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UV-B辐射增加与Cd2+胁迫对冬小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生命科学
- 大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简介:
- 本文主要研究冬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在UV-B辐射和Cd2+胁迫的复合作用下,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对这些胁迫产生的一系列响应,从而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 详细介绍:
- 试验材料: 冬小麦种子:精选冬小麦种子,用10 % 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0 min,用自来水冲洗数次,再用蒸馏水反复冲洗,最后用滤纸将水吸干。 紫外辐射处理:用人工照射UV-B的方法,将紫外灯管悬吊于植株正上方。紫外处理设对照组(自然光,CK)、处理UV(强度为5.0 kJ/m2)。每天紫外辐射处理时间为9:00-16:00。 Cd2+处理:Cd2+溶液用...(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采用人工增加UV-B辐射的方法模拟地表UV-B辐射增加的环境问题,人工浇灌Cd溶液模拟土壤Cd污染,设置对照(CK)、UV-B辐射增加、Cd胁迫、UV-B辐射增加与Cd胁迫处理,测定冬小麦种子的萌发率,萌发后的芽长和根长,冬小麦幼苗的株高、叶面积、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叶绿素、丙二醛、类黄酮、细胞膜透性等生理指标,分析UV-B辐射增加与Cd胁迫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仅仅研究单纯增强UV-B辐射或土壤Cd污染对植物的影响很难正确评价自然界中UV-B辐射增强或土壤Cd污染的实际生物学效应。因此,本文通过复合UV-B和Cd这两个胁迫因子,研究冬小麦种子的萌发率及幼苗的根长、芽长、株高、叶面积、生物量,叶绿素、丙二醛、类黄酮含量及细胞膜透性的变化特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包括紫外对地表辐射的增加和重金属Cd的污染。本文以冬小麦为实验材料,结合云南当地的紫外辐射和重金属污染情况,研究UV-B辐射增加和Cd胁迫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对于全面了解这两个复合因子产生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学术论文摘要
- 通过研究冬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状况对Cd2+(浓度为10mg/L、30mg/L、50mg/L)、UV-B辐射(强度为5.0kJ/m2)和Cd2++UV-B复合胁迫的响应,研究分析了种子萌发率及幼苗的根长、芽长、株高、叶面积、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类黄酮含量及电导率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UV-B辐射和Cd2+的单独处理及两者的复合处理对种子的萌发状况没有影响;在复合处...(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
- 荣获云南农业大学第九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鉴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McKenzie RL, Bjorn LO, Bats A, et a1. Changes in biologically active ultraviolet radiation reaching the earth's surface[J]. Photochem Photobio Sci, 2003, 2(1): 5-15. 李元,何永美,祖艳群. 增强UV-B辐射对作...(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近年来,人类活动导致大量的氯氟烃和氮氧化物等气体进入大气平流层,导致其中的臭氧含量减少。有资料表明,与1980年相比,1997—2002年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每10年总的臭氧减少率为6%,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加剧,2010~2019年期间,平流层臭氧水平下降将更为严重[1]。平流层臭氧的减少导致到达地面的UV-B辐射显著增加,并对地面植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UV-B...(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