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的经济学效用分析——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文以微观经济学为分析工具,结合我国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现实情况,以广西财院大学生为实证对象,在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计量分析探究当代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继而采用效用论理论对该消费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做讨论,最终提出相关结论建议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详细介绍:
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作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新一代主力军,其消费倾向及消费现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在大学生消费水平不断攀高的同时,炫耀性消费如同一股暗流,在大学生中悄然兴起。 可以说,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问题不仅蕴涵着我国经济社会极为复杂的消费观念,而且体现了至改革开放后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所带来的物质文明繁盛的时代特征,更隐现出中国经济社会“拉动内需”的发展前景。因此,基于前述背景本文撰写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1、对国内外数量众多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进一步理清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动因、实质,以便更好地探究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所产生的各种影响。 2、对我国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行为,特别是广西财院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行为,给出经济学计量统计说明,且合理批判炫耀性消费给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危害,从而就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给出展望。 3、最后回归到对一般理论的总结,同时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与一般消费进行比较,建立一个以效用及其效率为核心的理论研究框架,进而促使大学生消费向一个更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型。 进而给予大学生炫耀性消费一个系统的、一般理论的经济学说明,帮助我国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提供具体的理论指导,进一步为大学生自身提供消费决策参考和依据。 本文以微观经济学为分析工具,结合我国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现实情况,以广西财院大学生为实证对象,在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计量分析探究当代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继而采用效用论理论对该消费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做讨论,最终提出相关结论建议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本文的理论假设有:(1)炫耀性消费在当代大学生中广泛存在,而炫耀性消费的后果是使效率下降。(2)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自身情况、周围环境、经济发展三者互相作用的平衡结果。(3)广西财院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现象,作为当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带来的产物,在具有自身特性的同时也具有当代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所包涵的共性,在“如何看待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1、探究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所产生的各种影响。2、对我国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行为,特别是广西财院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行为,给出经济学计量统计说明,且合理批判炫耀性消费给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危害,从而就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给出展望。3、最后回归到对一般理论的总结,同时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与一般消费进行比较,建立一个以效用及其效率为核心的理论研究框架,进而促使大学生消费向一个更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型。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调查样本抽取的随机性和调查范围的广泛性。调查采用一般分层抽样的方法,被调查学生均在调查员的解释协助下完成调查,所得调查数据真实有效。 先进性体现在本文在分析过程采用先进的科学分析方法,有针对性的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及SPS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 独特性体现在本文运用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并用经济系效用分析给予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系统的、一般理论的说明。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利于探究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合理批判炫耀性消费给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危害,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建立一个以效用及其效率为核心的理论研究框架,促使大学生消费向一个更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型。 2、丰富发展了微观经济学效用论在炫耀性消费效率方面的理论;阐明了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产生和存在的现实性和影响因素,揭示出大学生消费的发展方向,并为树立正确消费观提供具体的理论指导。

作品摘要

自新千年后,我国经济发展使物质文明日益繁盛,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消费行为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而近年在大学生中涌现出的炫耀性消费暗流更是学者们热议的话题。可以说,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现象绝非某一因素单独所致,其蕴含着我国经济社会极为复杂的各种利益机制。因此,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就显得相当必要。面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的现实复杂性,为能得出研究的一般性理论,我们应该做出系统的、一般性的关于效用的理论解说。其中,本文在总结梳理其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的现实情况,以广西财经学院为实证对象,以微观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因素及影响做出讨论,最终提出相关结论建议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最终得出结论如下:1、大学生炫耀性消费会使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受损。2、诱发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本质因素是环境因素。3、最优效率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只要炫耀性消费带来的效率损失在一定范围内就是合理的。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Aron O’Cass,Hmily McEwen.Exploring consumer status and conspicuous consumption[J].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Vol.4,1:25-39. [2] Braun,Ottmar L.& Robert,A.Wicklund.Psychological antecedents of conspicuous consump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1989, [3] Jaramillo,F.Conspicuous consumption and social segmentation[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 Theory,2003,5,(1):1-24. [4] Leibenstein,H.Bandwagon,Snob,and Veblen.Effects in the theory of consumer demand[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0,64:183-207. [5] 邓晓辉、戴俐秋.炫耀性消费理论及其最新进展.外国经济与管理[J].2005,(4):2—5. [6]刘飞. 从生产主义到消费主义:炫耀性消费研究述评[J].社会,2007,(04):136—151. [7]朱建平、殷瑞飞.SPSS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21—130. [8]黄爽、安胜利.应用SPSS软件进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1,(6):548—549. [9]吕金城、许斗斗.身份认同背后的情感与理性—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调查的社会学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2008,(4):50—55. [10]赵前、马延平.炫耀性消费的经济学效用分析[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7,(1):97—100.

调查方式

进行问卷及采访调查。采用一般分层抽样的方法,以“年级”为层,对样本进行选取。调查时间为2010年12月,被调查学生均在调查员的解释协助下完成调查,所得调查数据真实有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炫耀性消费”一词最早是由经济学家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于1899年在其著作《有闲阶级论》中提出,用来描述上层阶层和暴发户为了显示自身的财富和社会地位而过度地消费的行为。 20世纪80年代,经济学者将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引入炫耀性消费的分析当中,使其理论得到了全新的发展(邓晓辉,2005)。但一直以来,经济学界认为炫耀性消费是非理性的,这种行为“不能增加总的社会福利”(Rae,1834)。基于此,有学者提出,明晰的社会结构将带来明晰层次,人们明确知道自己的层次,而这有助于降低显示财富的动机,因此主张明晰的社会结构(Pesendorfer,1995)。20世纪中叶以后,营销学者、社会学者更是引入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方法,对炫耀性消费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他们认为炫耀性消费更重要的动机是“自我完善功能”和“寻求社会认同”(Turner 1965)。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华,“消费”也变得越来越倾向于“炫耀性”,这时所炫耀的逐渐由财富和社会地位向品味和生活方式转变,炫耀性消费也变得越来越大众化。 经济学家凡勃伦(1964)认为炫耀性消费的成因有两个:一个是歧视性对比(invidious comparison),二是金钱竞赛(pecuniary emulation)。其观点最终成为了炫耀性消费的基本理论框架。而与凡勃伦同时代的马歇尔(1890)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认为,炫耀性消费的动机是受“一种普遍而永久的欲望、一种自豪感”的驱使;之后,庇古(1920)于《福利经济学》中亦提到:拥有他们所没有是一种欲望。Morgenstern和杜森贝里(20世纪中叶)将人际关系作为首要因素引入分析框架,并最终得出结论:人们的消费行为相互影响,且具有攀附倾向。Leibenstein(1950)则将消费者对商品与劳务的需求分为“功能性需求”及“非功能需求”。市场行销专家和消费者行为学家Aron O’Cass与Hmily McEwen将炫耀性消费定义为为了提升自身形象,通过公开的消费行为让他人感知自身的身份地位的消费行为。Baudrillard( 1975)、Ewen (1988)和Mourrain (1989)认为随着商品时代的到来,炫耀性消费所强调已不再是单纯的消费者,还包括了市场及营销。Cova(1996)进一步提出,炫耀性消费是一种人际沟通方式。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