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投掷式落水自充气救生圈
小类:
机械与控制
简介:
投掷式落水自充气救生圈就是一种遇水能自动充气的新型水上救生装置。它是由液态 气瓶、折叠的外圈涂有荧光漆的环形救生圈、触发装置及牵引线等组成。遇水之前,救生圈未充气,按一定的方式折叠起来,整个装置象手榴弹大小。当装置遇水时,水将受弹簧压迫的速溶片溶化,弹簧释放能量,触动配有顶尖的固定块下滑,使得液态 气瓶被刺破, 继而释放 ,释放的气体通过软连接装置传到折叠好的救生圈当中,实现快速充气。
详细介绍:
投掷式落水自充气救生圈就是一种遇水能自动充气的新型水上救生装置。它是由液态 气瓶、折叠的外圈涂有荧光漆的环形救生圈、触发装置及牵引线等组成。遇水之前,救生圈未充气,按一定的方式折叠起来,整个装置象手榴弹大小。其触发装置的弹簧处于受压状态,储存弹性势能;当装置遇水时,水将受弹簧压迫的速溶片溶化,弹簧释放能量,触动配有顶尖的固定块下滑,使得液态 气瓶被刺破, 继而释放 ,释放的气体通过软连接装置传到折叠好的救生圈当中,实现快速充气,达到迅速救援的目的。它结构简单,体型小、重量轻,总重不超过 ,且使用简单、安全,直接投掷。为了更快速地救起落水人员,本装置还配有牵引尼龙绳供救援人员快速拉起落水人员。

作品图片

  • 投掷式落水自充气救生圈
  • 投掷式落水自充气救生圈
  • 投掷式落水自充气救生圈
  • 投掷式落水自充气救生圈
  • 投掷式落水自充气救生圈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目前使用的救生圈大多是采用泡沫塑料制成,体积大,重量重,携带不便。在实际使用时,由于重量重,投掷距离也不远。若救生圈的重量轻,则由于空气阻力和风的缘故,也投掷不远。若下水救人,则救援人员的风险也很大。如果有一种装置像手榴弹这样可以投掷,然后打开充气成一个救生圈就非常理想了。 投掷式落水自充气救生圈就是一种遇水能自动充气的新型水上救生装置。它是由贮满液态CO2的气瓶、外圈涂有荧光漆的环形气囊、触发装置及牵引线等组成。遇水之前,救生圈未充气,按一定的方式折叠起来,整个装置象手榴弹大小。其触发装置的弹簧处于受压状态,储存弹性势能;当装置遇水时,水将受弹簧压迫的速溶片溶化,弹簧释放能量,触动配有顶尖的固定块下滑,使得贮有液态CO2的高压气瓶被冲破, 继而释放CO2,释放的气体通过软连接装置传到折叠好的救生圈当中,实现快速充气,达到迅速救援的目的。它结构简单,体型小、重量轻,总重不超过 ,且使用简单、安全,直接投掷。为了更快速地救起落水人员,本装置还配有牵引尼龙绳供救援人员快速拉起落水人员。 性能指标: 1)装置落水至救生圈完全打开时间小于17秒; 2) 装置总重量不超过500克; 3) 投掷距离可达30米以上; 4) 救生圈承载重量可达60千克; 5) 总长度约25厘米; 6) 手柄直径4厘米,整体最大直径8厘米。

科学性、先进性

目前使用的救生圈大多是采用泡沫塑料制成,体积大,重量重,携带不便。即使在实际使用时,由于重量重,投掷距离也不远。而投掷式落水自充气救生圈是一种遇水能自动充气的新型水上救生装置,长度仅25厘米,手柄直径4厘米,最大直径8厘米,体积小,总重不超过 ,且使用简单、安全,直接投掷。适合家庭旅游、专业救援人员使用。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2010年,浙江省机械设计大赛获三等奖。

作品所处阶段

实验室阶段

技术转让方式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实物、产品 ■图纸 ■现场演示 ■图片 ■录像 ■样品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推广应用价值 1)该装置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适用于家庭旅游、专业救援、水上作业等场合且使用后不会造成任何环境污染; 2)整个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成本在80元以下,生产设备简单,组装方便,适合大批量生产; 3)由于投掷距离较普通救生圈远,且有绳索牵引,救生成功率较高,救援人员风险小。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使用的救生圈大多是采用泡沫塑料制成,体积大,重量重,携带不便。在实际使用时,由于重量重,投掷距离也不远。若救生圈的重量轻,则由于空气阻力和风的缘故,也投掷不远。若下水救人,则救援人员的风险也很大。如果有一种装置象手榴弹这样可以投掷,然后打开充气成一个救生圈就非常理想了。 对于上述问题,目前有以下两种解决途径: 一种途径是设计可随身携带的救生圈,平时进行水上作业或者游泳时带在身上,一旦发生意外,则由携带人员自行打开充气开关,使救生圈内的化学物质产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或者使充气气瓶开启为救生圈充气,从而达到救生的目的; 另一种途径是将救生装置存放在船上,在人员落水时紧急施救时使用。目前已见报道的大多归于两种类型:一种是在船上进行快速充气后再抛入水中进行施救。这种救生圈能解决多个落水人员施救救生问题。但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抛掷距离往往受到限制,因而只能满足近距离落水人员使用;另一种是专利文献报道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将救生圈抛入水中后,由落水人员自行打开充气装置,使救生圈充气而达到救援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需要落水人员自身就有一定的游泳技巧,否则根本不会操作这个充气装置。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