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道路通向城市: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以陕西省兴隆乡钵鱼寨村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在对钵鱼寨村进行具体考察分析时,我们以村民对于新农村建设的看法和村里实际建设情况作为切入点,科学客观的分析了该村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情况。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该村已经确立将来发展方向,面对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笔者也给出了一定的指导建议。
详细介绍:
新农村建设因是“三农”问题的一部分,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在对钵鱼寨村进行具体考察分析时,我们以村民对于新农村建设的看法和村里实际建设情况作为切入点,科学客观的分析了该村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情况。总体来说,该村在乡政府等上级单位的支持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针对该村村情,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有计划、分步骤的推进了全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广大农民在建设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使得各项政策并未能迅速的落实到位;由于资金等方面的问题,一些项目也没有按期完工;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并没有完成预定目标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团队结合该村实际情况都给出了相应的合理建议,在建设中应通过宣传和实际利民成果,充分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村里也应建立相应的监督小组来监管建设中资金的使用情况等。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该村已经确立将来发展方向,面对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笔者也给出了一定的指导建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为了更好的了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加深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了解,我们选取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钵鱼寨村作为我们的调查对象。通过实际走访调查,我们对“十一五”规划以来钵鱼寨村的建设成果以及制约该村继续发展的因素都进行了详尽的了解;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和群众意见,经过团队多次讨论,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调查研究以钵鱼寨村为目标,较为全面的反映了陕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其中覆盖了钵鱼寨村的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笔者认为本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切实的深入农村,通过群众走访及社会调查,全面客观的掌握了钵鱼寨村在新农村建设上的整体情况,并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调查研究以钵鱼寨村为目标,较为全面的反映了陕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其中覆盖了钵鱼寨村的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笔者认为本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切实的深入农村,通过群众走访及社会调查,全面客观的掌握了钵鱼寨村在新农村建设上的整体情况,并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作品摘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我们团队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兴隆乡钵鱼寨村为主体调查对象,通过走访调研、查阅资料等方式,对钵鱼寨村新农村建设中的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本文分三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陕西省新农村建设的情况;第二部分客观的反映了兴隆乡钵鱼寨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和仍存在的问题,并对显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综合的整理和分析,结合相关资料和团队的讨论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第三部分主要介绍钵鱼寨村根据“十二五”规划对自身的发展定位,结合目前城乡一体化的趋势,对钵鱼寨村城镇化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是我们团队经过实地调研,搜集和整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并参考和吸收专家学者的有关论述后撰写完成的,希望对钵鱼寨村今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帮助。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郑新立.《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6(1):11-15; [2]杨金深.《城乡经济统筹理论与策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29; [3]易宏军.《构建中国西部农村和谐社会模式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9); [4]申文清.《正确处理六个关系促进新农村科学建设》[J].河南农业,2010(3):50; [5]尹湘鹏,尹振懿.《论新型农民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64-67; [6]马浩东,李新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的综合评价》[J].商业时代,2010(2):19,62; [7] 费孝通. 《志在富民》[M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第196 页; [8]费孝通.《乡土中国与生育制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页; [9]张柠.《土地的黄昏——乡村经验的微观权力分析》.M.东方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第233页; [10] 厉以宁,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11] 党国英,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模式的转变[J],社会科学战线,2008(2); [12] 温铁军,农村政策的底线是不搞土地私有化[J],中国市场,2008(16); [13] 王建平,论中国未来城镇化道路的选择[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38-41; [14] 田新建,加快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步伐[J],决策参考,2005,(1)43;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图片、照片、书报刊物、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关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提出背景,在学术界的认识基本上是统一的,大多数学者认为,目前我国城乡差别较大,城乡的简单结构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三农”问题非常突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农业支持工业的历史任务已基本完成,中国已经进入到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新阶段,完全有能力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通过对比各方面的研究认识,我们发现在具体的一些环节国内还是存在着一些较大的分歧。有些学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的实施对于解决我国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也认识到中央政府的清晰思路,但是有些却认为这场建设可能会演变成一场运动,无法从更本上触及到困扰中国农村的的深层次问题,要真正解决问题就必须求新,从新思路出发,在体制上寻找突破口。 我们认为城市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高级形态,我们的作品所突出的就是实行城乡统筹规划,将城市的发展与乡村的进步融为一体,共同富裕,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做出最正确的决策,适应本村的发展提高经济发展速度。我们关于钵鱼寨村的问题解决方案就体现出对于新路子的探索,包括开发引进新兴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产值、加大新型农村工业的发展力度、开发农村旅游业的相关步骤,突出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发展,使农村的发展与城市的进步息息相关,落实国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的政策举措,希望能将农村的发展落在一个新上,摆脱旧式发展模式,探索出属于中国农村自己的快速发战道路。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