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亚洲玉米螟滞育遗传特性的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本项目以玉米螟江西种群(28°41′N,115°53′E)和海南种群(18°14′N 109°31′E)为研究材料,研究这两个不同地理种群间杂交后的滞育反应。探明玉米螟滞育遗传的特点,为分析昆虫滞育的进化和季节性适应提供基础资料,也为昆虫滞育的利用开拓思路。
详细介绍:
本研究对象玉米螟江西种群和海南种群,显示了不同的生活史和滞育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玉米螟种不同地理种群间杂交后的滞育反应的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不同地理种群间杂交、F1代自交和F1代与亲本回交的光、温反应;(2)F1代、F1代自交和F1代与亲本回交后代在自然条件滞育的解除。揭示玉米螟滞育的遗传特点,为分析昆虫滞育的进化和季节性适应提供基础资料,也为昆虫滞育的利用开拓思路。

作品图片

  • 亚洲玉米螟滞育遗传特性的研究
  • 亚洲玉米螟滞育遗传特性的研究
  • 亚洲玉米螟滞育遗传特性的研究
  • 亚洲玉米螟滞育遗传特性的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滞育(Diapause)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导致昆虫生长发育或繁殖中止的一种现象,它在昆虫生活史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关环境条件(光周期、温度、食料等)对昆虫滞育控制的影响已有大量报道而昆虫滞育遗传性的研究相对少得多,且主要集中在光周期诱导的滞育种类中然而,昆虫滞育遗传性的研究不仅是揭示昆虫滞育进化和季节性适应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有助于解释光周期钟调节滞育的机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所选择的玉米螟2个地理种群具有不同的生活史和滞育特性,作为滞育遗传研究材料有其独到的特色。 2、通过本项目研究,能够揭示玉米螟滞育遗传特点,为分析昆虫滞育的进化和季节性适应提供基础资料,为利用害虫滞育特性来防治害虫提供思路。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玉米螟滞育遗传性的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探明昆虫滞育特性的遗传特点,也能为分析昆虫滞育的进化和季节性适应提供基础资料,同时,还可以为该虫的发生动态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学术论文摘要

本研究对象玉米螟江西种群和海南种群,显示了不同的生活史和滞育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玉米螟种不同地理种群间杂交后的滞育反应的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不同地理种群间杂交、F1代自交和F1代与亲本回交的光、温反应;(2)F1代、F1代自交和F1代与亲本回交后代在自然条件滞育的解除。揭示玉米螟滞育的遗传特点,为分析昆虫滞育的进化和季节性适应提供基础资料,也为昆虫滞育的利用开拓思路。

获奖情况

鉴定结果

情况属实

参考文献

1、季宏平.2001.生物制剂白僵菌防治玉米螟研究.玉米科学 , 9(2):75-76. 2、谭荣鹤,朱道弘,阳艳萍.2008. 中华稻蝗不同地理种群杂交子代的滞育率. 昆虫知识,45:394-397. 3、万永冬,谭映红,王大鹏.2004.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植物保护(5):20-21. 4、王桂跃,卜卫良.1998.亚洲玉米螟幼虫转移规律及防治适期研究 .科技通报,14(2):143-146. 5、Danilevskii, A. S., 1965. Photoperiodism and seasonal development of Insects. Oliver and Boyd, London (238p., English translation). 6、Danks, H.V., 1987. Insect dormancy: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Bi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 Ottawa. 7、Dolezel, D., Vaneckova, H., Sauman, I. and Hodlkova, M., 2005. Is period gene causally involved in the photoperiodic regulation of reproductive diapause in the linden bug, Pyrrhocoris apterus? 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 51, 655-659. 8、Eichhorn,O.,1983.Dormanzverhaltender Gemeinen Kiefern-buschhorn-blattwespe (Diprion pili L.) (Hym: Dirionodae) in Central Europe. Zeitschrift für Angewandte Entomologie 95, 482-498.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最早开拓昆虫滞育遗传研究是苏联和日本的科学家,特别是日本科学家对家蚕, Bombyx mori卵滞育的遗传性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证实了通过一化性和二化品种的杂交可以组成具有特殊性“冬眠值”的原种,滞育对连续发育是显性的,二个品种杂交所产生的F1代雌虫具有中间型的滞育(Lees, 1955)。继后,对一些蝇类和重要农作物害虫的滞育的遗传性开展了研究,揭示了不同种类的滞育遗传存在多样性。目前,对昆虫滞育的遗传分析主要依赖二种方法:1、分析滞育的和人为选出的不滞育的群体之间的杂交;2、分析不同地理种群之间杂交的滞育表现。根据上述二种方法所获得的研究结果表明,昆虫的滞育具有多基因遗传性和孟德尔遗传性(滞育由单个基因或一小簇基因决定),现将这二种不同的滞育遗传特性的研究情况归纳如下。 1、多基因遗传性(Polygenic inheritance) 涉及到多基因控制的滞育特性主要表现在临界光周期(诱导种群中50%个体进入滞育的光周期界限)、滞育的发生和滞育的持续期或强度等方面。 2、孟德尔遗传性(Mendelian inheritance) 与多基因遗传性相比较,滞育特性的孟德尔遗传性仅在为数不多的昆虫中有报道。Lumme等(1975)杂交了沿海果蝇Drosophila littoralis的三个品种,结果表明,光周期滞育的控制是按孟德尔单因子方式遗传的。滞育的孟德尔遗传模式在叶螨Tetranychus pueraricola、红蝽Pyrrhocoris apyerus和肉蝇Sarcophaga bullata的滞育种群和非滞育种群的杂交试验中得到充分证实(Suwa and Gotoh, 2006; Dolezel et al., 2005; Han and Denlinger, 2008),在这三个试验的F2代中,滞育的发生接近3:1的分离,暗示了单个基因或一小簇基因在滞育的诱导中发挥了决定作用。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