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基于全面创新管理的视角,对中小企业战略性突围的调查与研究--以浙江省传统制造业为例
小类:
管理
简介:
近以来,世界经济变化莫测,金融危机余波未退。党的十七大与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我省中小企业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6名团队成员,走访10个县市,107次深入访谈,2000小时调查研究,512名受访对象,86家企业,以“全面创新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调研访谈实际情况,发展出“资源-能力-绩效”(RCP)机制模型,勾画突围路线图。在这转型的关键时刻,我们行走在企业的前沿。
详细介绍:
近几年,全球经济金融整体环境变化莫测,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经济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国内企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内外环境的改变和不稳定,使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凸显。通过整理、审视和反思浙江省传统制造业中小型企业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发现影响企业发展的不仅是技术创新瓶颈,还有文化、管理、组织等要素,为实现企业在当今复杂局势下的战略性突围,我们急需把问题纳入全面创新管理的框架当中。 我们的研究着眼区域战略发展,立足现实热点问题,6名团队成员,走访10个县市,107次深入访谈,2000小时调查研究,512名受访对象,86家企业,综合问卷调研、访谈调研和案例分析,指出现阶段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全面创新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揭示技术创新能力和文化创新能力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关键要素,以及关键要素与其他要素的协同作用关系;提出企业“资源-能力-绩效”(RCP)概念模型以反映企业发展与转变机理,并最终为企业战略性突围勾画路线图。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近年来,全球经济环境变化莫测,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迫在眉睫,内外环境的改变和不稳定,使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凸显。通过揭示并分析浙江省传统制造业中小型企业当下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我们大胆提出,中小企业需要一场战略性突围!我们的研究分三步走:1、以“全面创新管理”为理论基础; 2、通过进一步研究,提出新的“资源-能力-绩效”机制;3、深入研究成功案例,为企业战略性突围勾画路线图。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本次项目调查以问卷及访谈多种形式开展,广泛深入地收集信息并通过相关数据处理工具,运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得出结果。先进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迫在眉睫,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建设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独特之处:(1)以“全面创新管理”的新视角、新方法、新立场进行研究,并突出 “战略性突围”。(2)创造性地提出了“资源-能力-绩效”的机制模型。(3)提出战略性突围路线图,有指导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作为浙江工业的主体,已成为推动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我国中小企业近年来迅猛发展,规模和发展程度都处在全国前列。通过分析这些企业现存问题,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可以帮助它们做出改变,更好地发展,在促进经济、扩大就业等领域做出更大贡献,使“中国创造”代替“中国制造”成为指导我国中小型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针,更好地完成党和国家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作品摘要

近几年,全球经济金融整体环境变化莫测,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经济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国内企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内外环境的改变和不稳定,使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凸显。通过整理、审视和反思浙江省传统制造业中小型企业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发现影响企业发展的不仅是技术创新瓶颈,还有文化、管理、组织等要素,为实现企业在当今复杂局势下的战略性突围,我们急需把问题纳入全面创新管理的框架当中。 我们的研究着眼区域战略发展,立足现实热点问题,6名团队成员,走访10个县市,107次深入访谈,2000小时调查研究,512名受访对象,86家企业,综合问卷调研、访谈调研和案例分析,指出现阶段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全面创新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文化创新能力是影响创新绩效的关键要素,以关键要素与其他要素的协同作用关系;提出企业“资源-能力-绩效”(RCP)概念模型以反映企业发展与转变机理,并最终为企业战略性突围勾画路线图。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作品获得浙江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一等奖 作品获得2011年浙江省科技创新活动(新苗人才计划)立项。 作品获得2011年浙江大学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复赛哲学社会科学类二等奖

参考文献

[1] 许庆瑞,全面创新管理——理论与实践,[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孙东川, 林福永. 系统工程与管理科学研究[M].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3] 孙东川, 林福永. 系统工程引论[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4] (美)Naughton Barry. 经济圈——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经济和科技[M ]. 贾宗谊, 贾志天译.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9. [5] 钱学森. 创建系统学[M]. 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66-68, 304-306 [6] 钱学森, 许国志, 王寿云. 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A]. 见: 钱学森. 论系统工程(增订本) [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7] 许国志, 顾基发, 车宏安. 系统科学[M].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 12-15, 310-319 [8]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1 卷-第4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9 [9] 陈劲,李飞,中小企业全面创新管理模式的关键维度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9年增刊,P71-81 [10] 孙东川. 系统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 宏观调控, 微观搞活[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 (1) : 42-46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图片、照片、统计报表、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国外研究:(1)生态观:Dundon(2002)认为,企业创新应是一个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一个过于同质化的组织,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Gundling认为,3M公司之所以能激发和提高全体员工的创新能量,是培养了一个多种新因素相互促进的总体创新生态环境。(2)系统观:Dooley(2000)提出了系统创新管理(systems innovation management)的思想,并认为系统创新有5个杠杆:组织与领导、战略与绩效、授权与分组、再造与改进、学习与沟通。 (3)用户、供应商:Von Hippel (1988)在Success of Innovation一书中,强调了用户的重要性,提出了“领先用户”的概念。二、国内研究:全面创新管理:许庆瑞(2003)根据当前市场环境的特点,初步建立并分析以价值增加与创造为目标,以战略为主导,全要素、全员、全时空“三全”协同创新的立体创新模型——全面创新管理(TIM)的创新管理新范式。 陈劲(2009)将企业的全面创新比作企业的“第六项修炼”,将全面创新模型归纳为“纵横论”,横向是研发、制造、销售整合,纵向管理需要战略、组织、资源和文化(制度)的匹配设计。 陈劲教授(2009)结合我国及浙江省中小企业创新实践问题的研究,提出中小企业创新管理模式的框架应充分体现文化(culture)创新能力、技术(technology)创新能力和管理(management)创新能力这三个关键维度,由此构建了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构建的概念模型(TIM-CTM)。 三、概述:(1)20世纪40~50年代,主要观点:个体、单个创新线性、内源的创新过程创新成功因素;代表性研究或学者:(Marquis 1969)(Rothwell 1974)(Freeman 1974);理论基础:牛顿经典理论机械观;解决的实际问题:新技术发展与个体的创造性。(2)20世纪80~90年代,链式、耦合过程模型、组合创新、集成创新、系统创新;(许庆瑞 1996)(郭斌 1997)(陈劲 2000)(吴晓波 1990)(Ling Su Kim 1995);系统观、非线性科学、复杂性理论;技术创新的系统性与非技术因素的协同作用。(3)21世纪,全面创新;(许庆瑞 2001 2002);生态系统观、复杂性理论;创新作为社会过程和电子化网络环境下创新主体的人的互动关系。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