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关于大学生志愿支教队伍未来发展的思考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随着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大学生志愿者队伍不可避免的要面临当前的社会环境及其自身所存在着的诸多问题,通过对这些方面的了解与研究寻求一个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行动指南就变得至关重要。本课题通过较大范围地观察,较长时间跟踪及大量的调查统计,获取具有相当代表性和可靠性的研究结果,为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完善大学生志愿支教组织体系,实现大学生志愿支教的稳步发展进行有益的探讨。
- 详细介绍:
- 关于大学生志愿支教队伍未来的思考 摘 要: 自1993 年12 月共青团推出“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青年志愿者行动已成为目前中国青年参与面最广、参与程度最高、具有极高知名度的群众性公益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志愿奉献个人的时间、精力、金钱等,去从事社会公益和社会服务事业,倡导“无私奉献、友爱互助、共同进步”的精神。现在,不少人把青年志愿者行动仅仅看作学雷锋做好事,认为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乐善好施,把大学生志愿行动看成单方面的给予,认为志愿者是廉价劳动力,低估志愿者行动的社会意义,片面地强调志愿精神的利他性,只求付出,不求回报,忽视了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主体———青年志愿者本身,大大影响了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从而也限制了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发展。而事实上,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具有极其丰富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现今对于世界各国而言,志愿者服务工作的价值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肯定和认同。因此,做好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大学生志愿者行动重要意义的认识,形成全社会认可和重视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氛围,全面发展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充分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多方面价值在当下是十分必要的.大学生志愿者义务支教活动自1993年发起以来,经过长期的积淀,在今天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志愿者义务支教活动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由最初的局部地区、部分高校学生参与发展成为全国所有学生自发进行的志愿活动,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本文针对大学生志愿者义务支教活动,从其产生入手,深入分析了它的发展背景及现状,围绕志愿支教队伍所面临的当前社会环境及以统计学院义务支教小组本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例,本文探索并提出了志愿支教组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进行转变与完善,及转变的方向和对支教队伍未来的构想. 关键字: 大学生志愿者 志愿活动 义务支教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obligation education activity initiated from 1993 through long-term accumulation since today, at the national education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n important component.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duty nearly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the initial in local areas, some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all students to become the country's spontaneous volunteer activity, accumulated a lot of experience, and achieved gratifying achievements.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activity, obligations of volunteers from its produce obtains, deeply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it, and puts forward bold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activities must change education obligations and the view of this view in xian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tatistics institute obligation education group as an example for analysis, and forecasts its future . Key words :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volunteer activity ; compulsory education 前 言: 社会实践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不可缺少的 组成部分,是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形式。作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它既是大学生增知识、长才干、受教育的最佳途径,也是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作为青年志愿者的主要力量,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以及当代大学生寻求自我成长意识不断增强的新形势下,积极响应号召,在开展志愿者活动、弘扬社会文明新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奥运会期间,大学生志愿者们用服务赢得了世界的微笑,就是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最好的诠释。大学生志愿支教是一个利国利民、利人利己、多赢并举的好事,对农村儿童成长有益、对高校大学生有益、对社会稳定有益、对国家发展有益。义务支教活动不仅提供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且对于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缓解当地学校教师紧缺问题,给当地带去先进的教育方法、思想理念等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正文: (一)大学生志愿者义务支教活动的基本情况介绍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志愿者可以这样定义: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有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 长期以来,我国整体教育投入水平低,投入总量在使用上严重失衡。早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已超过了5%,如:美国(1983年)为6.8%,日本(1983年)为5.6%,加拿大(1985年)为7.2%,原苏联(1983年)为6.6%,就连发展中国家印度在1985年也达到了3.7%,而我国直到进入本世纪才跃上3%。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存在着区域数量短缺、学科结构失衡、年龄分布不均、学历层次偏低和职称比例失当等诸多结构性问题。 于是,大学生志愿者义务支教行动应运而生。我国的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在借鉴国外志愿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由团中央于1993年12月发起,主要内容是义务支教,已经得到了广大青年的积极支持和响应。经过十多年发展,青年志愿者行动从无到有,由浅入深,从自发分散而系统,从单一到多元,经历开展活动、活动经常化、建立机制、活动开展与机制建设并举、重点项目推进等五个阶段,已经演变为一场全方位、多角度、各层次的社会良性有机互动。 我国志愿服务的领域主要包括互相帮助(参与率76.3%)、社会公益事业(48.8%)、慈善事业(47.6%)、社会救助(46.1%),社区发展(39.5)、知识传播(24.2%)、社团活动(23.9%)、紧急援助(23.3%),维护社会治安(18.4%)、免费专业服务(13.4%)、国际合作(2.4%)以及其他(2.4%) (表-1)。 表一、我国公民参与志愿活动的领域 志愿活动领域 志愿者(百万人) 参与率 社区发展 知识传播 公共福利 帮助他人 社会援助 社会治安 紧急援助 青年工作 慈 善 社团活动 无偿专业服务 文化艺术 国际合作 其 他 282.0 190.2 386.9 606.3 351.1 141.4 218.6 125.2 359.2 149.5 92.7 117.0 13.0 21.1 39.5 24.2 48.8 76.3 46.1 18.4 23.3 17.9 47.6 23.9 13.4 17.5 2.4 2.4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是“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专业知识技能和较高文化素质的大学生,逐渐成为青年志愿者中的主体力量,是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体,志愿者活动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聚攥的“温”、“良”、“恭”、“俭”、“让”、“孝裼”、“仁义”等传统美德在高校中得到广泛宣扬,增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大学生们用自己的青春、智慧和辛劳为青年志愿者行动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巩固和提高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成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大学生志愿者义务支教活动的当前现状 (1)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社会化运作的必要性 现今对于世界各国而言,志愿者服务工作的价值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肯定和认同。因此,做好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大学生志愿者行动重要意义的认识,形成全社会认可和重视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氛围,全面发展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充分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多方面价值在当下是十分必要的。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具有极其丰富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a、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个人价值。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包容和接纳,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培养了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道德意识、奉献精神和服务能力,为未来人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b、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社会价值。促进了城乡之间、东西之间、区域之间的共同发展,完全符合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因此,大学生生志愿者行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作为一个平台,把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进行了对接,使大学生和中小学生两大群体受益匪浅。大学生志愿者的加入,不仅缓解了当地学校教师紧缺问题,给他们带去先进的教育方法、思想理念;而且传授给孩子们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能力,培养了孩子们的人格、自信心和进取心,通过自身的良好大学生精神风貌,规范的言行举止,给孩子带去潜移默化的影响,给他们一种“榜样的力量”,提升他们的追求和信仰。随着志愿者队伍的壮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教育的负担。 (2)志愿支教组织所面临的形势 a、国外志愿者组织现状 美国国家和社区服务社团27日公布《美国志愿者活动》报告。报告通过对美国志愿者的地区分布特点以及志愿者人数从2002年到2007年间发展变化的统计分析,总结出变化趋势和活动特点等。在2007年,美国约6080万16岁以上的人在社区参与有组织的志愿者活动,总计义务工作约81亿小时,创造价值超过1580亿美元。报告指出,自从2002年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号召大力开展志愿者活动以来的6年间,志愿者人数增加100万。6080万16岁以上志愿者人数,约占这个群体总数的26.2%。统计显示,2005年到2006年间,全美志愿者人数下降6%,而到了2007年,志愿者人数基本保持稳定。 b、国内志愿者组织现状 自1993年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逐渐增强,大学生志愿者义务支教活动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志愿者人数逐年增多,志愿者活动逐年增多,志愿者组织逐年增多并逐渐完善。以西安财经学院统计学院义务支教小组为例,自2006年成立以来,每年的志愿者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志愿者活动次数也由原来的每学期几次、十几次发展到现在的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组织结构也日渐完善,由最初单一的支教成员发展成为管理组、信息组、志愿者组,逐渐趋于完整化、合理化。(详见表一) 表二、义务支教小组2006—2010年人数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志愿者人数 (人次) 68 104 143 163 207 不仅志愿者人数逐年增加,组织内部结构日趋完整化,义务支教小组的实践基地也从最初的一个增加到北里王小学、西安博物院、陕西自然博物馆三个,而且,统计学院支教小组还同长安区聋哑学校、西安流浪儿童救助中心等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 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大学生志愿者义务支教活动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伴随着发展契机而来的是巨大的挑战,在大学生志愿者义务支教活动中,各种志愿者组织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a、从宏观角度说,国家教育投入的加大,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 十六大以来,教育投入总量、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各级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持续增加。2007年,全国教育投入总量达16626亿元,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为8280亿元,各级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总数达83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5.9%、30.4%、21.7%。2001年至2007年,教育投入总量、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平均每年增幅依次达16.1%、14%、15.9%。(参见表二) 表三、2000—2007年教育经费情况 2000—2007年教育经费情况 (单位:万元) 年份 合计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预算内教育经费 民办学校办学经费 社会捐赠经费 其他教育 经费 2000 49964881 25626056 20856792 858537 1139557 1483939 2001 60625252 30570100 25823762 1280895 1128852 1821643 2002 71333493 34914048 31142383 1725549 1272791 2278722 2003 79402838 38506237 34538583 2590148 1045927 2721943 2004 92589880 44658575 40278158 3478529 934204 3240414 2005 107445338 51610759 46656939 4522185 931613 3723842 2006 132036183 63483648 57956138 5490583 899078 4206736 2007 166257387 82802142 76549082 809337 930584 5166242 以上数据表明,随着我国教育投入的加大,国家整体教育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农村等教育薄弱地区的中小学教育帮扶需求减小。由此,大学生志愿者义务支教行动的中小学对象群体减少。 b、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客观上促进了农村等薄弱地区的教育水平 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促进了地方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以陕西省为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促进了地方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到“十一五”末,陕西省城镇人口达到172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45%左右。其中,关中达到52%,陕北36%,陕南32%。以西安都市区为核心的关中城市群进一步壮大,陕南和陕北区域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陕西省人口规模5万人以上的城镇达到100个,形成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城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建设行业基础设施投资完成970亿元,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城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带动了周边相应地区的教育投入,促进了这些地区教育质量的提高。一些专职教师愿意去这些学校授教,就近的教育较落后村落也愿意把子女送往这些学校。 (三)大学生志愿者义务支教活动的转变探讨 新形势下,大学生作为青年志愿者的主要力量,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以及当代大学生寻求自我成长意识不断增强的新形势下,积极响应号召,在开展志愿者活动、弘扬社会文明新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化运作的开展, 大学生志愿组织必须充分满足社会需求和时代需求,清醒的意识到自身的优势所在, 扬长避短,并建立科学的保障体系来保证和支持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更好的服务社会。 大学生能够积极参加志愿者义务支教活动,是基于他们自身的才华、爱心、精力和时间,而这些也正是他们能够在志愿者义务支教活动中比其他社会群体的义务支教志愿者更具活力、更富激情、更能持续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大学生志愿者义务支教活动在组织化、制度化、科学化、长效化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在组织管理方面,缺乏整体规划、无规模效应。(2)在支教能力方面,缺乏专门培训、无质量控制。(3)在效果管理方面,缺乏后续跟踪、无长效机制。(4)在配套措施方面,缺乏外部支持、无资金保障。 表四、影响我国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原因 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困难 占志愿者的% 社会缺乏认知 缺乏资金 缺乏管理 缺乏完善的法律环境 缺乏培训 71.5 63.4 57.0 50.3 31.4 资料来源; 北京大学志愿服务与福利研究中心,2007 (1)当今社会和时代潮流对教育的需求主要是: a、就义务支教活动来看 ⅰ.支教主体更应该拥有教师的基本职业能力。在义务支教事业中,拥有爱心是基础,但21世纪教育的发展不仅要求义务支教志愿者拥有爱心,而且更加注重义务支教志愿者具备基本的授课能力、解惑能力,这就要求义务支教志愿者自身知识储备充足,自身说话、沟通、交际能力较强。 ⅱ.支教内容更多的应该是交给学生们积极的思想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支教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相较于交给他们有限的知识来说,教给他们一些一直能积极影响他们的东西更为有意义。青年志愿者们有着他们自己独特的观念、 规范和行为模式,他们的行动所树立的是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道德风尚,通过他们自身优点的熏染及人生哲理、热点新闻、时代信息等内容的讲述不仅能丰富孩子们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更有助于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使我们志愿者及支教志愿者组织的服务效果能得到更好的实现。 ⅲ.支教时间不应该局限于短期行为,还需要长期的后续支持。短期的支教行为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对于义务支教志愿者也有做作之嫌,同时,不能取得更准确、更具体、更全面的信息反馈,无法对今后的义务支教志愿活动进行有效地调整完善。长期的后续支持是坚持义务支教活动的持续性,通过义务支教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不断进行义务支教内容的调整和完善。 ⅳ.支教对象应该向更为广阔的服务对象拓展。通常对义务支教的理解是对偏远地区中小学生的义务支教,21世纪的教育发展客观上扩大了其内涵,即义务支教的对象不应该局限于中小学生,要打破传统单一的义务支教活动,进行更多的志愿者实践尝试。统计学院义务支教小组于2010年9月在原有单一的支教活动的基础上,打破志愿支教组织参与面窄,参与程度不深志愿者服务活动流于形式的现状,大胆的走进西安流浪儿童救助站、长安区聋哑学校等机构,进行了牵手流浪儿童、牵手聋哑学校、牵手敬老院、与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合作进行志愿者讲解等实践尝试,并卓有成效,初步建立起与这些组织的长期合作机制。 b、就志愿者活动来看 ⅰ.志愿者活动的内容需要更全面的、更专业化的志愿者活动。单一的义务支教活动所服务的社会群体毕竟是有限的,为了回报社会,服务更多的社会群体,为了培养志愿者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志愿者活动应该向更全面、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使志愿活动内容、服务对象、志愿手段更全面,使志愿活动的水平更专业化。 ⅱ.志愿者活动的服务需要进行对自然的志愿活动。进入21世纪,“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其中之一就是要求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应该积极响应号召,以身作则,首当其冲,率先服务于自然。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应该广泛开展天天环保、生态环境道德教育、基金筹集等系列活动,大力宣传和倡导绿色文明意识、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通过植绿护绿活动进一步使大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增进对大自然的情感,自觉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形成动员大学生乃至全社会关爱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基础。 ⅲ.志愿者的服务要注重质量, 坚持不懈地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高校志愿者队伍工作的不断发展, 工作领域的不断延伸, 使得高校志愿者的活动空间不断扩大, 接触和影响的对象也在不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志愿者队伍当作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考虑, 不仅把大学生作为主要工作主体, 还要把接触和影响到的青年群众都纳入到工作对象之中, 向多层次、多领域方向发展。同时, 通过组织广大学生开展工作来服务社会、教化社会, 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社会、推动社会、改造社会。 (2)对大学生志愿支教组织的未来发展提出几点设想: 通过对统计学院义务支教小组长期的发展和实践,及自身的实践总结为例,对大学生志愿支教组织的未来发展大胆提出以下设想: a、完善组织机构,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 为了保证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高效有序地开展,要把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认识,要把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对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同时,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的组织优势,必须打破领导上各个志愿者组织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或者各志愿者组织共同设立一个联合委员会,改变目前志愿者组织相对松散的组织结构,对各志愿者团队在大的工作上进行统一的工作规划,建立职责明确的组织领导机构,真正把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高校团委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直接管理者,有责任不断完善志愿服务的组织模式,在最大程度上动员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校团委对全校性的志愿者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负主要责任,同时对于各基层的志愿者活动有领导和管理的义务。最终形成“学校团委(校级志愿者协会)——院系分团委(院系志愿者社团)——班级团支部(基层志愿者小组)”的组织网络。这种模式可以保证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高效有序地开展。 b、强化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相关服务机制 ⅰ.加大青年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培养,更好的培养专业性志愿者的自身优势。着重发展针对性较强的对专业要求较高的志愿者行动;通过完善各种措施来加强青年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在制定良好的志愿者招募制度的同时,还要注重选拔思想政治素质过硬,道德品质优秀,业务能力精通的青年志愿者,并对其进行有效的业务素养培训和服务意识培训,以此提高整个青年志愿者队伍的整体素质。 ⅱ.要进行科学考评、定期交流总结。评价和总结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是非,掌握行为标准,有利于强化学生获得的新品质,巩固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实践所获得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习惯。同时,适当的评价和总结也将对学生的志愿服务行为产生激励作用,形成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动力,为志愿服务习惯的养成提供保障。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成绩的考评可以个人和团队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评内容应放在志愿者服务的数量、质量、策划、内容和团队精神等方面,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应由志愿者组织的管理者和志愿者学生代表共同参与进行。考评过后要奖优罚劣,要制定相关制度,对仅走形式而无实际效果的志愿者进行批评教育,并限定期限进行改正,否则取消其会员资格,使奖励制度真正发挥激励作用。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还应通过多种形式定期召集一些参与志愿活动的同学或团队进行经验交流和工作总结,使大学生对志愿者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参与社会的经验有更深刻的体会,并且可体现出对志愿者工作的重视。 c、创新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形式,拓展志愿者活动领域 在一项调查中,35. 7 %的人认为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内容过于单调。目前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主要是在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下由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活动,由于受到物力、财力及信息不畅等因素影响,他们所组织的活动形式、内容比较单一,主要在帮困扶贫、支教扫盲、社区建设、公益服务等方面开展活动。而国外的志愿者活动已扩展到社会福利之外的其他领域。如学龄前儿童日托、老人日托、学龄前儿童课余活动、妇女保护、移民、难民安置、社会义举推行、社会正义、民权维护、社区开发、以及文教、卫生领域。譬如,在加拿大的大学 里,志愿者服务活动是校园各项活动的主体和支撑,高校的国际学习中心经常为国际学生、访问学者以及他们的家人提供免费的英语学习班,学习班的老师都是志愿者,校园里的学生社团活动,主要的服务者也是志愿者。目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主要是在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下由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活动,主要在帮困扶贫、支教扫盲、社区建设、公益服务等方面开展活动。新时期要向社区开发、以及文教、卫生等领域拓展。高校的志愿者组织一方面应加强与所在市、区级青年志愿者组织的联系,做好大学生和志愿者组织之间互通信息的桥梁工作,并鼓励大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民间志愿活动;另一方面应着重思考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如何更好地立足校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在效果管理方面,必须保证志愿者活动的长效性,这就需要跟志愿者对象建立长期的牵手合作机制。统计学院义务支教小组与西安市长安区北里王小学于2006年4年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北里王小学成为统计学院义务支教小组第一个社会实践基地,四年多的时间里,志愿者与北里王小学师生结下了深厚感情。以北里王小学为起点,在四年的发展过程中,统计学院义务支教小组先后与陕西省自然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正在积极和长安区聋哑学校、长安区流浪儿童救助中心联系建立新的志愿者实践基地。 d、健全志愿者保障机制,保障志愿工作长远进行 ⅰ.健全经费保障机制。高校团组织对志愿者经费的筹措, 普遍重行政划拨, 轻社会募集, 其经费多为共青团工作经费或通过团组织向上级争取得来的, 很少能够通过社会募集获得活动的经费, 难以有效地利用大学生志愿者的品牌效应和社会效应取得社会公众的认同和支持, 导致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物质依托欠缺。为了志愿者组织的稳步发展,志愿者义务支教活动的经费,不能单单依靠上级管理组织的拨款,在志愿者资金融中入多种经济要素,加强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推动和发展民间机构的募捐行动,通过社会慈善基金、慈善团体的资助、适当的商业化尝试筹集资金,确保资金保障,推动和建立多元筹资机制,以便志愿者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ⅱ.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高校设置的奖励制度不完全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行动, 学校在学生的推优评优工作中往往忽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 高校如果不对大学生志愿者给予价值肯定, 不能建立一定的激励和褒扬制度,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生命力就不会长久。所谓建立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的激励机制, 就是在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中, 充分运用精神鼓励的制度, 对取得卓著的志愿服务成效的大学生志愿者给予精神方面的褒扬, 以进一步激励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精神。具体体现为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精神的鼓励、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能力水平的肯定、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业绩的褒扬。虽然精神激励并不能现实地增加大学生志愿者的物质财富, 不能直接地改变大学生志愿者的生活境遇, 但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志愿者的精神需要,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得到社会和群体的承认, 也将增强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会活动的自信心, 对于大学生成长会人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与价值。 ⅲ.健全必要的权益保障。从高校的情况看, 大学生从事志愿者行动的权利和义务是模糊的, 学校对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培训和项目评估不足, 很少为志愿者提供人身、医疗保险, 缺乏顶防、处理风险和事故的保障, 一旦志愿者在服务中出现意外事故, 法律也难以提供有效保护, 高校和志愿者双方都无法可依。因此, 志愿者活动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在宏观上没有相关法律, 在微观上没有相应政策, 这将对大学生志愿者管理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为了大学生志愿者组织能够更好的长期发展下去,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国家应该坚强对志愿者组织的关注,建立关于大学生志愿者的相应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大学生权益得以保障,为大学生志愿者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在坚持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领导的基础上,以国家法律体系保护和引导青年志愿者的活动,使得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社会化组织日趋规范,使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王静,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科教纵横,2009 [2]. 王泓,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 [3].王慧,田达志.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湘潮.2007.5 [4].李春宏,王兴珍.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文化内涵分析[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8, [5].王琦琦.大学生志愿者管理模式的新构想[j].南通大学学报,2009 [6].中国统计年鉴,2009 [7].应金萍,张亮亮,陈玲俐.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8].周围,刘继勇.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江西社会科学.2000 [9].丁元竹,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与问题[j].人民网.2007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我们本次的研究就是围绕志愿支教队伍所面临的当前社会环境及以统计学院义务支教小组本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例,通过对大学生志愿支教队伍大学生的组织模式的转变及未来发展的设想的研究来确定志愿支教队伍的发展方向,在提高支教小组自身存在价值的同时,使志愿者服务活动取得长久的效果和深远的影响。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论文采用理论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等调查方法。以自身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了解自身的同时,深入探究产生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努力方向。以小见大,以一个组织向整个志愿支教组织拓展延伸,居安思危,长远思考志愿支教组织的未来。其次,我们搜集了大量实际数字图形资料大量阅读社会上关于同类型问题的研究类文章,拓宽论文研究范围,使论文得出的结论真实性较强、具有代表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是以社会公益为核心,它不但能促进人际间的互助关怀,更能促进社会各阶层的融洽相处,所以通过分析,总结经验完善大学生志愿支教体系,建构起科学的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模式尤为重要。本课题通过较大范围地观察,较长时间跟踪及大量的调查统计,获取具有相当代表性和可靠性的研究结果,为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完善大学生志愿支教组织体系,实现其的稳步发展进行有益的探讨。
作品摘要
- 自1993 年12 月共青团推出“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青年志愿者行动已成为目前中国青年参与面最广、参与程度最高、具有极高知名度的群众性公益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志愿奉献个人的时间、精力、金钱等,去从事社会公益和社会服务事业,倡导“无私奉献、友爱互助、共同进步”的精神。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具有极其丰富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现今对于世界各国而言,志愿者服务工作的价值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肯定和认同。因此,做好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大学生志愿者行动重要意义的认识,充分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多方面价值在当下是十分必要的.大学生志愿者义务支教活动自1993年发起以来,经过长期的积淀,在今天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大学生志愿者义务支教活动,从其产生入手,深入分析了它的发展背景及现状,围绕志愿支教队伍所面临的当前社会环境及以统计学院义务支教小组本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例,本文探索并提出了志愿支教组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进行转变与完善,及转变的方向和对支教队伍未来的构想.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该作品在2011年西安财经学院“博学杯”论文竞赛中获得优秀奖。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1].王静,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科教纵横,2009 [2]. 王泓,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 [3].王慧,田达志.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湘潮.2007.5 [4].李春宏,王兴珍.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文化内涵分析[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8, [5].王琦琦.大学生志愿者管理模式的新构想[j].南通大学学报,2009 [6].中国统计年鉴,2009 [7].应金萍,张亮亮,陈玲俐.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8].周围,刘继勇.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江西社会科学.2000 [9].丁元竹,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与问题[j].人民网.2007
调查方式
- 走访 、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 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1、完善组织机构,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 为了保证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高效有序地开展,要把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认识,必须打破领导上各个志愿者组织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或者各志愿者组织共同设立一个联合委员会,改变目前志愿者组织相对松散的组织结构,对各志愿者团队在大的工作上进行统一的工作规划,建立职责明确的组织领导机构,真正把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2、强化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相关服务机制ⅰ.加大青年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培养,更好的培养专业性志愿者的自身优势。着重发展针对性较强的对专业要求较高的志愿者行动。ⅱ.要进行科学考评、定期交流总结。适当的评价和总结也将对学生的志愿服务行为产生激励作用,形成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动力,为志愿服务习惯的养成提供保障。3、创新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形式,拓展志愿者活动领域。由于受到物力、财力及信息不畅等因素影响,所组织的活动形式、内容比较单一,主要在帮困扶贫、支教扫盲、社区建设、公益服务等方面开展活动。而国外的志愿者活动已扩展到社会福利之外的其他领域。如学龄前儿童日托、老人日托、学龄前儿童课余活动、妇女保护、移民、难民安置、社会义举推行、社会正义、民权维护、社区开发、以及文教、卫生领域。4、健全志愿者保障机制,保障志愿工作长远进行ⅰ.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志愿者义务支教活动的经费,不能单单依靠上级管理组织的拨款,在志愿者资金融中入多种经济要素,加强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推动和发展民间机构的募捐行动,确保资金保障,推动和建立多元筹资机制,以便志愿者活动能够正常进行。ⅱ.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高校设置的奖励制度不完全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行动, 学校在学生的推优评优工作中往往忽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 高校如果不对大学生志愿者给予价值肯定, 不能建立一定的激励和褒扬制度。ⅲ.健全必要的权益保障。国家应该坚强对志愿者组织的关注,建立关于大学生志愿者的相应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大学生权益得以保障,为大学生志愿者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