取多种途径做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而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作品摘要
- 如何妥当处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笔者选择了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盐城市阜宁县作为主要调研对象。运用理论联系实际、规范分析结合实证分析、问卷调查配合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江苏苏南和苏北不同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建设的现状,进行问题梳理、经验总结、理论升华,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以...(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1、“保障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问题的探究”,《经济纵横》(CSSCI,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9年第11期;2、“基于世界粮食危机的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新思考”,《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1年第1期;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困境的思考”,《安徽农业科学》(CSCD,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9年第8期。4、“准市民工素质教育的转型研究”,《新视...(查看更多)
参考文献
- 1、王越.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 2、邵明耀, 王秋玲.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3、王越.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 4、杨伟伟.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研究. 5、甘保华,任中平.我国失地农民权益的流失与保障.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图片、照片、统计报表、影视资料、文件、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1)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模式国内学者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认为必须构建一种以土地换保障的思路;二是认为政府或社会保障部门应该建立面向失地农民的特殊社会保障;三是认为应建立、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四是提出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配套措施。目前备受学者推崇的“土地换保障”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延续问题,但是,“土地换保障”在某些方面还有失公允,且立足点过低,如何改进“土地换保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