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聚乳酸纤维面料的开发及其与服装造型关系的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能源化工
- 大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简介:
- 本课题以聚乳酸纱线为原料,织出了不同组织结构、不同风格的织物,通过对这些织物的性能测试,得出数据。再通过数学建模,把抽象的数据和服装造型联系起来,使织物与服装款式设计能够更加灵活地互动。
- 详细介绍:
- 第一部分:主要对聚乳酸纤维、面料性能与服装造型的关系、聚乳酸纤维面料及其与服装造型关系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研究的目的和理论意义做了介绍; 第二部分:主要对聚乳酸面料的开发、聚乳酸纤维纯纺织物及交织织物的设计、纱线选择、织物规格设计、穿综及穿筘方式、生产工艺流程及关键技术做了详细说明; 第三部分:主要对聚乳酸纤维织物的悬垂性、透气性、渗水性、光泽性、抗折皱性、抗起毛和起球性等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 第四部分:主要通过对人工神经网络的概述、分析、模型建立、输入层与输出层的设计、隐单元数的选择、网络初始权值的选择等,实现了面料特性与服装造型的BP模型; 第五部分:对课题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主要不足进行了说明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通过研究织出以聚乳酸纤维为主,具有抗紫外线、环保等特点的新型优质高档面料,研究该面料与相应服装造型的关系,并进一步为构建纺织材料与服装之间的纽带提供新的方法。 思路:以聚乳酸纤维为原料,设计并织出风格不同的面料。然后对织物的外观、手感等服用性能进行测试研究。最后利用Matlab软件和FCM算法分别对聚乳酸纤维面料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并构建数学模型进行验证。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课题在对聚乳酸纤维原料性能分析后,参照棉织物工艺条件,对聚乳酸面料的生产工艺进行调整,并对织物性能按照标准进行测试。独特之处在于数学建模上应用了matlab数学软件和BP网络神经,代替了繁琐的计算和实验,既节约时间,又把抽象的数据反应成直观的结果。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课题意在为面料与装造型之间建立一个桥梁,使织物与服装款式设计能够更加灵活地互动。 现实意义在于为纺织面料设计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思想基础,而且可以指导服装设计、纺织产品设计,使服装与纺织的结合更加紧密。
学术论文摘要
- 本课题以聚乳酸纤维纱线为原材料,通过对纤维纱线、制造工艺的选择,以及对织物组织结构的设计,试织小样。并通过对织物小样进行悬垂性、透气性、刚柔性等性能的测试,得出实验数据。利用实验数据,运用改进后的BP神经网络,构建了聚乳酸织物性能与对应服装造型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了细致研究。研究结果的主要内容为三类,分别为纯纺缎纹、变化组织织物,纯纺平纹、斜纹织物和交织物;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类织物适合夏季女装,尤其是裙装;第二类织物适合夏季职业装,最佳造型为衬衫;第三类织物面料不适合加工成夏季贴身服装。
获奖情况
- 作品目前没有在任何机构或报刊上发表过
鉴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蒋秀翔,徐超武.聚乳酸纤维及织物的性能和应用.四川丝绸,2006(4):21~23; 2.徐超武,王雪华.聚乳酸(PLA)纤维的生产和开发应用[J].四川丝绸,2006(1):26~28; 3.刘杰,苏玉恒.聚乳酸纤维纺织品的研究与开发.中原工学院学报.2006,(2):9~ll; 4.金立国,倪如青.聚乳酸及其纤维研究开发现状.合成纤维.2003(2):25~27; 5.望月政嗣等.聚乳酸纤维—环境和谐型新一代合成纤维.合成纤维.2008(7):48~50; 6.马君志,葛红等.绿色环保纤维—聚乳酸纤维.化纤与纺织技术.2006(4):26~30; 7.邵敬党.聚乳酸(PLA)纤维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毛纺科技.2005(5):29~32; 8.谢光银.机织物设计原理.第一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5,1:121~128; 9.顾平.织物结构与设计学.第一版[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56;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些专家开始对织物结构力学性能与面料悬垂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织物的弯曲性能、剪切性能与织物的悬垂性密切相关。八十年代中期, 国内外己有研究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动态悬垂的研究上, 其中日本研究出了一项有意义的科研成果——服装的款式类型与面料力学性能的关系。 我国学者姚穆、徐军等人在研究面料悬垂性、织物风格测试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他们的重点是面料悬垂性与服装美感之间的关系。蒋晓文对服装面料的造型能力及造型技巧做了一定的探索;倪红等人通过研究发现:面料悬垂性能直接影响服装的波浪造型。此外,杨贤春、姜宇冰等人研究了服装材料与服装设计的关系;贾玺增探讨了服装与纺织面料在历史发展中的联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李艳梅、周静对织物悬垂造型能力做了研究。 总的来说,目前有关面料性能的研究较多,但对面料与服装造型关系的研究较少。而且,相关研究缺乏深度,大多是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直接经验,很少从某一特定材料的面料做深层次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