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给“蚁族”的青春梦想安一个家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文对江浙沪“蚁族”生存状态特别是居住现状进行深入调研;结合长三角地区住房市场和国家扩大住房保障的政策背景,从社会稳定和多元化人才需求的角度,分析将“蚁族”纳入住房保障范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宁波市为例,提出以“资产证券化”为融资手段,以BOT模型和服务型政府为基础,“政府发起,民间资本融资,公共机构运行”三方合作的经济租赁房模式来解决夹心层“蚁族”住房问题,并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及模式推广。
详细介绍:
研究目的: 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长三角地区的主要城市就业,以期得到更好的发展。然而昂贵的房价使新毕业的大学生面临严峻的住房问题,收入增长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房价的上涨速度。住房问题不仅影响其毕业初期的几年,甚至其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我国虽自1999年起陆续出台了诸多住房保障体制方面的政策,但此类人群按照现行政策,既不符合享受廉租住房的标准,又不具备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条件,更买不起商品房,处于住房保障的“夹心层”。 高昂的房价和租金催生了“蚁族”这样一种群体,学者廉思将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称为“蚁族”,本文研究的“蚁族”范围有所扩大,指毕业5年以内,收入水平较低,非本地户口且家庭没有经济实力资助其在工作城市的购房首付,只能租住在房租低廉的郊区的大学新毕业生。 本研究之前,全国大部分社会保障体制分析的模型将研究重点放在农民工等相关主体,而与农民工生活质量类似、收入处于弱势的“蚁族”人群却鲜有人结合他们的生存现状和实际生活特征提供足够的关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想法。因此本研究将给予此人群以更高的关注度,结合他们的生存现状,对目前我国住房保障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本研究的目的即运用住房保障、经济学和管理学相关理论,深入了解和分析“蚁族”群体的住房方面的生存现状,认识和探讨城市“夹心层”的住房保障模式的内在规律,客观评价目前我国针对大学新毕业生住房保障的政策、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和已实施改革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长三角地区实际情况以及所处国内外环境,从“蚁族”人群视角,提出面向“蚁族”群体的经济租赁房制度发展模式及其具体实施建议。 基本思路: 本研究从“蚁族”人群视角出发,在上海、杭州、宁波、南京、苏州等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实地调研和查阅大量新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长三角地区“蚁族”人群的收入、居住条件的现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结合长三角城市的住房市场情况、人才需求深入分析“蚁族”住房困难的严重性和解决的迫切性。本文重点以宁波市为例,结合国内外住房保障的先进理论、经验和宁波市的实际情况,认为将“蚁族”人群纳入住房保障范围是必要且可行的,构建了一个政府发起、企业参与投资、公共机构运营的三方合作的经济租赁房模式,并对此模式从政策背景、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可行性分析。

作品图片

  • 给“蚁族”的青春梦想安一个家
  • 给“蚁族”的青春梦想安一个家
  • 给“蚁族”的青春梦想安一个家
  • 给“蚁族”的青春梦想安一个家
  • 给“蚁族”的青春梦想安一个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研究目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蚁族”群体的住房现状,客观评价目前我国针对大学新毕业生住房保障的政策、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面向“蚁族”群体的经济租赁房制度发展模式及其具体实施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建立在充分的实地调查、网络问卷、专家访问与大量新闻、文件、文献资料阅读的基础上,真实可靠。 以“蚁族”人群为视角,打破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研究对象的常规,符合目前住房政策研究趋势。 以BOT模型及服务性政府为构建方案的基础,将方案的政策背景、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估,从政府职能、市场机制、保障供应体系、管理机制、金融政策、法律政策等各个方面完善保障模式。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作品提出了针对“蚁族”人群的保障房建设的具体模式,并进行了详细的可行性分析,以期为相关政府部门出台有关政策提供参考。对制定宁波市乃至长三角地区住房保障政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推动宁波市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借鉴意义,并有助深化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理论研究。

作品摘要

以“蚁族”为代表的大学新毕业生存在严重阶段性住房困难,属于住房保障的“夹心层”。本文对江浙沪三省(市) “蚁族”群体生存状态特别是居住现状进行深入调研;结合长三角地区住房市场情况和国家扩大住房保障的政策背景,从社会稳定和多元化人才需求的角度,分析将“蚁族”纳入住房保障范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以宁波市为例,提出以“资产证券化”为融资手段,以BOT模型和服务型政府为基础,“政府发起,民间资本融资,公共机构运行”三方合作的经济租赁房模式来解决夹心层“蚁族”住房问题,并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及模式推广介绍。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暂无

参考文献

1、刘超奇. 公共租赁住房模式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08 2、刘颖. 中国廉租住房制度创新的经济学分析[D]. 四川大学,2006 3、李国敏.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房地产投资风险决策研究[J]. 项目管理技术 , 2006,(08) 4、陈怡. 住房保障金融支持政策的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J].中国房地产,2010,(01) 5、赵永新, 黄小彪.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对策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 2009,(13) 6、陈劲松. 公共住房浪潮——国际模式与中国安居工程的对比研究[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7、姚玲珍. 中国公共住房政策模式研究[M].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8、姚玲珍,韩国栋. 构建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上海新型住房保障体系[J]. 人才开发,2010(04) 9、浙江省统计局投资处课题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政策研究[J]. 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03) 10、魏丽艳,陈林.政府主导梯级住房保障的理论与实践——以厦门市保障性住房新政为例[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04)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集体组织、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蚁族的特点 (一)住房现状 蚁族群体陷入了三个困境:恶劣的居住环境、影响到父母的养老生活、处于被双排斥的“夹心层” (李艳华,2010.6)。而他们住房问题的有效解决能够带来重大的社会效应,推动经济的发展。而曹易、石超明、陈园(2010.7)也指出:当代毕业大学生居住水平低,生活环境的窘迫。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受经济能力的局限,居住方式以租房为主;居住面积狭小,未达到30㎡的人均居住面积;住房满意度低。 (二)住房问题解决的必要性 学者曹易、石超明、陈园(2010.7)提到解决大学毕业生住房保障问题的必要性,即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尽快融入社会、创造价值;有利于地区人才资源积累,促进地区发展;有利于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另外,李艳华(2010.6)指出解决毕业大学生住房保障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一、留住对城市未来发展有利的人才,并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二、保护高等教育的人才资本,避免人才的流失。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威胁。四、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合理发展。因此我们要准确地认识到改善蚁族居住环境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保障性住房的建造问题 农工党中央(2010.4)在其论文中提出要改革住房制度,建立三三制住房制度,即要同时满足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家庭即全体国民的住房需求。在当前的背景下,他们建议建立第三种能够满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公共住房制度(包括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即准市场化的平价住房制度。其论文中虽指出了当前住房保障政策中保障对象里的空缺,但是他们提出的房改计划的对象是城镇人口,忽略了蚁族这一群体的重要性。新毕业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社会各界应该关注他们存在的短暂住房困难。 此外,他们提出的方案中还是具有可借鉴的地方。首先各方合作的基本框架(政府划拨方式供地, 由国有独资住房投资有限公司、 非营利公益性建房机构和建筑开发商共同参与。)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这样的共赢方案不需要政府增加投入,不会减少正常的土地财政收入,也不会给商品住房市场带来太大冲击。其次是“四定两竞”招标,即 “定地价、 定建房标准、 定税费率、 定5%利润率, 竞房价、 竞建设方案, 综合打分高者得” ,这种公共住房供地招标方式在保障性住房的建造方面起到了监督的作用,也在经济效益方面促进了其住房保障方案的可行性。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