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农民工子弟学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对东莞市5所学校的实地调研
小类:
社会
简介:
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生存发展状况长期受到社会的忽视,本课题通过对东莞市5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发展现状的调查, 发现农民工子弟学校硬件设施相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与公办学校相比,仍然存在差距,而师资力量薄弱、生源不足等问题仍是阻碍学校发展的重要原因。
详细介绍: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农民工人口规模越来越大,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不仅关系到农民工及其子女合法权益的维护,更关系到城市社会的稳定、社会的和谐以及各阶层的矛盾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东莞市超过700万的外来务工人员中大部分是农民工,占广东省农民工总量的三分之一,因此本项目组以东莞市5所农民工子弟学校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调查,具有代表性,并通过访谈、问卷和实地走访获得第一手资料。 本项目组采用因素分析法,发现: 1、农民工子弟学校硬件设施相比过去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公办学校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2、农民工子弟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素质低,流动性大,这些顽固的旧疾仍阻碍学校的发展; 3、农民工子弟学校面临着新的时代挑战,生源不足等问题在近几年越趋严重。 因此,重点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提高师资力量、稳定生源以及建立政府、社会、学校互相协作、多元联动的发展机制,是农民工子弟学校长期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品图片

  • 农民工子弟学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对东莞市5所学校的实地调研
  • 农民工子弟学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对东莞市5所学校的实地调研
  • 农民工子弟学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对东莞市5所学校的实地调研
  • 农民工子弟学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对东莞市5所学校的实地调研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通过抽样调查和实地调研,对广东省东莞市农民工子弟学校发展现状的若干重要方面进行比较准确、深入地把握,指出这些学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为进一步改善这类学校发展现状而提供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 思路:首先采取配额的非随机抽样方式对样本调查,其次利用因素分析法,从政策、经济和社会视角论述东莞市农民工子弟学校师资力量仍较薄弱等存在的问题,最后依据激励与政策理论提出可行性对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研究焦点特别。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是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但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与建设对他们的教育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研究方法多样。采用访谈、问卷、文献调查、实地走访等多种方法结合。 3、分析方法新颖:因素分析法。 4、具有时效性与真实性。目前的数据已无法完全的反映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因此,我小组通过调查,实地考证获得新的数据。 5、具有社会参考价值。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提高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社会关注力度。虽然已有一些学者对东莞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进行了较多研究,但现有研究大都把焦点放在如何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平等,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很少研究关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现状与问题。 2、为进一步研究农民工子弟学校发展现状提供数据与研究成果。 3、为东莞市政府更好地了解以及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和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给予相应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品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政府对农民工方方面面的关注度大大增加,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窘迫尴尬的办学条件也逐渐为人所了解,提起农民工子弟学校,硬件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师生流动大等几大特点马上浮现人们心头。 然而历经了几年的关注与发展,现在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现状与我们的认知相去甚远。在硬件配套设施方面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进与完善,师资力量仍然相对薄弱,但已然不再停留在“识字托管”的层面上了。经济的发展,新政策的实行,随着历史的巨轮不断向前,农民工子弟学校也再次面临新的生存危机,由于金融海啸和免费接收义务教育的全面铺开,大量农民工不再远赴他乡务工,大量农民工子女随亲返乡或被独自送返就读,农民工子弟学校生源急剧减少,难以维持办学,举步维艰。然而,学校自身的师资力量不足等顽固问题也严重影响学校的发展。 因此,我们小组根据调查,提出有针对性的和可行性以及操作性较强的对策与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1年3月在华南农业大学获得“2010年华南农业大学'丁颖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参考文献

文献检索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Z]. 2002-12-28 [2].东莞市人民政府.东莞市民办学校管理办法[Z].2002-11-13 [3].张兴杰,游艳玲.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基于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调查分析[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2).77-81 [4].陈利鲜,卓杰先,伍新德.公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J].社科纵横, 2008(23):321. [5].冯成志.东莞市农民工子弟义务教育学校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5[6].蒋太岩,刘芳,谷颖,王坤.从歧视走向公平—中国农民工及其子女教育问题调查与分析[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12):130,183,184. [7].东莞市统计局,,2011年

调查方式

1、走访 2、问卷 3、现场采访 4、个别交谈 5、亲临实践 6、图片、照片 7、书报刊物 8、统计报表 9、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结构转型,执政党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执政理念。随着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从农村涌入城镇务工就业的人口逐渐增多。在农民工问题备受社会关注的同时他们的子女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学术界开始关注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问题。 经过CNKI检索,2003年以来,我国学者在中文期刊发表关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学术论文共20篇。代表性的研究视角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赵静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2008);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学东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2008);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兴杰教授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基于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调查分析》(2009)。 1、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赵静老师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该课题从农民工子弟学校生存的角度分析了其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地位合法性的问题,办学资金短缺问题,师资力量薄弱,学生自身的教育困境问题。 2、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兴杰教授在《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基于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调查分析》一文中,重点反映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师资力量发展现状,指出该区农民工子弟学校呈现教师资源不足,教师年龄以中青年为主,学历浅,教龄短,职称低,流动性大,薪酬福利待遇差等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焦点落在农民工子弟的学校生存发展状况,我们以东莞市农民工子弟学校建设发展的现状为切入点,结合管理学的理论知识研究农民工子弟学校。然而,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首先,我们发现目前对某代表性地区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作出全面的调查的研究论文比较少或者只是粗略的介绍,缺乏系统的研究。其次,农民工子弟学校历经了近十年的发展,需要更符合时代要求的调查来更新数据,了解新时代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因此本课题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调查具有跨时代的必要性。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