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循着《四季》的旋律,走进柴科夫斯基的精神世界
小类:
哲学
简介: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目的是通过作品技术层面的分析,对《四季》的艺术价值有进一步的认识,并由此领略柴科夫斯基乃至俄罗斯19世纪民族音乐的精神内涵。
详细介绍:
1、从《四季》看柴科夫斯基音乐的民族性: 首先,“强力集团”作曲家都生活在19世纪60年代废除农奴制前后俄国社会运动高涨的环境中,他们在世界观和艺术观赏都受到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他们的音乐都立志继承和发扬俄罗斯优良的传统,为了推进俄国音乐的发展为目的。在创作手法和表达乐曲内涵上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所体现的是:从旋律上来说,我们从“强力集团”作曲家的音乐中能够很直观的感受到他们对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热爱,对爱国情感方式上的表达。而相对柴科夫斯基而言,他的创作范畴就比较宽泛了,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形式上,都显示出民族精神与西欧音乐形式融合的一面,在音乐创作上,他更多吸取了俄国城市民间音乐的音调和借鉴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成果。也许这导致了他的音乐在风格上与“强力集团”的本土化之间形成了差异。也正是这种差异也导致当时有人批评他是“西欧派”。而作为俄罗斯音乐的局外人来说,我认为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是具有鲜明、浓郁的俄罗斯色彩的。其次,“强力集团”作曲家当中除了巴拉基列夫一个人是职业作曲家外,其余的四个人都没有受过专业音乐的学习。柴科夫斯基与他们不同,他是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的首届学生,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因此,二者在音乐创作的风格上也有很大不同的特点,相对来说比较精致,完美。在表现出民族性的同时也体现出了非同寻常的专业素养。再次,当时的“强力集团”某些成员对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抱排斥和偏见的态度,尤其是居伊,他强烈的抨击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是“西欧派”,不走民族音乐道路。今天看来并不正确,这可能也与当时的音乐界的争论有关。 2、从《四季》看柴科夫斯基的诗人气质: 虽然在《四季》中,诗人气质表现得不如他的交响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弗朗切斯卡》、第六交响曲“悲怆”那么鲜明,但也还是可以隐隐觉察到。有学者把柴科夫斯基的悲情气质归结为其自身的原因,如他家人的精神病史、他本人不被当时社会接受的同性恋问题、婚姻失败等等,因为这些原因,才使他极具多愁善感的天性。我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在我看来,柴科夫斯基的悲情气质,是俄罗斯民族悲情气质的集中体现。这种悲情的诗人情感跟他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关系。首先,俄罗斯地广人稀,冬季极为漫长,厚厚覆盖的白雪造成不同地区、村落之间交流的困难,使人们在一年中很长时间里,封闭在一个相对孤立的环境中。这种压抑的自然环境,会使俄罗斯人具有悲情气质,一方面容易狂放、粗暴,另一方面也会多愁善感、脆弱和悲观。另外,在俄罗斯史上,俄罗斯民族属于东斯拉夫民族的一个分支,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具有能歌善舞的传统,而这些传统都大部分是属于俄罗斯民族宗教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在音乐上,自古就有虔诚、优美和抒情的特点。政治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长期的沙皇独裁和政治压迫致使人民的生活苦难而深重。其次,我们在来看柴科夫斯基反映他诗人气质的另外一个方面。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下半叶,俄国启蒙思潮出现,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进步发展。出身于平民的知识分子开始领导思想界,哲学思潮此起彼伏。知识分子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越来越大。民族觉醒和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必然要反映在艺术中并对艺术提出新的要求。艺术也不负所望,在觉醒后崛起,在艰难困苦中成长壮大。以鼓吹民主进步、反映改革后社会生活为特征的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人才辈出。出生在平民知识分子家庭的柴科夫斯基,不仅在生活中熟悉了民间音乐,同时也得到了较好的艺术熏陶,他自幼熟悉俄国和欧洲著名作曲家的音乐,并热爱文学,从他的大量音乐中我们都能体会到他的诗人气质。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目的是通过作品技术层面的分析,对《四季》的艺术价值有进一步的认识,并由此领略柴科夫斯基乃至俄罗斯19世纪民族音乐的精神内涵。文章结构为:一、《四季》创作背景及概况;二、作品分析;三、音乐的精神内涵;四、结语。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文采用的是音乐学分析方法,即一方面对作品进行技术分析,另一方面对作品进行时代精神、作曲家思想的观照,由此获得对作品的审美特色及历史价值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国内对柴可夫斯基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交响曲、歌剧、舞剧等大型作品中。本文选择了他的一部钢琴套曲,希望由此为路径,加深对柴科夫斯基的民族情怀与他的诗人气质的认识,同时扩展对19世纪俄罗斯民族主义音乐的发展状况的认识。

作品摘要

1、从《四季》看柴科夫斯基音乐的民族性:首先从旋律上来说“强力集团”作曲家的音乐中能够很直观的感受到他们对爱国情感方式上的表达。而相对柴科夫斯基而言,他更多吸取了俄国城市民间音乐的音调和借鉴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成果。其次,柴科夫斯基毕业于彼得堡音乐学院是经过专业训练的。相对来说比较精致完美。在表现出民族性的同时也体现出了非同寻常的专业素养。 2、从《四季》看柴科夫斯基的诗人气质:虽然在《四季》中,诗人气质表现得不如他的交响序曲那么鲜明,但也还是可以隐隐觉察到。在我看来,首先,俄罗斯地广人稀,冬季极为漫长,厚厚覆盖的白雪造成不同地区、村落之间交流的困难使人们在一年中很长时间里封闭在一个相对孤立的环境中。这种压抑的自然环境会使俄罗斯人具有悲情气质。另外,俄罗斯民族自古以来具有能歌善舞的传统,因此在音乐上自古就有虔诚、优美和抒情的特点。其次,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下半叶,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进步发展。出生在平民知识分子家庭的柴科夫斯基,他自幼熟悉俄国和欧洲著名作曲家的音乐热爱文学,从他的大量音乐中我们都能体会到他的诗人气质。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C.波汶、B.冯•梅克编《我的音乐生活—柴科夫斯基与梅克夫人通讯集》[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3月第1版。 【2】【德】克劳斯•曼 著 姜丽译《悲情柴科夫斯基》 [M]《山东书报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3】张洪模编著 叶廷芳主编《柴科夫斯基》 [M]《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8年3月第1版 【4】杨燕迪《音乐作品的诠释学分析与文化性解读》—肖邦《第一即兴曲》作品29的个案研究,[J]《音乐艺术》2009年第1期。 【5】陈声钢《柴科夫斯基的<四季>》[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2年第3期。

调查方式

书报刊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对于柴科夫斯基的《四季》,国内已有一些相关文章,但大部分都是有从音乐欣赏的角度来介绍的,也有是专门对这部钢琴套曲来进行作曲技术理论分析的,还有是针对钢琴演奏方面进行论述的,例如: 陈声钢《柴科夫斯基的<四季>》[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2年第3期; 李艺《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四季的和声分析》[J]《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应佳《谈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的教学》[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版)》等。 本文是以音乐学分析手法对这套作品进行研究。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