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介于习惯法和国家法之间—甘南“草山纠纷”透析
小类:
法律
简介:
本研究通过查阅历史档案,整理出甘南甘南“杨麻草山纠纷”这一个案的缘起、演变及结局全貌。通过分析国民党政府在整个案件发展的过程当中所表现出对民族习惯法的态度来展现民国时期国家与甘南民族地方、国家地方政权与甘南地方政教体系、国家法制与甘南民族习惯法、藏族民众对原生政教体系的认同与对现代国家政治权威的认同之间的复杂关系。
详细介绍:
一、研究的总体框架 本研究力图在整理出甘南“杨麻草山纠纷”这一个案的缘起、演变及结局全貌的同时,展现民国时期国家与甘南民族地方、国家地方政权与甘南地方政教体系、国家法制与甘南民族习惯法、藏族民众对原生政教体系的认同与对现代国家政治权威的认同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而获得对甘南藏区藏族习惯法演变过程的更深刻的认识和对推进藏区法治化进程的有益启示,从而既丰富了我国学界有关民族习惯法/民间法的现有研究,也将为藏区法治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的特色 1、研究方法:(1)宏观理论层面的政治系统分析方法 本研究将借鉴由美国政治学家D•伊斯顿(David Easton (1917~ ))创立的政治系统分析模式和分析方法,分别考察民国时期在甘南藏区遭遇的两大政治系统——民国国家政治权威及其基层政权与藏区地方政教体系——各自的输入(即获得的支持和被寄予的希望与要求)、输出(即各自的权威、命令、规则以及对当地的影响)之间的复杂的联动关系,以及民族习惯法在两大政治系统联动中的角色。 (2)微观操作出面的档案学文献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甘南“杨麻草山纠纷”个案全貌的整理、对民国国家权威与基层政权合法性建构过程、民国时期甘南地方政教体系状况以及国家与地方政教体系的博弈过程的研究,主要借助于甘肃省档案馆、甘肃省图书馆、兰州大学图书馆等馆藏档案的整理和研究来完成。 三、交叉学科 本课题是结合政治学、法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的交叉研究。学科交叉性在本研究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多方面均贯彻始终。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研究拟,力图在整理出甘南“杨麻草山纠纷”这一个案的缘起、演变及结局全貌的同时,展现民国时期国家与甘南民族地方、国家地方政权与甘南地方政教体系、国家法制与甘南民族习惯法、藏族民众对原生政教体系的认同与对现代国家政治权威的认同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而获得对甘南藏区藏族习惯法演变过程的更深刻的认识和对推进藏区法治化进程的有益启示,。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学科交叉:结合政治学、法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的交叉研究。 政治学方面:侧重于对民国时期国家权威与基层政权合法性的建构过程; 法学方面:侧重于对藏民族习惯法内容的整理及其与国家法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 民族学方面:侧重于甘南藏民族习惯法与地方政教体系的演变及其对藏民族民众国家认同的影响; 2、研究方法独特:运用档案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档案的研究展现真实的习惯法在对地方政权的影响。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民族问题长久以来都是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受到了从政府到学者的高度的关注。国家制定法和民族习惯法之间有矛盾也有共性。本文通过对历史档案的研究展现民国时期的国民政府对待民族习惯法的态度,并分析其态度对地方政权建设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可以使立法者和执法者更加深入的了解民族地区群众对于习惯法的认识,并可结合当今现实分析当今国家法的影响与民国时期的不同。

作品摘要

(1)整理和刻画甘南“杨麻草山纠纷”个案的缘起、演变及结局的完整面貌,揭示此案与其时国家政治权威和基层政权合法性建构过程以及该过程中国家与地方政教体系的复杂关系。 (2)回溯历史,揭示“杨麻草山纠纷”的时代政治和社会结构背景,即(1)民国时期国家在甘南民族地区建构国家权威与基层政权合法性的过程;以及(2)其时甘南地方政教体系。 (3)研究其时甘南地方政教体系面对国家及其基层政权的态度以及如何依赖民族习惯法资源并经由“杨麻草山纠纷”表达其种种诉求。 (4)研究其时国家及其基层政权如何应对甘南地方政教体系的诉求,以及国家及其基层政权如何借助于国家法统资源并经由“杨麻草山纠纷”表达其追求。 (5)总结论述通过甘南“杨麻草山纠纷”所体现出的诸多问题:(1)现代政治国家权威和基层政权合法性在藏区的建构策略;(2)藏区地方政教体系应对国家及其地方政权的策略;(3)藏族习惯法如何被国家及其地方政权与地方政教体系双方作为资源而利用;(4)甘南“杨麻草山纠纷”对今日的启示意义 (6)反思:如何在多学科知识交叉背景下充分运用多种视角、多种方法研究“法律问题”。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文被选入2009年度兰州大学君政学者论文集。 通过了君正学者项目的终期答辩。 兰州大学2010年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成果二等奖。

参考文献

通过在CNKI上搜索关键词“习惯法”共出现1570篇文章(时间段为1998-2008)。通过对这1570篇文章的筛选,共找到与藏族习惯法相关的文章56篇,去掉一稿多投的情况共有52篇文章。

调查方式

文件调查方式为主。主要通过对历史档案的调查完整。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藏族民族习惯法研究的现有主要文献综述 据已掌握的资料来看,专门研究藏族习惯法的著作有张济民的藏族部落习惯法研究丛书即《藏族部落习惯法通论》、《藏族部落习惯法专论》、《藏族部落习惯法法规及案例集录》,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论及藏族习惯法的著作还有洲塔的《甘肃藏族部落的社会与历史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陈庆英的《藏族部落制度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版;徐晓光的《藏族法制史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杨士宏的《藏族传统法律文化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星全成的《藏族社会制度研究》,青海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孙镇平的《清代西藏法制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版;孙镇平、王立艳的《民国时期西藏法制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等。 (2)目前藏族民族习惯法的研究的不足: ①研究的内容方面:现有研究尽管不乏涉及藏族习惯法中类似于民事、环境保护、刑事法等方面的内容,但仍然以藏族习惯法的规则本身如赔命价、赔血价为重,而鲜有对牵涉藏族习惯法的案件及其处理过程(或者说与藏族习惯法有关的藏区司法、执法过程)的关注。 ②研究的视角方面:现有研究视角相对单一,即主要习惯于采取描述藏族习惯法内容及其与现行国家法之间的相容与冲突进而提出国家应对藏族习惯法规则予以保留或者取代的建议,而鲜有对藏族习惯法与国家法之间的复杂互动的关注。 ③研究的方法方面:现有研究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是文献整理和田野调查方法。但是,现有研究所关注的文献主要集中于记录藏族习惯法规则的某些文本而对丰富的藏区档案文献甚少关注。而所运用的田野调查方法,大多不过或者是对研究者在藏区跑马观花式的短暂逗留、观察、体验的学术化称谓,欠缺对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的准确的把握,遑论对该研究方法操作规则的严格遵守;或者是对研究者所运用的问卷调查方法的称谓,而对社会学问卷调查方法运用过程中从问卷设计、问卷发放点选择、问卷回收、统计到问卷分析诸环节的必要规则缺少必要的注意;或者是对所运用访谈方法的称谓,但访谈的随意性以及触犯访谈禁忌(如诱导提问、诱导回答、补充回答等等)等缺陷亦随处可见。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