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专区首页>> 优秀作品>>作品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不能承受之重: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及思考--以重庆市合川区红豆村为例
大类: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小类:
数理
简介:

项目组通过综合比较,选取红豆村为例,走访了该村526户800位老人。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现场考察等手段,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并运用SPSS、Eviews等统计工具,采取定性、定量、对比分析等方法,结合文献资料,找出了农村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养老政策、农村实况,项目组从大学生的视角提出了改善和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详细介绍:

为响应重庆市委市府关于大学生“六个一”社会实践的号召,2010年7月,项目组成员一行6人深入重庆市秀山县三合村,开展了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让项目组成员深刻感受到我国农村改革、建设与发展的成果,亲身体会到参与劳动的艰辛和快乐,也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尤其让成员们难以释怀的是农村老年人生活的不能承受之重!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关注农村老年人问题,项目组成员于2010年10月—2011年3月分三次深入重庆市合川区红豆村,对该村老年人的生活进行了为期30天的实地走访调查,全面了解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红豆村是典型的以种植业为主,兼有少量养殖业的村庄,种植业和养殖业是该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该村共1683户5629人,其中劳动力资源总数2703人,外出劳动力1241人,60岁以上老年人920人。项目组走访了该村526户共计800位老人,通过交流访谈、填写问卷、实地考察等形式对他们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以期能从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当今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该村老年人收入来源单一,总量有限,大多数老年人必须依靠自身劳作来维持生活,而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他们还不得不承担孙辈的抚养和教育责任;由于生活艰苦,他们很少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加之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农村医疗条件较差,农村老年人的健康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由于历史原因,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偏低,加之新农村文化建设力度不够,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形式单一,精神生活贫瘠;农村老年人同城市老年人一样对老年生活充满了渴望与期待,但残酷的生活现实让他们只能选择孤独与无奈!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占13.26%,这表示我国社会已进入老龄化阶段。同时,我国老龄化程度在不断提速,专家预测,30年后60岁以上的老人会达到30%左右。而我国老龄化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巨大缺口,“未富先老”成为主要特征。老龄化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理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而农村老年人占我国老年人口的70%,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现状令人堪忧。项目组成员走近农村老年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以此引起政府、社会和更多人来关心、关注老年人。通过调查分析,项目组提出政府主导、社会助养、家庭供养、老人自养相结合的农村养老体系。即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继续加强社会道德与法制建设,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切实落实现有政策,并结合农村特点及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制定农村老年人养老实施办法;公共资源分配适当向农村倾斜,确保农村养老资金的投入;大力发展地方经济,逐步减少农村“空心”家庭。社会积极发挥助养作用,农村本地企业要积极吸纳当地农民工就业,以减少“空巢老人”数量;社会企业在兼顾效益的同时要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兴办社会养老机构也要考虑农村的需求;爱心团体、基金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等团队要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爱心帮扶。强化农村家庭对老人的供养义务,使子女主动承担照料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责任,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要。此外,农村居民应转变传统观念,注重个人养老资源的储备,同时,鼓励在农村老年人之间成立“老年人互助社”,试点实行“以老养老”,让“年轻的”老年人照顾“年老的”老年人,充分发挥自我给养、老老互助的作用,从而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

获奖情况: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三等奖
作品于2011年6月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庆赛区特等奖。

作品视频

作品图片

Baidu
map