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东巴教仪式在现代化冲击下功能的演变
小类:
社会
简介:
东巴教传统仪式在现代化冲击下功能正在发生着演变,面对这种变化,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东巴文化,小组成员以白沙乡玉龙村祭祀“阿普三朵神”为例,采取实地研究、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在收集分析问卷资料和对村民进行访谈记录的基础上,以1996年丽江大地震为分水岭,运用社会学的视角以及相关理论对东巴教仪式在现代化冲击下功能的演变作了浅析,再结合当地实际和东巴教仪式面临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详细介绍:
祭祀“阿普三朵神”是东巴教很重要的一个仪式,它起源于丽江白沙乡玉龙村的北岳庙会,所以本次研究以白沙乡玉龙村祭祀“阿普三朵神”为例,通过组员深入调查分析,研究东巴教仪式在现代化冲击下功能的演变。小组成员中的陈晓凤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丽江人,切身感受着丽江从一个封闭的滇西北边陲的小县城逐渐变成世界所关注的旅游名城。1997年,丽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进而“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记忆遗产”纷至沓来。自然而然,一些古老的东巴教仪式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眼球的最佳方式,这些仪式纷纷被搬上商业活动的舞台,成为了大家放松娱乐的观赏性节目,于是这些原本很神圣的过程越来越世俗化、商业化。在过去,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在白沙乡三朵阁,由东巴主持仪式,进行供牲、敬香、磕头、祷告等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届时各家各户也要在家中烹制食品,烧香祭拜。过去祭祀三朵神是出于纳西人对东巴教本主神的坚定信仰,参与仪式的人们满怀虔诚,气氛庄严肃穆,是纳西族民间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今旅游背景下的祭祀仪式却少了参与者那份严肃神圣的情感。“三朵节”是纳西族的法定民族节,为了延续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玉龙县规定全县放假一天,但作为学生的我们却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很模糊,我们宁愿在家里看电视,也不愿到人头攒动的广场“遭罪”看表演。祭拜活动在很多纳西族家庭里越来越淡化,我们一直在思索,应怎样去看待现代化过程中祭祀仪式的功能与变迁?

作品图片

  • 东巴教仪式在现代化冲击下功能的演变
  • 东巴教仪式在现代化冲击下功能的演变
  • 东巴教仪式在现代化冲击下功能的演变
  • 东巴教仪式在现代化冲击下功能的演变
  • 东巴教仪式在现代化冲击下功能的演变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了解纳西族东巴教传统祭祀仪式,使东巴文化和东巴教仪式能够得到传承、保护和发展。此外,通过调查研究能够提高我们对东巴教仪式的认识,增强自身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基本思路:课题组成员经过深入当地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以访谈和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查阅和现有资料的分析,从社会学视角看东巴教传统仪式功能的变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以往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东巴教仪式和对东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研究,而很少提及东巴教仪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功能及其不断变迁的影响。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东巴教仪式的功能随着社会发展而变迁以及对当地人们的影响,从社会学视角提出其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我们以实地研究为主,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为辅的方式,使获得的资料真实、具体,有利于提高研究成果的客观性、科学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课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主要有:(1)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东巴教的仪式,有利于东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2)进行此次研究,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提升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地研究提出对一些问题的建议,为当地政府制定、实施文化方面的政策提供参考。(4)对当地人民的风俗、信仰等有更多的了解,挖掘东巴教仪式所蕴藏的文化闪光点,促进当地旅游、文化传播等产业的发展。

作品摘要

摘要:东巴教传统仪式在现代化冲击下功能正在发生着演变,面对这种变化,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东巴文化,小组成员以白沙乡玉龙村祭祀“阿普三朵神”为例,采取实地研究、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在收集分析问卷资料和对村民进行访谈记录的基础上,以1996年丽江大地震为分水岭,运用社会学的视角以及相关理论对东巴教仪式在现代化冲击下功能的演变作了浅析,再结合当地实际和东巴教仪式面临的现状,小组成员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东巴教仪式;现代化;功能;演变 一 研究问题的源起及意义 二 已有成果综述 三 研究的基本思路 四 玉龙村和“阿普三朵神”传说 五 对村民的访谈调查及分析 六 对村民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七 东巴教仪式功能变迁的社会学分析 八 保护和传承东巴教仪式的对策和建议 九 后记 十 参考文献 十一 附录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调查问卷 附录三、组员感受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作品获得云南民族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及学术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立项,于2010年10月8日结题。并被评审为2009-2010学年度学生社会实践、科研项目一等奖。

参考文献

本作品资料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购买部分与此研究相关的著作或借阅学校图书馆内所藏书籍; 2.参考在中国知网里的期刊和论文; 3.对当地学者、村民的访谈过程中整理出来的信息;

调查方式

1.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文献资料,对东巴教仪式有初步了解。2.进行实地研究,对阿普三朵神及其神话传说做好记录。3.发放预先设计好的问卷,并对有效问卷做统计分析。4.对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进行访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对东巴教仪式的研究 以往有关东巴教仪式过程的相关研究文献有:《象征与意义:叶青村纳西族宗教仪式研究》(鲍江,2003)和《恢复纳西东巴教求寿仪式的调查》(恢复东巴教求寿仪式课题组,2005)。在《象征与意义:叶青村纳西族宗教仪式研究》一文中,作者研究了在宗教情景中,诸如跪拜、脱帽、献花等表达生发的意义及其基础。通过象征符号与意义分析,揭示了作为叶青村东巴教仪式表达生发意义基础:宇宙论人观建构,并由之出发对东巴教仪式的实质内涵。可以说作者偏向于横向研究,以感觉和认知为切入点研究了东巴教的仪式,而项目组本次研究偏向于纵向研究,着重强调东巴教仪式在现代化冲击下功能的演变。在《恢复纳西东巴教求寿仪式的调查》一文中,作者对已中断六十年的纳西族东巴教求寿仪式的恢复过程的一次探索性研究,没有笔者具体的观点,更多的描述了求寿仪式的恢复过程,是一次具体的实地调查研究,其实践意义大于理论意义。而本次研究则侧重于研究东巴教祭祀“阿普三朵神”的仪式所具有的功能,对比此仪式以前发挥的功能和现在所具有的功能的差别,从文化变迁的角度分析祭祀仪式功能的演变。 2.对东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研究 对于东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主要有:《试论东巴文化的传承》(和力民,2003)及《东巴文化在学校的传承现状调查与研究》(杨杰宏,张玉琴,2009)。在《试论东巴文化的传承》一文中,作者总结了近二十年东巴文化抢救的成就,陈述了目前在东巴文化传承研究中存在的社会问题,最后提出了建设性的东巴文化传承模式,认为转型期的纳西文化应该是纳西族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在《东巴文化在学校的传承现状调查与研究》一文中,作者指出在全球文化与科技主义的当代语境下,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文化的本土化生长时客观和必然的要求,东巴文化由以家庭血缘传承、家族村寨传承、师徒传承为主的传承模式逐渐转变为以学校传承模式为主。 但这两次研究是对整个东巴文化做系统描述,为东巴文化今后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做了论述,内容显得过于空泛。而课题组本次研究专门针对东巴教祭祀仪式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文化变迁的角度分析其发挥的社会功能的演变,更为具体。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