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的内涵及特质
小类:
哲学
简介:
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是培养君子的,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代代知识分子构建的以“仁”为旨归的历时态知识体系,通过自我修身为齐家、治国、平天下奠定人格基础,通过践行中庸之道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其特质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勾勒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仁者爱人的交往观在社会生活中建立了充满温情的人伦秩序。他们共同指向可持续发展之道,以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
详细介绍:
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的哲学依据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从“知天”、“知人”、“事亲”到“修身”,进而实现“仁”。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这一命题和作为学科的人学、人生哲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三者都是对人的存在的阐释,研究对象都是现实的、具体的人,但研究角度、层面,研究路径是不同的。儒家人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最深层、人们社会生活最重要的内蕴或制约因素,对它的历史文脉的梳理就是对文化发源地的指认,对民族精神家园的守护。其特质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的交往观与和谐共生的发展观。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1.作品撰写的目的就是阐述作为社会群体的中国人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把握中国人核心的精神属性。 2.作品的基本思路就是在与马克思主义人学、人生哲学的比较中明确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的概念,进而阐明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的特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的交往观与和谐共生的发展观。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作品的科学性在于从文化角度阐释了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富有时代意义的解读。因为文化是历史地凝结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象血脉一样,熔铸在总体性文明的各个层面中,自发地左右着人的各种生存活动。 2.作品的独特性在于首次提出了“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的概念,并进行了科学阐释,还明确了其特质。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是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是中国先进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发挥其推动作用,排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二是有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技术推进了社会历史的发展,但也带来了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等负面影响。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恰能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仁者爱人的交往观中实现自然、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作品摘要

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阐述的是作为社会群体的中国人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把握中国人核心的精神属性。它是培养君子的,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代代知识分子构建的以“仁”为旨归的历时态知识体系,通过自我修身为齐家、治国、平天下奠定人格基础,通过践行中庸之道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勾勒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仁者爱人的交往观在社会生活中建立了充满温情的人伦秩序。他们共同指向可持续发展之道,以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的内涵及特质[J].学术交流,2010,(11):44—48;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应处理好几个关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171—173,并获黑龙江省高校“基础”课教学研究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3.主体间性德育的基本内涵及价值取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6):22—24; 4.试述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的当代价值[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2):72—7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5. [2] 韩庆祥.思想是时代的声音[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129. [3] 韩庆祥.思想是时代的声音[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132. [4] 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人自身现代化的文化透视[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51. [5] 张岱年.文化与哲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15. [6]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0. [7]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18.

调查方式

调查方式主要是专家访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内学术界关于儒家文化的研究成果很多,主要集中在儒家人文精神方面:一是从一般意义上探讨儒家人文精神的内涵及现代意义;二是儒家人文精神的现代教育价值、包括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等;三是探究儒家人文精神在和谐中国与世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对于儒家人文化的研究却刚刚进入学者和学术研究的视野。经文献检索,关于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的学术专著只有1部(《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研究》,38万字,刘忠孝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有3篇,作者都是本选题的负责人刘忠孝,《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及其当代价值》,刊于《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3月10日第8版,《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的当代价值》,载于《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国外学界非常重视儒家文化的研究,代表性学者的主要见解如下:英国学者汤因比曾指出,人类已经掌握了可以毁灭自己的高度技术文明手段,同时又处于极端对立的政治意识形态的营垒,最需要的精神就是中国文明的精髓——和谐。美国的狄百瑞指出:儒家的长处即是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视各方面相协调的价值准则,它可以维持一个有序的环境,以稳定和安全来使事业兴旺,这些准则贯穿于不同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法国著名哲学家施韦兹在对西方人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进行反思时,对中国孔子、孟子等儒家文化追求天人关系的和谐一致,并在生活中证实与它合一的存在表示由衷的敬佩与赞赏。他认为,这种哲学以奇迹般深刻的直觉思维体现了人类最高的生态智慧,称赞它“伦理地肯定了世界和人生”,是“最丰富和无所不包的哲学”。日本学者沟口雄三主张,应将中国思想中作为深厚的传统而积蓄下来的仁爱、调和、大同等道德原理作为人类的文化遗产向全世界展示出来。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有关中华传统儒家人文化研究的有关文章和著作。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