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中美高校录取推荐制的比较研究以及启示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教育
- 简介:
- 本文基于中国教育实情,针对现在关于北大实名推荐制的争论,通过比较中美高校录取推荐制的异同,结合资料和调查成果,分析该推荐制在中国的现状,提出一份高校在录取方式有参考意义的调查报告,找出该制度存在和实施意义,提出一种有助于高校录取方式多元化,教育机会公平和缩小地域教育差距的探索性参考。
- 详细介绍:
- 基于中国教育实情,针对现在关于北大实名推荐制的争论,通过比较中美高校录取推荐制的异同,结合资料和调查成果,分析该推荐制在中国试行的现状,提出一份高校在录取方式有参考意义的调查报告,找出该制度存在和实施意义,提出一种有助于高校录取方式多元化,教育机会公平和缩小地域教育差距的探索性参考。 因该课题所涉及的方面极为繁杂,故本文对于具体教育体制背景的分析,社会环境背景的分析等方面只...(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基于中国教育实情,针对现在关于北大实名推荐制的争论,通过比较中美高校录取推荐制的异同,结合调查成果,分析该推荐制在中国的现状,提出一份高校在录取方式有参考意义的调查报告,找出该制度存在和实施意义,提出一种有助于高校录取方式多元化,教育机会公平和缩小地域教育差距的探索性参考。 因该课题所涉及的方面极为繁杂,故重点放于录取制度的条例操作方面,以及特定体制和环境下该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依据:1,美国很多高校有推荐制度;2,中国历史上有过推荐制度;3,2009年北大提出“校长实名推荐制”,引起社会上争论;4,根据哲学原理,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必有其不足之处; 本作品的先进和独特之处在于通过对中美推荐制的异同比较,针对中国推荐制的制度和现状,提出一种对高校录取方式多元化,教育机会公平和地域教育水平差距等的启示和具有对完善推荐制具有参考性意义的探索性调查报告。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文针对的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录取推荐制度的发展模式和趋势,结合美国历史上的推荐制度的变迁以及现阶段采用的推荐制度,参考现阶段我国一些高校已经实行的自主招生制度,提出一份对我国高校录取方式多元化,教育机会公平和地域教育水平差距等的启示和具有对完善我国高校录取推荐制度具有参考意义的探索性调查报告。
作品摘要
- 本文梳理和分析中国历史上的录取推荐制,美国大学所施行的录取方式中的推荐制度,以及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等所做的改革尝试。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结合媒体上各阶层的意见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录取制度特别是推荐制度存在着灵活性不强,多样性不够明显,缺乏灵活的自主性等问题,应该增加高考考试次数,再分专业高考,在录取制度上,扩大高校选拔录取方式上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等,以完善我国的高校录取制度特别是推荐制度。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2011年5月29日云南省青年学术科技节获得省级二等奖;
参考文献
- 材料中的对比数据: 态度类型 所占比例 支持,质疑或保留意见的理由 支持型 34.4% 此举是高考招生改革很好的尝试,更强调录取方式多样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很好的体现 质疑型 59.7% 未体现公平性,对偏才,怪才作用不大,故违背了原始意义,改革作用不大,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主动性和违规空隙 观望型 6.9% 有利有弊,看其后如何发展 具体的参考文件: 1,“中美高校录取推荐...(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走访,分区域问卷,人员介绍,个别访谈,文献检索,期刊资料收集,数据统计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本文主要梳理和分析中国历史上的录取推荐制,美国大学所施行的录取方式中的推荐制度,以及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所做的改革尝试。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结合媒体上各阶层的意见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录取制度特别是推荐制度存在着的问题,并得出相关启示。 在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中,有以下方面的研究: (1)有的课题文章主要针对于中美两国教育制度的比较,如冯生尧,谢瑶妮《美国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