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大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研究
小类:
教育
简介:
本研究的主要特色是力图通过文献分析、理论研究、调查分析、深度访谈等方法,调查、分析大学生挫折心理的类型、主要特点、形成原因及挫折心理的行为表现,并从中观层面入手寻找抗挫折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提升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有效应对措施,弥补以前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缺乏心理学相关理论支持的缺陷,为有效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
详细介绍:
本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挫折理论和研究,设计和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收集、概括和总结大学生挫折的感受程度、集合整理挫折影响因素,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方面分析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构建大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理论结构模型,考察大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发展特点。最后提出加强与改进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具体途径: 1、加强“三观”教育,提高大学生抗挫折的自觉性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抗挫折的心理素质 3、加强社会实践教育提高大学生抗挫折的社会实践能力 4、加强“三位一体”建设,营造大学生抗挫折的良好氛围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研究的目的:1.为分析大学生挫折心理的产生和消除提供心理学理论的支持。2.为大学生挫折教育途径的有效性提供理论性解释。3.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应对挫折教育的理论体系。 基本思路: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考察大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发展特点,总结现状,提出可行性教育建议,促使大学生更好地具备完善的性格,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受挫能力,为其心理素质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国内对于大学生挫折心理问题的研究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对于提高大学生受挫能力的具体方法、对策还缺乏系统、深入的探讨和论述。本研究力图通过文献分析、理论研究、调查分析、深度访谈等方法,调查、分析大学生挫折心理的类型、主要特点、形成原因及挫折心理的行为表现,提升大学生受挫力的有效应对措施,弥补以前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缺乏心理学相关理论支持的缺陷,为有效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高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的大学生将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能否身心健康成长,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大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问题已愈来愈引起人们关注,许多高等院校专门开设挫折教育课程、心理咨询室来解决大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问题。因此,本研究着力于探讨大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提出可行性教育实施方案,具有十分重要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摘要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急剧变革的年代,又恰逢自身心理迅速走向成熟的时期。他们面临适应新环境、经济负担加重、学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职业选择艰难等全方面的心理适应问题。不少大学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差,抗挫折能力低,一旦遭遇挫折,往往产生紧张、焦虑、悲观的情绪,严重者甚至产生心理失常,乃至走向自杀的道路,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提高大学生抗挫折的心理素质,增强其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和重要的任务。 本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挫折理论和研究,设计和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收集和总结大学生挫折的感受程度、集合整理挫折影响因素,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方面分析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构建大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理论结构模型,考察大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发展特点。最后提出加强与改进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具体途径: 1.加强“三观”教育,提高大学生抗挫折的自觉性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抗挫折的心理素质 3.加强社会实践教育提高大学生抗挫折的社会实践能力 4.加强“三位一体”建设,营造大学生抗挫折的良好氛围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曾在2010年桂林医学院开展的第六届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张旭东,车文博著.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陶国富,王祥兴主编.大学生挫折心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调查方式

1、资料收集:整理相关材料,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收集有效数据信息。 2、调查走访:问卷调查、追踪调查、走访。 3、分析研究:亲临实践,个别交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国外挫折心理研究现状 1、挫折——攻击假说 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J•多拉德和N•米勒等在《挫折与攻击》一书中提出攻击行为的产生总是以某种形式的挫折存在为先决条件。 2、挫折——倒退假说 与挫折——攻击假说相对,该假说是指个体以退缩式反应来适应挫折境遇。其主要表现为冷漠、幻想、退化、受暗示性等行为。 3、挫折——固执假说 即是指个体遭受挫折后反复进行某种无效的动作。心理学家隋勒的研究表明。 美国《哲学百科全书》强调认知因素,尤其是理性在选择和决定中的作用。国际心理学联合会编辑出版的《心理学百科全书》(1984)从心理学角度认为,挫折教育应始终遵循正面教育。相关的专著有:美国亚佰拉罕•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论》(1999)。荷兰弗兰斯•F•范富格特的《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2001)。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1998)等。 综上所述,国外相关研究大多是以挫折产生的原因作为重点,认为担任教育任务的主体应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 二、国内挫折心理研究现状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王充在《论衡》中曰:“凡人之有喜怒也,有求得与不得。得之喜,不得则怒。喜则施恩而为福,怒则发怒而为祸”;范仲淹在《岳阳楼一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这些都折射着我国古代哲学理论的光辉。 在近现代我国心理学家主要是在引进、翻译、消化西方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由李海州、边和平主编的《挫折教育论》开创了我国挫折教育研究的先河。 研究的内容一是关于挫折存在的客观性。如:黄学归《挫折与人生》(1999),若木《感谢失败》(2006);二是关于挫折的产生原因,特点。如:黄庭希《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1999),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挫折心理》(2006);三是关于挫折教育的本质、原则。如:赵青山《创造教育与挫折教育》(1999),陈选华《挫折教育引论》(2006);四是关于挫折教育的具体对策。如:胡启先《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1999),李平收《青年战胜挫折能力训练教程》 (2002),张旭东《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2005),柏淘《战胜挫折——能力提升训练》(2007)。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