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罗时江人工生态湿地建设有效性评估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生命科学
- 大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简介:
- 本项目通过对罗时江人工生态湿地及其附近的永安江入海口天然湿地和西闸河入海口天然湿地的两栖动物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各项数据,以两栖动物为例对罗时江人工生态湿地进行有效性评估,分析人工湿地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 详细介绍:
- 本项目2010年7月至12月,为对罗时江人工生态建设湿地进行有效性评估,运用样线法对罗时江人工生态湿地及其附近两天然湿地的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辅以访问法,记录调查区域两栖动物种类和数量,运用相似系数和G-F多样性指数以及物种密度指标进行分析,以此评估罗时江人工生态湿地建设的有效性,对当地两栖动物资源有没有起到维护作用。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为对罗时江人工生态湿地的建设进行有效性评估,探讨罗时江人工生态湿地的建设对当地两栖动物资源有没有起到维护作用,采用样线法辅以访问法对调查区域的两栖动物物种数和数量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各项数据,运用相似系数和G-F多样性指数以及物种密度指标结合调查区域的植被类型来进行综合分析。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两栖动物由于其自身构造的限制,如果水质发生变化,两栖动物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因此,本调查选取两栖动物作为罗时江人工生态湿地建设有效性评估的生态指标,有望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目前国内外湿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关于人工湿地建设有效性评估方面的研究甚少,大理市苍山洱海地区两栖动物研究目前也未曾有人涉及。因此,对罗时江人工生态建设湿地进行的湿地建设有效性评估调查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一定的创新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项目对罗时江人工生态湿地进行有效性评估为大理苍山洱海之间两栖动物调查的起始,研究结果可为罗时江人工生态湿地的建设和维护以及今后的设计和建设中维持生态湿地生物多样性提供一定的调查数据和理论参考,它既补充了云南省两栖动物资源研究数据。同时,通过该项目了解罗时江人工生态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现况,完善了大理苍山洱海地区两栖动物资源数据,以期为该地区湿地的两栖动物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等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学术论文摘要
- 无
获奖情况
- 无
鉴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无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它具有强大的净化污水能力,有利于沉积物沉降,水中污染物也可以通过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转换被储存、沉积、分解或转化,使污染物消失或浓度降低。湿地还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支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因此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人工湿地是一种人为地将基质、微生物和植物按一定方式配置而成的复合生态系统。这个独特的动植物复合生态系统不仅能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同时通过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促进绿色植物生长并使其增产,实现废水的资源化。 湿地生态系统监测和评价的生物指标中以高等动物作为评价指标的应用不多。湿地依赖水而存在,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两栖动物的分布种类和数量,用水质的好坏作为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指标也具有较强的科学依据。 而两栖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栖类种群数量的变化将对其他的生物有机体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两栖动物的生活史既包括水体生活阶段又包括陆地生活阶段,加上它们的高渗透性皮肤以及没有壳和羊膜覆盖的卵,使两栖类种群对环境的改变特别敏感,因此用两栖类作为湿地有效性评估的一项指标,有望取得良好的效果。 洱海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的苍山东麓,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地处东经100o05′-100o17′,北纬25o36′-25o58′,湖面正常水位为1974.00m,湖面面积为249.3km2,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7℃,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2.3℃,年平均降水量1018.4mm,北承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蓄水量约29.5亿立方米,给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条件。 自1992年我国加入国际《湿地公约》以来,湿地研究特别是湿地动物的研究已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在国内外湿地生态系统研究中人工湿地的构建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已成为该领域的热点方向,但进行的主要是人工湿地对水质净化作用、人工湿地内植被群落的配置以及人工湿地生态价值和成本评估的探讨,关于人工湿地建设有效性评估方面的研究甚少。因此,2010年7月至12月我们围绕罗时江人工生态建设湿地进行的人工湿地建设有效性评估调查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研究结果弥补了大理苍洱之间两栖动物资源调查空白,也可为人工湿地的设计和建设在维持湿地两栖动物多样性方面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