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红段子”为何“红”起来 ——从“红段子”看先进文化传播创新
小类:
哲学
简介:
“红段子”作为先进文化的一种时代表现,既可以是几句文字,也可以是一节音乐、一张图片或一段视频,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不仅彰显主流文化,不断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容,更折射社会发展新成就,引领人民新生活。
详细介绍:
“红段子”作为当下先进文化传播的创新表现,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具有独特地位、扮演重要角色。在“红段子”“红”起来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红段子之所以能广为传诵,根本在于其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而这种基础的建立则源于对社会思潮的精准把握。当前,红段子的开启和推动主要来自作为公共权力部门的政府与移动通信及网络运行商。这样一种自上而下通过技术上的绝对优势地位展开和形成的文化现象,有着较为明显的外力作用痕迹。引领或占领舆论,不能仅靠媒介技术的支撑或传播数量的扩充,传播内容本身是否对受众具有吸引力和共鸣感至关重要。必须意识到,真正使红段子“一传十,十传百”并深入人心的,是段子本身承载的沉沉民意。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作为一种新兴文化现象,“红段子”从诞生之日起即发展迅猛,引起大众的广泛兴趣与热情参与。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分析“红段子”的起源、发展与特征入手,解析其兴起的时代背景,总结其价值体现,指明为先进文化传播在内容、手段及形式上的创新提供的有益借鉴。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体现于对“红段子”现象的产生、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展开辩证思考,得出对先进文化传播的启示。以文案法为主要研究手段,辅以深度访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选题较新且目前有关“红段子”对先进文化传播启示的研究成果尚极少。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是对当今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文化现象——“红段子”的探究,贴近社会实际。同时,以此研究得出对先进文化传播的启示。研究结论对文化传播研究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对相关部门及其工作者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及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在“段子”基础上形成、伴随手机、网络等新媒体以短信形式进行传播,“红段子”从诞生之日起即发展迅猛,引起大众的广泛兴趣与热情参与。作为一种新兴文化现象,“红段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注入了时代活力。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分析“红段子”的起源、发展与特征入手,解析其兴起的时代背景,总结其价值体现,升华其实践意义,指明为先进文化传播在内容、手段及形式上的创新提供的有益借鉴。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检索目录: [1]佚名.红段子[EB/OL]/view/1088107.htm [2]〔清〕杜文澜.《古谣谚·凡例》[M].中华书局,1958:4 [3]刘雯.论“红段子”的价值及其传播[J].新闻界,2010(5):54 [4]佚名.“红段子”的精神力量[J].家庭科学,2010(6):50-51 [5]张悦.“红段子”围剿“黄段子”[J].教师博览,2006(10):30 [6]胡占凡.在“红段子现象”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电视,2010(3):35 [7]姚瑞林.手机短信传播中的“红段子”现象分析[J].文艺生活,2009(3):22 [8]许振波.创新传播形式,弘扬先进文化[J].宜春学院学报, 2010(6):121 [9]佚名.十七大报告解读: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EB/OL]. [10]计健.热心社区文艺的音乐人[N].淮河晨刊,2007-03-28

调查方式

个别交谈、书报刊物、统计报表 、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有关“红段子”研究的理论成果已有一些,但主要集中于描述及背景介绍,关于探讨“红段子”成因及普及因素的成果较少。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