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传统的失落与现代的传承——关于惠安女服饰
小类:
社会
简介:
惠安女名扬四海,惠女服饰是福建省的十大旅游品牌之一。越来越多的年轻惠安女性不穿惠安女服饰,文化正处在濒临消逝的境地。惠安女服饰文化作为一种地域边缘文化,如何在强势潮流中突围,如何走出两难困境?多重力量制约着惠女服饰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社会各方如若本着自我利益的思考,势必不利于文化保护事业的推动。这需要政府的主导,实施文化保护策略,从而构建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体系。
详细介绍:
惠安女服饰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精华的一部分,在汉族女子服饰中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的实用艺术价值和民俗文化研究价值。2006年,惠安女服饰入选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文化交融和海峡西岸经济文化建设,给海西自然和文化遗产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下,惠东半岛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或多或少造成地域特色文化的失落,越来越多的年轻惠安女性不穿惠安女服饰,惠安女服饰文化正处在濒临消逝的境地。将惠安女服饰文化保护事业同其自我意识,自我表述和自我文化形象的塑造相结合,营造一种生态文化理念的发展态势,让惠安女在文化保护事业中获得满足感,切实提高她们的文化自觉性我们觉得才是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

作品图片

  • 传统的失落与现代的传承——关于惠安女服饰
  • 传统的失落与现代的传承——关于惠安女服饰
  • 传统的失落与现代的传承——关于惠安女服饰
  • 传统的失落与现代的传承——关于惠安女服饰
  • 传统的失落与现代的传承——关于惠安女服饰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近年来,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已经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潮流。因此,应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寻找一条惠安女服饰文化在现代化潮流下的生存与发展之路。 以实地调查中掌握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为主要依据,结合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知识研究核心:惠安女服饰;基本切入点:社会各角色(惠安女群体、政府官员、企业家、文人学者、文化传承人)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一.科学性 多种调查方法相结合,调查面广,调查深入。 二.先进性 1.借助影像设备,对实地调查行程进行全方位拍摄记录;2.建立起所调查地区的资料系统;3.与社会各角色建立了友好关系。 三.独特之处 1.第一次进行这样大规模的惠安女服饰全方面调查;2.从社会各角色入手,探究多重社会力量下的惠安女服饰文化生存与发展;3.拍摄并制作惠安女纪录片,用影像挖掘和展示惠安女服饰文化生存状态。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实际应用价值 1.为惠安县惠安女服饰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详实的数据;2.为惠安县、镇两级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3.帮助惠安女相关文化艺术产业机构理清惠安女服饰文化的发展脉络;4.惠安女纪录片抢救性地记录正在消逝的民俗文化。 二.现实指导意义 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立足闽南文化圈,使惠安女服饰文化成为富有特色的自然、人文、历史的知名文化品牌。

作品摘要

随着艺术舞台等作品中惠安女形象的传播展示,惠安女名扬四海,是福建省的十大旅游品牌之一。 独具一格的惠安女服饰,记载着惠东半岛先民们的文化历程。纵观惠安县政府主导下近年来的文化保护历程,发掘惠女服饰文化内涵、发展文化产业、塑造惠女品牌、开发惠女风情旅游资源,这是区域文化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使得惠安女服饰文化进入了文化觉醒的初步阶段,因此惠安女服饰文化保护事业,如果仅局限于树立惠安县城市品牌形象,发展地域经济,却忽视了现实生活中惠安女的真实想法,那么文化保护事业的结果将会是得不偿失。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福建工程学院第八届科技节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2、所拍摄的纪录片《惠女》获第四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最佳剪辑奖提名奖

参考文献

[1]覃德清.文化保护与民族发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 [2]张晓萍,李伟.旅游人类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3]邓光奇.民族地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4]张胜冰,屈小青,邹龙.民族艺术与文化产业[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9. [5]李富强,蓝襄云.让传统告诉未来[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调查方式

(一)实地调查 深入惠安县进行田野调查活动。深入实地进行考察调研。 (二)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定额抽样方法,采用随机入户结构访问为主,自填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惠安女以其独特的服饰文化吸引着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 一、198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陈国强主编《崇武研究》出版;1990年陈国强、石奕龙出版了《崇武大岞村调查》,是较早出版的有关惠女文化的书籍,但是只是从各个方面展现了对大岞村的调查结果,表现出惠安女的生存环境; 2009年哈克出版的《惠安女服饰与刺绣》用图片的方式展现惠女服饰的精美,这方面的书籍和画刊还有《中国惠安》、《凤舞惠安》、每年不定期发行的《惠女风情画刊》。 二、许多的学者对惠女文化研究的结果也只是单方面的,以学术论文的形式来展现,如2005年由吴建华发表在《浙江海洋学院学报》的《福建崇武半岛惠安女奇特民俗考略》、2008年由王秀华发表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杂志上的《惠安女服饰文化和婚俗文化探析》、梁旭辉2009年为“中国水利60年”写的征文《“惠女精神”与惠女水库》。对惠女文化研究的论文都是侧重于对文化本身的研究,而对惠女文化在开发和保护过程中的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却没有一个系统性的研究。 三、对惠安女文化的详细记载主要都是由地方政府来做的,如《惠女水库 巾帼丰碑》、《惠安文化丛书》等。通过《惠安文史资料》、《薯花》、《惠安方志通讯》、《惠安县文物志》、《崇武文学》、《惠安文化》等内部刊物,刊登大量有关惠安女民俗文化研究文章。 综上,这些书籍、画册的研究展示主要侧重在这几个方面:惠安女服饰的探究、惠安女生活环境的调查、惠女精神的表现和传承,这说明惠安女服饰文化的研究受到较大的重视,而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是针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安女服饰文化在外界文化冲击和海西文化建设下的发展现状的研究,特别是最典型的服饰文化的实地系统系的调查。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