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新生代农民工居住隔离状况调查--以浙江省为例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当前受全国各界关注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进城以后逐渐表现出与城市本地居民隔离的特征,其中在居住状况上的隔离表现比较明显。本课题小组通过对浙江省杭州、温州、义乌三地的进城务工青年的走访调查,描述了目前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隔离”状况,并论述由该状况而带来的社会影响,同时归纳分析其影响因素。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居住隔离现状的掌握,从政府、社会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对策。
- 详细介绍:
- 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表明国家和社会对这一生力军的充分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培养事关未来城乡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已成为现代化战略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后所表现出来的与城市居民相隔离的特征,尤其是在居住状况上的隔离是影响他们能否顺利融入城市的重要因素。以往对农民工的研究主要强调经济层面,而本文主要从社会层面出发,通过对当前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居住隔离”状况的调查,对该群体目前的居住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本文将新生代农民工居住隔离状况分为市区居住隔离和郊区居住隔离两种主要形式。居住隔离的形成以及深化受经济差异、制度政策、职业区隔、住房选择动机、进城时间长短、主体融入态度、群体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隔离为务工青年提供了精神慰藉和情感依托,但同时也加快了该群体内卷化的发展趋势,他们的社会交往只限于群体内部,缺乏与外界的交流,青年农民工对婚姻对象的选择及其子女的教育困境进一步加深了该群体居住隔离的程度。为缓解这种隔离的现状,课题组从政府和社会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如加大制度改革力度、加快廉租房建设、实行混合居住、开展社区活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技能培训等。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作品目的:本课题小组通过对浙江省进城务工青年的走访调查,呈现出目前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隔离现状,旨在引起人们对新生代农民工居住隔离问题的关注和重视,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现状,使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社会。 基本思路:通过调查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隔离状况,描述他们“居住隔离”状况的具体表现形式,论述由该状况而带来的社会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最后从政府、社会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对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性:(1)调研数据真实、可靠,调研方法科学。(2)浙江省聚集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隔离现状较为明显,以这三地作为调研地点,研究结果较为典型和具有突出代表性。先进性:(1)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生存发展状况是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具有时代意义;(2)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研究,目前国内学者多注重他们的婚姻、就业、培训方面的研究,在“居住隔离”问题上的调研,则相对不多。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居住问题,有利于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帮助他们逐步融入城市。缩短他们和城市本地居民的社会距离。其二,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居住隔离问题,是一个事关城乡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战略问题。现阶段,在我国大城市日见端倪的居住隔离现象有其自身的复杂背景,研究的现状则大大落后于问题的现实发展,对此的研究有着迫切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作品摘要
- 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表明国家和社会对这一生力军的充分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培养事关未来城乡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已成为现代化战略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后所表现出来的与城市居民相隔离的特征,尤其是在居住状况上的隔离是影响他们能否顺利融入城市的重要因素。以往对农民工的研究主要强调经济层面,而本文主要从社会层面出发,本文将新生代农民工居住隔离状况分为市区居住隔离和郊区居住隔离两种主要形式。居住隔离的形成以及深化受经济差异、制度政策、职业区隔、住房选择动机、进城时间长短、主体融入态度、群体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隔离为务工青年提供了精神慰藉和情感依托,但同时也加快了该群体内卷化的发展趋势,他们的社会交往只限于群体内部,缺乏与外界的交流,青年农民工对婚姻对象的选择及其子女的教育困境进一步加深了该群体居住隔离的程度。为缓解这种隔离的现状,课题组从政府和社会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如加大制度改革力度、加快廉租房建设、实行混合居住、开展社区活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技能培训等。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新生代农民工居住隔离状况调查——以浙江省为例》为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立项课题。(此作品为该省级课题的前期成果) 《新生代农民工居住隔离状况调查——以温州等地为例》获浙江师范大学第四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新生代农民工居住隔离状况调查——以浙江省温州等地为例》暑期实践调研报告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浙江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招标课题优秀课题的称号
参考文献
- 国内文献: [1] 黄怡. 城市社会分层与居住隔离[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04) [2] 邹秋仁. 区隔与融入:一个群体关系的模式分析[J]. 宁夏社会科学, 2010,(02) [3] 雷敏,张子珩,杨莉. 流动人口的居住状态与社会融合[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4) [4] 康雯琴,丁金宏. 大城市开发区流动人口居住特征研究——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05,(06) [5] 高海燕. 我国农民工自我归类模式的理论研究——基于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合过程分析[J]. 南方人口, 2005,(02) [6] 王春光.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 社会学研究, 2001,(03) [7] 李伟东.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9,(4) [8] 史斌. 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分析[J]. 南方人口, 2010,(01) [9] 吴晓. “边缘社区”探察——我国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特征透析[J]. 城市规划, 2003,(07) [10] 熊波,石人炳. 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影响因素——基于武汉市的实证分析[J]. 南方人口, 2007,(02) [11] 蔡禾、王进:“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06)。 [12] 蒋耒文,庞丽华,张志明.中国城镇流动人口的住房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06) [13] 黄怡. 城市居住隔离的模式——兼析上海居住隔离的现状[J]. 城市规划学刊, 2005,(02) [14] 黄怡. 城市居住隔离及其研究进程[J]. 城市规划汇刊, 2004,(05)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图片照片、统计报表、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国外社会学家在研究民族和种族关系时常用到“居住隔离 ”(Resdential segregation)概念。所谓居住隔离是指都市居民由于种族、宗教、职业、生活习惯、文化水准或财富等差异,相类似的集居于一特定地区,不相类似的则彼此分开,产生隔离,有的甚至彼此产生歧视或敌对的态度的社会现象。[11]一般而言,居住隔离程度越高,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越少,彼此之间的融合越困难,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进入“主流社会”的机会越少。 在西方,普遍存在少数种族隔离和贫困人群聚居的问题,以种族隔离为背景的居住隔离是突出的,尤其在美国比较明显。北美城市的居住隔离是以种族隔离为主导的,而由于收入水平以及住宅政策所产生的居住隔离,在英国、德国和荷兰等国家表现比较明显。就建造模式而言,在住房政策和居住隔离之间只是一个偶然的联系。还有一种就是南非这种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居住隔离,南非的居住隔离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产物,城市中心人口的增长率与居住隔离的程度成正关联,这说明南非经济增长的缺乏。[12] 借用居住隔离的概念,同样可以分析我国农民工与城市市民之间的疏离程度。虽然流动人口能否融入城市社会,根本上将取决于目前仍属二元性质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社会体制的改革与否及改革力度,但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分布、居住状况及特征,对他们能否融入城市社会在客观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13] 但是,本文中的“居住隔离”概念与西方国家的“居住隔离”概念提出的背景和含义有所不同,不可与其等同理解,首先,西方国家的“居住隔离”表现为,在城市的外围往往是收入高者居住,城市内部居住的是收入比较低的,中国的情况刚好相反。其次,国外的“居住隔离”的形成部分原因是出于政府的分区规划,这种规划成为了白人维持对黑人的经济与社会隔离的法律屏障,含有种族歧视的色彩。而我国的“居住隔离”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自发形成的社会分化的结果,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之间不存在种族的排斥和歧视,政府致力于改善这种隔离现状,并促进务工青年的融入城市生活。不过,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我国的“居住隔离”状况,都是社会阶层分化在住房空间上的表现和反映,都引起了贫困分化的加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总之,由于农民走向短缺与新生代农民工现象的生成,培养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一个事关城乡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战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